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75941
- 條形碼:9787532775941 ; 978-7-5327-7594-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馬庫斯在國外的“迪倫學”研究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蝓U勃?迪倫本人十分推崇此書。! 蜃g者董楠是樂評類和音樂家傳記類的資深譯者,在讀者群中有很好的口碑! 蚋劫浭状纬霭嬷凶g本的《唱片目錄》。
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著名樂評人、作家格雷爾?馬庫斯的代表作,以美國著名民謠歌手鮑勃?迪倫為入口,以迪倫及其樂隊在1967年的地下室錄音帶為主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奇異的老美國的故事。 本書除了詳細、深入地剖析了美國著名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及其樂隊1967年的地下室錄音帶中的珍貴歌曲的創作過程及其深刻意義,更耐人玩味的,莫過于透過這些鞭辟入里的解析,使讀者得以一窺1960末期作為另類文化偶像的鮑勃?迪倫的思想轉變過程,以及古老而奇異的美國在那個時代的暗涌中是如何的起伏跌宕。 作者消除了音樂、文學與社會文化的疆界,以機鋒處處的精準之刃,描摹了迪倫所處的動蕩時代,也映照出了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 目錄
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 節選
進入實驗室 曾經有一個歌手矗立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在那一刻他曾擁有這樣一個舞臺,在他之后的人無非只是登上這個舞臺而已——而這個舞臺如今也已經不復存在。三十多年前,那個常常被如今的人們說成是一場歷史錯誤的世界剛剛成型;與此同時,若干更久遠的世界亦如幽靈般重現,尚未下定決心——1965年,慘絕人寰的世界與人間天堂般的世界仿佛同時在大地上出現,又仿佛距離人們無限遙遠——處于那個時刻的鮑勃?迪倫(BobDylan)與其說是占據了文化時空上的一個轉折點,倒不如說他就是那個轉折點本身,仿佛文化會依照他的愿望甚至是興致而改變自己的方向;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事實也的確如此! ∽鳛楣娙宋铮U勃?迪倫的故事只是在近年來才重返人們視野。迪倫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AllenZimmerman),1941年出生于明尼蘇達州的德盧斯市,明尼蘇達在當時還是美國*北部的州,后來他又在這個州北部一個名叫希賓的小鎮上成長。60年代初,他的名字開始為少數人所知,在紐約,他自稱是那位來自30年代的沙塵暴中的民謠歌手,伍迪?格瑟里(WoodyGuthrie)的繼承者。1962年,他發行了首張專輯《鮑勃?迪倫》(BobDylan),這是一張關于歡樂與死亡的民謠合輯;1963年,他唱出了《暴雨將至》(AHardRain’sA-GonnaFall)、《上帝在我們這邊》(WithGodonOurSide)和《時代改變了》(TheTimesTheyAreA-Changin’),這時的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歌手或詞曲作者,甚至也不僅僅是一個詩人,更不用說是民謠樂手。如同一種信號,他就是民謠本身,同時也是一個先知。當他歌唱和寫作的時候,他就是拍賣會上的奴隸,他就是被鎖在床上的妓女,他是那滿懷疑問的青年,他是那滿懷遺憾和悲哀回憶往事的老人。耳熟能詳的民謠復興標準曲漸漸從他的演唱曲目中遠去,他成了炸彈落下之后的聲音,民權運動中的聲音;*終他成了自己時代的聲音乃至同代人的良心。他那振聾發聵的木吉他與轟雷貫耳的口琴聲成了一種自由自在的標志,正如和平符號(peacesymbol)那樣,在這個充斥著墮落與謊言的世界上象征著決心與誠實的力量! ∪欢羞@一切變成了懸在半空——對于成千上萬追隨鮑勃?迪倫腳步,以此確認自身價值的人們來說,則是被砸在地上——那是在1965年的7月,這位曾經只穿破舊棉布衣服的民謠歌手拿著電吉他,披著時髦的黑色皮夾克(“一件出賣自己的皮夾克”,一個名字如今已不可考的人這樣形容)出現在新港民謠節(NewportFolkFestival)的舞臺上,身后是一支事后很快就被他拋棄了的五人樂隊,他竭盡全力造出*刺耳的聲音,唱起那種對很多人而言正意味著墮落與謊言的電子噪音。盡管如今世界上可能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當年曾在新港民謠節上對鮑勃?迪倫發出噓聲,然而在1965年的7月25日,迪倫的演出完全是一場騷動:聽眾中爆發出叫喊、詛咒、抗拒與咒罵,但更多的也許還要算是困惑! 1965年初,迪倫發行了《席卷而歸》(BringItAllBackHome)這張專輯。