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教材(三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952626
- 條形碼:9787500952626 ; 978-7-5009-5262-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教材(三級) 內容簡介
本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教材》包括三級、二級、一級、國家四冊,由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組織有關專家根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大綱(2011版)》編寫和審定。任海教授擔任審定組組長,審定專家為葛春林、孫飆、裴立新、郭亦農、趙立、肖煥禹、楊忠偉、楊鐵黎、姚克榮、唐可明、張毓芬、徐福全。 本套教材從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實際工作出發,以工作規范、基本知識、組織管理、健身指導和自設教材為綱目,更貼近培訓工作和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實際。 本套教材重新歸納、整理了教學專題和知識要點,列舉了80余個教學專題和若干知識要點,這些專題和要點吸納了近年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全民健身志愿服務以及社會體育實踐與理論發展的新成果,更加適應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需要。 本套教材編寫過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則。 1.思想性和客觀性。教材在編寫時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以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思想、落實公共體育服務和《全民健身條例》,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特征,表達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為人民服務、為提高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水平服務的宗旨。 2.科學性和先進性。教材在編寫時努力運用體育科學發展的新成果,所有概念力求準確無誤,論據充分明晰,不引用有爭議或尚無準確結論的材料。 3.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了使教材符合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特點、技術等級標準及培訓大綱與考核鑒定的要求,符合我國該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實際文化水平與業務水平,不拘泥于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作為教材的出發點。教材內容的表述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為便于學員參加自學和考核,每一章都設有本章導讀、思考題等內容。 李相如教授為本冊主編,于善旭、李建國、毛志雄等專家分別擔任了工作規范、組織管理、基本知識、健身指導部分的組稿和審稿工作。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教材(三級) 目錄
**節 什么是社會體育
一、社會體育的概念
二、社會體育的基本形態
三、社會體育的基本特點
四、社會體育的作用
五、與社會體育相關的幾個概念
第二節 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建立和發展
一、建立和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社會背景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建立和實施
三、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逐步發展
第三節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技術等級與標準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及其技術等級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條件
第四節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管理規定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管理的組織機構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教育
三、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稱號的申請審批
四、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注冊辦理
五、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保障
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服務規范
七、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獎勵和處罰
思考題
第二章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志愿服務
**節 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內涵、宗旨和特點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內涵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宗旨
三、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特點
第二節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主要權利和義務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主要權利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主要義務
第三節 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保障
一、政策法規保障
二、組織管理保障
三、工作條件保障
四、輿論氛圍保障
思考題
第三章 我國全民健身的相關法規
**節 國家對體育事業的法律保障
一、我國憲法對體育的基本規定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概述
第二節 全民健身的專門性法規
……
第四章 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內容與方式
第五章 健身團隊、站點及單位體育的管理
第六章 健身場地與器材、展示與表演、單項競賽活動的管理
第七章 生命在于運動
第八章 體育健身常識及術語
第九章 常用體育健身項目及指導
第十章 老年人與婦女體育健身指導
第十一章 常用體育健身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第十二章 體育健身基礎知識
第十三章 體育健身行為的促進
推薦閱讀書目
全民健身相關文件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教材(三級) 節選
《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培訓教材(三級)》: 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需要得到國家和社會從各個方面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和制度體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工作體制和機制,促進社會體育指導工作的順利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保障工作主要包括政策法規、組織管理、工作條件和輿論氛圍等方面。 一、政策法規保障 (一)不斷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政策法規 目前,我國有關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方面的政策法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志愿服務方面的政策法規;二是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志愿服務方面的政策法規。 1996年,全國人大、黨中央先后在國家規劃文件和建設精神文明的決定中,積極倡導和推動志愿者活動。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團體也制定出臺了一些政策法規性文件,分別對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環境保護志愿服務、青年志愿者服務、大學生志愿服務、法律援助志愿服務、賽事會展活動志愿服務、青年志愿者注冊管理等作出了各種規范。 2005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意見》。2009年以來,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有關部門先后發布了《關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的通知》《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長效化機制工作方案》《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規劃(2011-2015年)》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辦法》,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促進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二)依法保障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合法權益 在法治社會,社會體育指導員應當享有的各種權利必須要上升為國家法律確認的法定權利,并通過法律實施的保障才能實現和享有這些權利。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合法權益的保障,必然要求國家和政府積極承擔和履行相應的維護與保障職責,通過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更好地調動和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二、組織管理保障 (一)國家日益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組織管理 國家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的組織管理工作正在日益加強。在國務院有關國家體育總局工作職責的規定中,特別明確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職責。要求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將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納入體育工作規劃,列入工作考核評價體系,為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志愿服務提供保障。為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工作管理,國家體育總局將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統一納入新成立的全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領導小組統一管理,有關部門調整和強化了有關處室的職能,成立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機構。 (二)積極采取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的各種措施 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和有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工作的有關措施,促進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發展。這些措施是: (1)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正式成立,一些地方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也相繼建立,一些單項體育協會、行業體育協會以及其他一些體育組織、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等參與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管理的不斷增多,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管辦結合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管理體系。 (2)修改制定了新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大綱,重新編印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擴大了高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數量,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 (3)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繼續教育培訓活動,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展示和交流活動,促進社會體育指導員素質的提高。 (4)開展全國和地方的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評選、表彰和獎勵活動,加強注冊管理工作,創新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的方式。 ……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