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雅舍夢憶:我愛一切舊的東西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423634
- 條形碼:9787559423634 ; 978-7-5594-2363-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雅舍夢憶:我愛一切舊的東西 本書特色
大師的“處事哲學(xué)”與“凡人智慧” 笑看歲月靜好 生活本應(yīng)歡喜 我愛一切舊的東西 ——老朋友,舊時代,舊習(xí)慣,古書,陳釀。 Ø 特別收錄 老樹畫畫 禪意彩插 Ø 附贈限量版“回憶手賬”
雅舍夢憶:我愛一切舊的東西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梁實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精選集。本冊精選以憶舊懷人為主題的系列散文,梁實秋以文字勾勒舊時光,追憶故人、往事,或靈動或抒懷或調(diào)侃或莊重,其中《槐園夢憶》更是專為懷念故妻程季淑女士而作,梁先生讓往事在紙上一幕幕重演,打動了歷代讀者。
雅舍夢憶:我愛一切舊的東西 目錄
序文
**輯 雅舍憶舊
“疲馬戀舊秣 羈禽思故棲” /舊 /樹 /觀光 /窗外
貓的故事 /滑竿 /算命 /書 /北平的街道
北平的冬天 /過年 /北平年景
憶青島 /《大成》十年 /白貓王子五歲 /東安市場
第二輯 槐園夢憶
——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
第三輯 秋室雜憶
我在小學(xué) /海嘯 / 回憶抗戰(zhàn)時期 /又逢癸亥
第四輯 看云集
憶沈從文/憶老舍 /憶冰心 /
懷念胡適先生/憶周作人先生 /記張自忠將軍
賽珍珠與徐志摩/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我的一位國文老師
陸小曼的山水長卷
雅舍夢憶:我愛一切舊的東西 節(jié)選
我的父親梁實秋生于一九〇三年一月六日(陰歷臘八即十二月初八日),故居在北京東城區(qū)內(nèi)務(wù)部街二十號(現(xiàn)為三十九號)西廂房內(nèi),1987年去世,享年八十七歲。 父親一生自美國留學(xué)返國以后,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終生從事教授職業(yè),業(yè)余時間從事寫作、翻譯、編輯等工作。 數(shù)十年來筆耕不輟,洋洋一千萬余言。翻譯了大量書籍,其中如莎士比亞四十余個劇本及十四行詩,歷時三十八年始完稿,成為莎翁著作一支筆譯成中文的世界**人。其他時間大部分寫些散文,編英漢字典及編寫教科書等。晚年寫成英國文學(xué)史及英國文學(xué)選(約一百二十萬字)。本想把中國文學(xué)史譯成英文本,供外國人閱讀,但可惜未完成此心愿即故去,臨終時把筆橫放在稿紙上,悠然逝去,留下了遺憾。 我母親程季淑是家庭婦女,婚后相夫教子, 伺候父母長輩一生。父親梁實秋一生寫作生涯不斷,成績顯著也是與我母親這位賢內(nèi)助的支持和鼓勵分不開的。父親從不管家務(wù)事,除到校和單位上班教課以外,其他時間幾乎全部投入寫作,家務(wù)事全由我母親操作管理,他從不分心。所以我母親故后,父親十分懷念媽媽,含淚寫出“槐園夢憶”一書,紀(jì)念媽媽一生事跡和對他的幫助,十分感人,出版以來,風(fēng)行于世。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的喜慶日子里,欣聞江蘇文藝出版社擬再翻印“槐園夢憶”及一些散文作品,我想也算是作一些貢獻吧! 美文與讀者共享,父母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 八十二歲梁文茜于北京寓所 2009.10.23 舊 “我愛一切舊的東西——老朋友,舊時代,舊習(xí)慣,古書,陳釀;而且我相信,陶樂賽,你一定也承認(rèn)我一向是很喜歡一位老妻。”這是高爾斯密的名劇《委曲求全》(She Stoops to conquer)中那位守舊的老頭兒哈德卡索先生說的話。他的夫人陶樂賽聽了這句話,心里有一點高興,這風(fēng)流的老頭子還是喜歡她,但是也不是沒有一點慍意,因為這一句話的后半段說穿了她的老。這句話的前半段沒有毛病,他個人有此癖好,干別人什么事?而且事實上有很多人頗具同感,也覺得一切東西都是舊的好,除了朋友、時代、習(xí)慣、書、酒之外,有數(shù)不盡的事物都是越老越古越舊越陳越好。所以有人把這半句名言用花體正楷字母抄了下來,裝在玻璃框里,掛在墻上,那意思好像是在向喜歡除舊布新的人挑戰(zhàn)。 俗語說,“人不如故,衣不如新”。其實,衣著之類還是舊的舒適。新裝上身之后,東也不敢坐,西也不敢靠,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看見過有人全神貫注在他的新西裝褲管上的那一條直線,坐下之后**樁事便是用手在膝蓋處提動幾下,生恐膝部把他的筆直的褲管撐得變成了口袋。