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語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638689
- 條形碼:9787564638689 ; 978-7-5646-386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語文 內容簡介
本書在內容上體現“大語文”、“大文學”特征, “語”“文”兼顧、“知”“能”并重。教學內容分為三大板塊: 中華經典: 包括基本的國學常識, 選取儒家經典等內容 ; 文學賞讀: 包括中國古典詩文和中外現代詩文兩個部分。漢語應用: 包括語言基本知識及常用應用文寫作等內容。
大學語文 目錄
**章 儒家經典
**節 儒家文化與經典概述
第二節 儒家經典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二章 諸子百家
**節 諸子概述
第二節 諸子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二編 文學賞讀
第三章 詩騷賦
**節 詩、騷、賦概述
第二節 詩、騷、賦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四章 唐詩
**節 唐詩概述
第二節 唐詩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五章 宋詞
**節 宋詞概述
第二節 宋詞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六章 古典小說
**節 古典小說概述
第二節 古典小說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七章 古代散文
**節 古代散文概述
第二節 古代散文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八章 中國戲曲
**節 中國戲曲概述
第二節 中國戲曲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九章 現代詩歌
**節 現代詩歌概述
第二節 現代詩選讀
第三節 流行歌曲賞析
第四節 拓展閱讀
第十章 現代小說
**節 現代小說概述
第二節 現代小說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十一章 現代散文
**節 現代散文概述
第二節 現代散文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十二章 外國小說
**節 外國小說概述
第二節 外國小說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十三章 外國散文
**節 外國散文概述
第二節 外國散文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十四章 戲劇
**節 戲劇概述
第二節 戲劇劇本選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三編 漢語應用
第十五章 普通話與方言
**節 普通話
第二節 漢語方言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十六章 字詞句
**節 漢字、詞匯
第二節 語法常識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十七章 修辭與演講
**節 修辭和辭格
第二節 口才與演講
第三節 拓展閱讀
第十八章 應用文寫作
**節 法定公文
第二節 校園常用文書
大學語文 節選
《大學語文》: 其后又有周邦彥之出現,乃開始使用賦筆為詞,以鋪陳勾勒的思力安排取勝,遂使詞進入了發展的第三階段,而對南宋之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時的一些重要詞人,如史達祖、姜夔、吳文英、周密、王沂孫、張炎諸作者,可以說無一不在周氏影響的籠罩之下。這一派作品不僅與前二階段的風格有了極大的不同,而且更對中國詩歌之傳統造成了另一種極大的突破。如果說**階段的歌辭之詞,是對詩學傳統中言志抒情之內容及倫理教化之觀念等意識方面的突破,那么此第三階段的賦化之詞,則可以說主要是對于詩學傳統中表達及寫作之方式的一種突破。早在《論周邦彥詞》一文中,我對于這一種突破也已曾有過相當詳細的討論(見《唐宋詞名家論集》),約而言之,則中國詩歌之傳統原是以自然直接的感發之力量為詩歌中之主要質素的。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就曾明白提出說:“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鐘嶸《詩品·序》也曾明白提出說:“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可見無論就創作時情意之引發或創作時表達之方式而言,中國傳統乃是一向都以具含一種直接的感發力量為主要質素的。其后至唐五代歌辭之詞的出現,在內容觀念上雖然突破了詩歌之言志抒情與倫理教化之傳統,然而在寫作方式上則反而正因其僅為歌酒筵席間即興而為的游戲筆墨,因此遂更有了一種不須經意而為的自然之致;而也就正因其不須經意的緣故,于是遂于無意中反而表露了作者心靈中一種*真誠之本質,而其充滿了直接的感發的力量。然而周邦彥所寫的以賦筆為之的長調,卻突破了這種直接感發的傳統,而開拓出了另一種重視以思力來安排勾勒的寫作方式,而這也就正是何以有一些習慣于從直接感發的傳統來欣賞詩詞的讀者們,對這一類詞一直不大能欣賞的主要緣故。而且這一類賦化的詞也正如第二類詩化的詞一樣,在發展中也形成了成功與失敗兩種類型。其失敗者大多堆砌隔膜,而且內容空洞,自然絕非佳作。至其成功者則往往可以在思力安排之中蘊含一種深隱之情意。只要讀者能覓得欣賞此一類詞的途徑,不從直接感發人手,而也是從思力人手去追尋作者用思力所安排的蹊徑,則自然也可以獲致其曲蘊于內的一種深思隱意。這可以說是詞之發展在進入第三階段賦化以后而仍然保留的一種屬于詞之曲折含蘊的特美。我在《論周邦彥詞》一文中所舉出的《蘭陵王》(柳陰直)、《渡江云》(晴嵐低楚甸),及在《論吳文英詞》和《談夢窗詞之現代觀》二文中所舉出的《齊天樂》(三千年事)、《八聲甘州》(渺空煙)、《宴清都》(繡幄鴛鴦柱),以及在《論王沂孫詠物詞》和《碧山詞論析》二文中所舉出的《天香》(孤嶠蟠煙)、《齊天樂》(一襟余恨宮魂斷)諸詞(請參看《迦陵論詞叢稿》及《唐宋詞名家論集》),可以說就都是屬于這一派以思力安排為之的賦化之詞中的成功之作。 而在以上所述及的由歌辭之詞變而為詩化之詞,再變而為賦化之詞的演進中,有一位我們尚未曾述及的重要作者,那就是與以上三類詞都有著淵源影響之關系而正處于演變之樞紐的人物——柳永。柳詞就其性質言,固應仍是屬于交付樂工歌女去演唱的歌辭之詞,這自然是柳詞與**類詞的淵源之所在,只不過柳詞在表達之內容與表現之手法兩方面,卻與**類詞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先就內容言,柳詞之一部分羈旅行役之作,就已經改變了唐五代詞以閨閣中女性口吻為主所寫的春女善懷之情意,而轉變為代之以出于游子之口吻的秋士易感的情意。并且在寫相思羈旅之情中,表現了一份登山臨水的極富于興發感動之力量的高遠的氣象。這可以說是柳詞在內容方面的主要開拓;再就表現之手法而言,則柳詞既開始大量使用長調的慢詞,因此在敘寫時自然就不得不重視一種次第安排的鋪陳的手法。王灼《碧雞漫志》即曾稱柳詞“序事閑暇,有首有尾”,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以曾稱柳詞“鋪敘委婉”,這種重視安排鋪敘的寫作方式,自然可以說是柳詞在表現手法方面的一種重要開拓。而這兩方面的開拓,遂影響了蘇軾與周邦彥這兩位在詞之演進中開創了兩派新風的重要作者。關于此種影響及演變,我在《論柳永詞》《論蘇軾詞》《論周邦彥詞》諸文稿中,也都已曾有所討論(均見《唐宋詞名家論集》)。約而言之,則蘇軾乃是汲取了柳詞中“于詩句不滅唐人高處”之富于感發之力的高遠的興象,而去除了柳詞的淺俗柔靡的一面,遂帶領詞之演進走向了超曠高遠而富于感發之途,使之達到了詩化之高峰。至于周邦彥則是汲取了柳詞之安排鋪敘的手法,但卻改變了柳詞之委婉平直的敘寫,而增加了種種細致的勾勒和錯綜的跳接,遂使詞走向了重思力之安排,以勾勒鋪陳為美的賦化之途,并且對南宋一些詞人產生了極大之影響。 ……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