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大柳樹生態經濟區農牧業路徑及生態效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84564
- 條形碼:9787030584564 ; 978-7-03-05845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柳樹生態經濟區農牧業路徑及生態效益 內容簡介
《大柳樹生態經濟區農牧業路徑及生態效益》通過梳理大柳樹生態經濟區農牧業開發的興衰過程和自然環境的歷史變遷,揭示了農牧業開發與沙漠化正逆過程的關系。同時,依據多次的實地調查,系統總結了當代農牧業開發的經驗和教訓。在此基礎上,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汲取國內外現代農牧業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大柳樹生態經濟區生態農牧業開發的新理念、新目標和新思路,以及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生態農牧業開發模式,并進行了相應的生態效益評估。
大柳樹生態經濟區農牧業路徑及生態效益 目錄
目錄
第1章 人地系統特征 1
1.1 建設背景及區域范圍 1
1.2 自然基礎 4
1.3 社會基礎 7
1.4 人地系統特征 10
1.5 人地系統良性發展方式 15
第2章 戰略定位 19
2.1 戰略價值 19
2.2 發展方向 27
第3章 區域農牧業開發的歷史經驗和啟迪 29
3.1 區域農牧業開發活動變遷 29
3.2 農牧業開發活動的重大貢獻 38
3.3 農牧業開發歷史對當代灌區建設的啟迪 39
第4章 當代農牧業開發的經驗和教訓 43
4.1 孿井灘—“建設小綠洲,保護大生態” 43
4.2 紅寺堡—灌區開發促進“三生共贏” 52
4.3 景泰川—荒漠戈壁向綠色田野的轉變 60
4.4 民勤—超采地下水加劇沙漠化 64
第5章 農業開發與沙漠化正逆過程的關系 80
5.1 沙漠化的發生與發展機理 80
5.2 灌溉農業形成綠洲 95
5.3 旱作撂荒導致沙化 97
第6章 生態農牧業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01
6.1 必要性 101
6.2 可行性 106
第7章 生態農牧業發展思路 110
7.1 基本理念 110
7.2 功能定位 111
7.3 發展原則 111
7.4 發展重點 112
7.5 優選途徑 113
第8章 土地適宜性評價及生態功能區劃 115
8.1 土地適宜性評價原則 115
8.2 土地適宜性評價 117
8.3 生態功能區劃 130
8.4 各分區生態特征 132
第9章 生態農牧業開發典型模式分析 133
9.1 草畜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33
9.2 以沙產業為核心的生態農牧業模式 137
9.3 生態種植業模式 140
9.4 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42
9.5 城郊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45
9.6 集水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47
9.7 各分區生態農牧業適宜發展模式 149
第10章 生態農牧業開發模式的生態效益評估 151
10.1 土地覆蓋變化及其效應分析 151
10.2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 159
10.3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核算 166
第11章 提高大柳樹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支撐保障能力 173
11.1 編制大柳樹生態經濟區規劃,推動其納入國家戰略 173
11.2 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啟動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 173
11.3 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174
11.4 創新“三化”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和開放合作 175
11.5 強化科技創新,加強人才開發 175
11.6 科學考核評估體系,推動區域科學發展 176
第12章 完善大柳樹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政策體系 178
12.1 財政政策 178
12.2 稅收政策 179
12.3 投資政策 179
12.4 金融政策 179
12.5 產業政策 179
12.6 統籌城鄉發展政策 180
12.7 生態補償政策 180
12.8 人才政策 180
12.9 幫扶政策 181
結論 182
參考文獻 184
后記 187
第1章 人地系統特征 1
1.1 建設背景及區域范圍 1
1.2 自然基礎 4
1.3 社會基礎 7
1.4 人地系統特征 10
1.5 人地系統良性發展方式 15
第2章 戰略定位 19
2.1 戰略價值 19
2.2 發展方向 27
第3章 區域農牧業開發的歷史經驗和啟迪 29
3.1 區域農牧業開發活動變遷 29
3.2 農牧業開發活動的重大貢獻 38
3.3 農牧業開發歷史對當代灌區建設的啟迪 39
第4章 當代農牧業開發的經驗和教訓 43
4.1 孿井灘—“建設小綠洲,保護大生態” 43
4.2 紅寺堡—灌區開發促進“三生共贏” 52
4.3 景泰川—荒漠戈壁向綠色田野的轉變 60
4.4 民勤—超采地下水加劇沙漠化 64
第5章 農業開發與沙漠化正逆過程的關系 80
5.1 沙漠化的發生與發展機理 80
5.2 灌溉農業形成綠洲 95
5.3 旱作撂荒導致沙化 97
第6章 生態農牧業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01
6.1 必要性 101
6.2 可行性 106
第7章 生態農牧業發展思路 110
7.1 基本理念 110
7.2 功能定位 111
7.3 發展原則 111
7.4 發展重點 112
7.5 優選途徑 113
第8章 土地適宜性評價及生態功能區劃 115
8.1 土地適宜性評價原則 115
8.2 土地適宜性評價 117
8.3 生態功能區劃 130
8.4 各分區生態特征 132
第9章 生態農牧業開發典型模式分析 133
9.1 草畜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33
9.2 以沙產業為核心的生態農牧業模式 137
9.3 生態種植業模式 140
9.4 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42
9.5 城郊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45
9.6 集水型生態農牧業模式 147
9.7 各分區生態農牧業適宜發展模式 149
第10章 生態農牧業開發模式的生態效益評估 151
10.1 土地覆蓋變化及其效應分析 151
10.2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 159
10.3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核算 166
第11章 提高大柳樹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支撐保障能力 173
11.1 編制大柳樹生態經濟區規劃,推動其納入國家戰略 173
11.2 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啟動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 173
11.3 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174
11.4 創新“三化”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和開放合作 175
11.5 強化科技創新,加強人才開發 175
11.6 科學考核評估體系,推動區域科學發展 176
第12章 完善大柳樹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政策體系 178
12.1 財政政策 178
12.2 稅收政策 179
12.3 投資政策 179
12.4 金融政策 179
12.5 產業政策 179
12.6 統籌城鄉發展政策 180
12.7 生態補償政策 180
12.8 人才政策 180
12.9 幫扶政策 181
結論 182
參考文獻 184
后記 187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