人生至此,還有什么趣味可說!看見過愛因斯坦的小照么?他總是披著那一件敞著領(lǐng)口胸懷的松松大大的破夾克,上面少不了煙灰燒出的小洞,更不會沒有一片片的汗斑油漬,但是他在這件破舊衣裳遮蓋之下優(yōu)哉游哉的神游于太虛之表。《世說新語》記載著:“桓車騎不好著新衣,浴后婦故進新衣與,車騎大怒,催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云,‘衣不經(jīng)新,何由得故?’桓公大笑著之。”桓沖真是好說話,他應(yīng)該說,“有舊衣可著,何用新為?”也許他是為了保持閫內(nèi)安寧,所以才一笑置之。“殺頭而便冠”的事情,我還沒有見過;但是“削足而適履”的行為,則頗多類似的例證。一般人穿的鞋,其制作設(shè)計很少有顧到一只腳是有五個趾頭的,穿這樣的鞋雖然無需“削”足,但是我敢說五個腳趾絕對缺乏生存空間。有人硬是覺得,新鞋不好穿,敝屣不可棄。 “新屋落成”金圣嘆列為“不亦快哉”之一,快哉盡管快哉,隨后那“樹小墻新”的一段暴發(fā)氣象卻是令人難堪。“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shù)寸栽”,但是需要等待多久!一棟建筑要等到相當(dāng)破舊,才能有“樹林陰翳,鳥聲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之樂。西洋的庭園,不時的要剪草,要修樹,要打扮得新鮮耀眼,我們的園藝的標(biāo)準(zhǔn)顯然的有些不同,即使是帝王之家的園囿也要在亭閣樓臺畫棟雕梁之外安排一個“濠濮間”、“諧趣園”,表示一點點陳舊古老的蕭瑟之氣。至于講學(xué)的上庠,要是墻上沒有多年蔓生的常春藤,基腳上沒有遠(yuǎn)年積留的苔蘚,那還能算是**流么? 舊的事物之所以可愛,往往是因為它有內(nèi)容,能喚起人的回憶。例如陽歷盡管是我們正式采用的歷法,在民間則陰歷仍不能廢,每年要過兩個新年,而且只有在舊年才肯“新桃換舊符”。明知地處亞熱帶,仍然未能免俗要煙熏火燎的制造常常帶有尸味的臘肉。端午的龍舟粽子是不可少的,有幾個人想到那“露才揚己怨懟沉江”的屈大夫?還不是舊俗相因虛應(yīng)故事?中秋賞月,重九登高,永遠(yuǎn)一年一度的引起人們的不可磨滅的興味。甚至臘八的那一鍋粥,都有人難以忘懷。至于供個人賞玩的東西,當(dāng)然是越舊越有意義。一把宜興砂壺,上面有陳曼生制銘鐫句,縱然破舊,氣味自然高雅。“樗蒲錦背元人畫,金粟箋裝宋版書”,更是足以使人超然遠(yuǎn)舉,與古人游。我有古錢一枚,“臨安府行用,準(zhǔn)參百文省”,把玩之余不能不聯(lián)想到南渡諸公之觀賞西湖歌舞。我有胡桃一對,祖父常常放在手里揉動,噶咯噶咯的作響,后來又在我父親手里揉動,也噶咯噶咯的響了幾十年,圓滑紅潤,有如玉髓,真是先人手澤,現(xiàn)在輪到我手里噶咯噶咯的響了,好幾次險些兒被我的兒孫輩敲碎取出桃仁來吃!每一個破落戶都可以拿了幾件舊東西來,這是不足為奇的事。國家亦然。多少衰敗的古國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驚羨,欣賞,感慨,唏噓! 舊的東西之可留戀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應(yīng)該日新又新的地方亦復(fù)不少。對于舊日的典章文物我們盡管喜歡贊嘆,可是我們不能永遠(yuǎn)盤桓在美好的記憶境界里,我們還是要回到這個現(xiàn)實的地面上來。在博物館里我們面對商周的吉金,宋元明韻書畫瓷器,可是溜酸雙腿走出門外便立刻要面對擠死人的公共汽車,丑惡的市招,和各種飲料一律通用的玻璃杯! 舊的東西大抵可愛,唯舊病不可復(fù)發(fā)。諸如夜郎自大的脾氣,奴隸制度的殘余,懶惰自私的惡習(xí),蠅營狗茍的丑態(tài),畸形病態(tài)的審美觀念,以及罄竹難書的諸般病癥,皆以早去為宜。舊病才去,可能新病又來,然而總比舊疴新恙一時并發(fā)要好一些。*可怕的是,倡言守舊,其實只是迷戀骸骨;唯新是鶩,其實只是摭拾皮毛,那便是新舊之間兩俱失之了。
雅舍夢憶:我愛一切舊的東西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中國著名散文家、學(xué)者、文學(xué)批評家、翻譯家,華人世界研究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秋室雜文》及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 梁實秋的散文,文筆簡約、平實,作風(fēng)恬淡、雅樸,字里行間充溢著詼諧幽默,三言兩語道盡人生哲理,值得不斷重讀,反復(fù)玩味。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史學(xué)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