唱片的一面是幻想風格的木吉他歌曲《手鼓先生》(Mr.TambourineMan)、《伊甸園之門》(GatesofEden)、《現在一切都結束了,藍寶貝》(It’sAllOverNow,BabyBlue)等,用來平衡另一面與電聲樂隊合作的詼諧曲調,并沒引起什么爭議。1965年秋,新港民謠節之后,他發行了幾乎全部由樂隊伴奏的《重訪61號公路》(Highway61Revisited),這張專輯登上了排行榜首位,也正是從那張專輯開始,許多人認為他走上了邪路。1966年,這個時髦小伙拋出一張《無數金發女郎》(BlondeonBlonde),把民謠運動中大蕭條時代的幽魂徹底抹去。這些幾乎是一下子就噴吐出來的專輯堪稱20世紀現代主義*密集,*劇烈的大爆發之一;它們是貫穿美國自我意識的哥特-浪漫主義的一部分。然而,在這長長的一年里,迪倫的創作與發現所帶來的,與其說是具有美學價值,用于可買賣、倉儲和丟棄的物品,不如說是一系列公開表演——1965年秋至1966年春的巡演,幾乎每個夜晚都在狂熱,戲劇化與接近斗爭和沖突的狀態中結束。那些夜晚并沒有在歷史上留下痕跡,如今只在謠諑、奇談與記憶之中口耳相傳! ⊙惭萋飞,迪倫先后更換了若干臨時鼓手,*引人注目的一位是因為給特里尼?洛佩斯(TriniLopez)擔任鼓手而成名的米奇?瓊斯(MickeyJones),其他主要伴奏樂手包括貝斯手里克?丹科(RickDanko)、風琴手加斯?哈德森(GarthHudson)、鋼琴手理查德?曼努埃爾(RichardManuel)和吉他手羅比?羅伯遜(RobbieRobertson)。他們是多倫多的一支五人鄉村酒吧樂隊“雄鷹”(Hawks)中的四人,一度為來自阿肯色州的山地搖滾歌手羅尼?霍金斯(RonnieHawkins)擔任伴奏;1968年樂隊重組,更名為“樂隊”(TheBand),“雄鷹”原來的鼓手,來自阿肯色州的利文?赫爾姆(LevonHelm)也歸隊了,赫爾姆當年也曾經參加過迪倫的那次巡演,不過巡演開始兩個月后就退出了! 〉蟼1965年的巡演于9月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丁開始,他們四次橫穿美國。在同瓊斯合作期間又去了澳大利亞、斯堪的納維亞、法國、愛爾蘭以及英國,巡演結束之日似乎遙遙無期! 1966年6月,在短暫的巡演間隙,迪倫騎摩托車時在自己位于伍德斯托克附近的住宅不遠處出了車禍,之后就一直處于隱居狀態。位于紐約市北部的伍德斯托克早已成為藝術家的聚居之地,當時的丹科、哈德森、曼努埃爾和羅伯遜有時候把自己的樂隊叫作“精神錯亂”(Crackers),有時候叫做“白人小子”(Honkies),有時候干脆什么也不叫,后來他們也到伍德斯托克去重組樂隊,并且開始和鮑勃?迪倫合作,制作關于他們那次巡演的電影。很快,在1967年的夏天之初,他們和迪倫開始每天見面,經常是在西沙澤地(WestSaugerties)一棟房子的地下室里,這里是丹科、哈德森和曼努埃爾租下來的;他們把這里叫做“大粉”(BigPink)。他們在這里或是其他地方隨便玩玩音樂,后來也開始隨便錄錄音,錄制了大約100首老歌或是原創歌曲。他們把其中14首新歌制作成一張醋酸酯唱片(acetatedisc),命名為《地下室錄音帶》(TheBasementTape),并且拿給其他音樂家們。其中一些歌曲很快就被“彼得、保羅和瑪麗”(Peter,Paul&Mary)、曼弗雷德?曼恩(ManfredMann)和“飛鳥”(Byrds)等個人或樂隊唱紅,比如《太多無所事事》(TooMuchofNothing)、《愛斯基摩人奎恩》和《你哪兒也不去》(YouAin’tGoin’Nowhere)。而這張唱片的錄音帶也于1968年被泄露到公眾之中!稘L石》(RollingStone)雜志呼吁唱片公司正式發行這張專輯無果;到了1970年,這張專輯被轉錄為乙基烯黑膠唱片(vinyl),以私錄(bootleg)形式廣為傳播! 暗叵率忆浺魩А薄@個名字在私下違法交易的時候曾經有過些許改變——成了一個護身符、一個公開的秘密,*后成為了一個傳奇,一則關于避世與適應的寓言。1975年,16首地下室錄音中的歌曲以及8首“樂隊”的小樣終于得以正式公開發行,并且登上了排行榜前10名的位置。迪倫對此表示驚訝:“我還以為所有的人都已經有了這張專輯哩!16首地下室錄音里*令人震撼的好歌包括《我將獲得解放》(IShallBeReleased)、《火焰之輪》(ThisWheel’sonFire)、《憤怒之淚》(TearsofRage)、《卷入洪流》(DownintheFlood)與《百萬美元狂歡》(MillionDolarBash)等,人們在它們當中認出了特殊的優雅與光彩,正如我在這張專輯1975年發行之際為它寫下的內頁評注所說,認出了一個位于懺悔室與妓院之間的靈魂。這音樂帶來一種熟悉的光環,或者是某種口頭相傳、不見經傳的傳統;以及一種深刻的自我認識,既是有關歷史的,也是具有獨特個性的——究竟是歌手的自我認識,抑或是聽者的自我認識呢?這音樂是有趣而令人感到安慰的;與此同時又顯得有些奇異,有種未完成的感覺。它們仿佛出自藝術與時間上奇異的錯位,顯得既透徹明晰又令人費解。 ……
地下鮑勃.迪倫與老美國 作者簡介
格雷爾?馬庫斯(Greil Marcus),美國著名文化批評家、樂評人,著有《禍不單行》、《死者貓王》、《唇跡》、《神秘列車》等暢銷不衰的音樂文化作品,專欄文章見于美國眾多報刊雜志,如《紐約客》、《紐約時代》等。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