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8(2018年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651783
- 條形碼:9787544651783 ; 978-7-5446-517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8(2018年春) 內容簡介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8年春 28)》本期人物: 虞建華,1950年出生,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教授,1991年獲英國東英格蘭大學博士學位,1996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學術職務包括:教育部英語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語文學研究分會副會長,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以及《外國語》、《中南大學學報》(社科版)、《譯林》等出版物編委。曾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人文學科研究金、美國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獎學金、香港中英友好獎學金及國務院人事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全國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主持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一項,一般項目一項,省部級項目四項。著有《20部美國小說名著評析》(1989年)、《新西蘭文學史》(1994年**版出版,2015年修訂版出版)、《美國文學的第二次繁榮》(2004年)、《杰克·倫敦研究》(2009年)、《英語短篇小說教程》(2010年)、《美國文學大辭典》(2015年)等,其中,《新西蘭文學史》獲得“教育部優(yōu)秀學術專著獎”,《英語短篇小說教程》被評為“教育部精品教材”,《美國文學大辭典》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另有譯著《五號屠場》(2008年)等五部;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外國語》《中國翻譯》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8(2018年春) 目錄
從腦文本談起——聶珍釗教授談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
英國文學
論《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話語權力與主體重構:達菲詩歌的女性身體敘事探究
隔世融匯的異象,交互啟明的藝術:論布萊克的《天路
歷程》插畫
中世紀晚期英國文學中的農(nóng)民寫作
蕭伯納、喬伊斯的流亡詩學與愛爾蘭文學空間
流散、雜糅與英格蘭身份焦慮:愛爾蘭戰(zhàn)爭中的《亨利
五世》
失落中的真實:康拉德小說《陰影線》中的有機共同體
思考
《威弗利》的地點記憶與政治想象
他者與自我重構:勞倫斯《羽蛇》中的倫理問題研究
美國文學
From Provincialism to Metropolitanism:Social Mobility in English and American:Novels Of“the Young Man from the Provinces
Yijing and Sense—Grammar as Possible Fields for Innovation of Modern:English—Language Poetry,with Discuss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Poetry on Ezra Pound and Imagism
都市戲劇與空間正義:三部美國族裔戲劇中的政治考量
杜波伊斯論藝術與宣傳
“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座城”:論威廉斯抒情史詩《帕特森》
中城與人的隱喻
霍桑與權力技術的現(xiàn)代轉型:紅A字和催眠術的啟示
論美國非裔詩人C.S.吉斯科姆的“拖延”詩學及其族裔
訴習之
論德里羅小說的藏傳佛教淵源
文學理論
全景敞視主義與偵探小說中的“看”
解析與對話:西方抒情詩如何呈現(xiàn)內心
管窺西方“詩辯”發(fā)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文學與經(jīng)濟學
欄目主持人語
約翰·高爾特的《限定繼承權》與18世紀蘇格蘭經(jīng)濟發(fā)展史
《董貝父子》中的“商業(yè)倫理”與勞動價值
市場經(jīng)濟中的司各特:文學出版業(yè)與歷史小說的興起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出版經(jīng)濟與文學創(chuàng)作
論《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奧憂郁的經(jīng)濟根源
地理詩學的批評實踐:評《海明威的地理:親密感、物質性
與記憶》
文化對話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文化間性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會議綜述
征稿啟事
封面人物:虞建華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8(2018年春) 節(jié)選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18年春 28)》: 二、《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現(xiàn)實農(nóng)民 另一位同時代詩人杰弗里·喬叟(1340-1400)是**位真正偉大的英國詩人,常被稱為“英國文學之父”,他開創(chuàng)了近代英語、英詩韻律和英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喬叟的主要作品和畢生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年)直接取材于英國現(xiàn)實社會,風格寫實。故事是以朝圣進香的線索連貫起來的。朝圣客三教九流,代表了社會上各種地位、職業(yè)、性格的人。他們中有武士、騎士侍從、小地主等上層人士,有修道院院長、修道僧、游乞教士、教會法庭差役、牧師、女尼、赦罪教士等教會人員,有來自城市的商人、木匠、廚司、織工、染工,也有來自農(nóng)村的農(nóng)夫、自由農(nóng)、鄉(xiāng)士和磨坊主、管家等,還有醫(yī)生、律師、牛津學者等。 喬叟對兩類人進行了諷刺、批判。**,對教會的腐敗、墮落的揭露是這時期文學常見的主題。在《坎特伯雷故事集》里,除了一個窮牧師是廉潔、助人的好人,其他的教會人員都是以譏刺的筆調描寫的。教會法庭差役滿臉嚇人的瘡疹,孩子們見了就怕。他專門送傳票召人到宗教法庭應審;赦罪教士連誘帶嚇地斂取金錢,帶了些宗教貨品到處招搖撞騙;修道士愛尋歡作樂、拈花惹草;監(jiān)管寺院田產(chǎn)的僧人愛打獵,講究穿著,好吃烤肥鴨;女修道院長舉止斯文,多愁善感,身上的金扣針上刻著拉丁文:“愛征服一切”,一副貴婦名媛氣派。第二,社會上層階級的人身上也不乏諷刺色彩。醫(yī)生熟諳占星術,在疫癘中賺大錢;律師把法律文牘記得爛熟;磨坊主精于克扣糧食;管家中飽私囊;威風凜凜的商人實際上債務纏身;法學院的伙食采購員在賬目上唬住了30位博學的法律學者。 喬叟高度贊揚的人物形象有三類。一、騎士,詩人以尊敬的態(tài)度描寫了身經(jīng)多次宗教戰(zhàn)爭、充滿榮譽感和富有美德的騎士和家產(chǎn)豐厚、用錢慷慨的地主。二、底層牧師,地位低下的牧師真正體現(xiàn)了上帝的意志,接濟窮人,同情普通人,道德高尚,如現(xiàn)實中的蘭格倫、威克里夫和農(nóng)民起義領導者之一的約翰·保爾等。三、農(nóng)夫,一位虔敬、誠實、熱愛勞動的農(nóng)夫,這位農(nóng)夫一如皮爾斯,表現(xiàn)出中世紀晚期英國農(nóng)村的典型特質。這三個完美形象正是詹姆斯·迪恩所歸納的英國社會的三個層面:上層社會、教會底層和廣闊的農(nóng)村。“喬叟的農(nóng)夫是三個地產(chǎn)階層的完美形象之一,即普通農(nóng)民;另兩個為騎士,代表騎士階層;還有代表教士階層的牧師。像蘭格倫的農(nóng)夫一樣,喬叟的農(nóng)夫也是理想化的,并非個性化的具象。”(Deans)另一位學者說得更具體:“牧師和農(nóng)夫是所有朝圣者中*完美的人物,是*去個人化的形象。他們是理論而非血肉之軀,然而,他們描寫之具體、詳細,具體環(huán)境中所體現(xiàn)的理想化的道德美,被描繪得極其引人人勝和栩栩如生。” 在喬叟的筆下,教區(qū)牧師(如蘭格倫、保爾和威克里夫及其“羅拉德派”等窮牧師)富于圣潔的思念和功德,是有學問的人,虔誠地教導著教區(qū)居民,仁慈,異常勤勉,在困苦中能忍耐。從教堂捐獻中或自己的產(chǎn)業(yè)里拿出東西來接濟窮苦的教民,他以身作則,給群羊作著為人的模范。他不愛浮華,不愛奉承,也不矯揉造作,他只是傳播基督及其使徒的道理,而一切從他自己做起。 ……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