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報告(2016)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66706
- 條形碼:9787030566706 ; 978-7-03-05667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報告(2016) 本書特色
兒童青少年的體育健身及體質健康情況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黨和國家也高度重視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體育健身和體質健康促進工作。本書根據2016年由教育部組織,上海體育學院執行的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調研數據,首次利用重視過程、科學地且國際可比較的評估指標體系(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對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兒童青少年的體育健身環境、行為和效果進行系統且全面的報告,并根據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本書還根據國內調研數據與國際其他三十多個國家的相關結果進行橫向比較,并根據國際上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發展動態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和體質健康情況提出基于實證數據的發展建議和對策。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報告(2016) 內容簡介
兒童青少年的體育健身及體質健康情況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黨和國家也高度重視我國兒童青少年的體育健身和體質健康促進工作。本書根據2016年由教育部組織,上海體育學院執行的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調研數據,搶先發售利用重視過程、科學地且靠前可比較的評估指標體系(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對全國31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兒童青少年的體育健身環境、行為和效果進行系統且全面的報告,并根據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此外,本書還根據靠前調研數據與靠前其他三十多個國家的相關結果進行橫向比較,并根據靠前上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發展動態為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和體質健康情況提出基于實證數據的發展建議和對策。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報告(2016) 目錄
前言
**章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評估總報告
一、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歷史與變遷
(一)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歷程
(二)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演進特征
(三)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存在的不足
(四)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經驗小結
二、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方法
(一)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理論基礎
(二)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的國際借鑒
(三)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四)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程序
(五)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標體系驗證
三、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評估結果
(一)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總體得分情況
(二)不同性別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得分情況
(三)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得分情況
(四)城、鄉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得分情況
(五)各區域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總分得分情況
四、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現實意義與實際價值
(一)現實意義
(二)實際價值
第二章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環境評估報告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問卷
(三)調查過程
(四)數據分析
二、家庭環境
(一)家庭環境的總體狀況
(二)七大地理區域的家庭環境情況
(三)城鄉結構與家庭環境之間的關系
(四)家長學歷與家庭環境之間的關系
(五)家庭年人均收入與家庭環境之間的關系
(六)兒童青少年性別與家庭環境之間的關系
(七)兒童青少年學段與家庭環境之間的關系
三、學校環境
(一)學校領導重視程度
(二)學校體育場地器材情況
(三)體育師資現狀
(四)學校體育活動時間
(五)學校體育氛圍
四、社區環境
(一)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
(二)開展兒童青少年運動技能培訓
(三)社區兒童青少年體育組織
(四)社區體育鍛煉的設施
五、建議
(一)家庭環境
(二)學校環境
(三)社區環境
第三章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行為評估報告
一、身體活動方式
(一)體育課
(二)組織化體育鍛煉
(三)課外體育訓練
(四)自主性課外鍛煉
二、靜態行為方式
(一)靜態行為方式的總體情況以及性別間比較
(二)靜態行為方式的學段間比較
(三)靜態行為方式的城鄉以及行政區域間的比較
三、身體活動水平
(一)一周MVPA實施情況
(二)每天平均MVPA時間
四、總結
第四章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效果評估報告
一、健身意識
(一)2016年全國兒童青少年健身意識現狀
(二)2016年全國城鄉兒童青少年健身意識比較
(三)2016年七大區域兒童青少年健身意識比較
二、運動技能
(一)2016年全國高中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情況現狀
(二)2016年全國城鄉高中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情況比較
(三)2016年七大區域高中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情況比較
三、體質健康
(一)綜合得分
(二)身體質量指數(BMI)得分
(三)肺活量得分
(四)50米跑得分
(五)坐位體前屈得分
(六)1分鐘跳繩得分
(七)1分鐘仰臥起坐得分
(八)50米×8往返跑得分
(九)立定跳遠得分
(十)1000米跑得分
(十一)800米跑得分
四、總結
第五章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我國各省市人均GDP劃分
(二)人均GDP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我國各省市按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級的劃分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關系
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情況
(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四、教育水平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我國各省市教育水平等級區間劃分
(二)教育水平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五、文化水平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我國各省市CPL等級區間劃分
(二)不同CPL省市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現狀
六、體育發展水平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我國各省市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分位劃分
(二)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七、城市化率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我國各省市城市化率等級區間劃分
(二)城市化率與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八、人口密度與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
(一)人口密度的等級區間劃分
(二)不同區間人口密度和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指數總分
九、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第六章 國際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動態
一、英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動態
(一)英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相關政策
(二)英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現狀
(三)英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現狀
(四)英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經驗總結
(五)英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二、美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動態
(一)美國兒童青少年活動相關政策
(二)美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現狀
(三)美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經驗總結
(四)美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三、澳大利亞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動態
(一)澳大利亞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相關政策
(二)澳大利亞青少年身體活動水平現狀
(三)澳大利亞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經驗總結
(四)澳大利亞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四、加拿大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動態
(一)加拿大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相關政策
(二)加拿大青少年身體活動水平發展
(三)加拿大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動態對我國的啟示
五、芬蘭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動態
(一)芬蘭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相關政策
(二)芬蘭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水平現狀
(三)芬蘭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經驗總結
(四)芬蘭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六、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動態
(一)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相關政策發展
(二)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現狀
(三)國際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第七章 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發展水平的國際比較
一、背景介紹
(一)組織體系
(二)評價體系
(三)數據解讀
(四)國際拓展
(五)項目意義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三、我國兒童青少年各項指標評定結果與比較分析
(一)整體情況
(二)社會人口學分類分析
四、國際兒童青少年結果與比較分析
(一)整體情況
(二)行為層次指標間比較
(三)環境層次指標間比較
五、總結與建議
(一)思想層面
(二)社會層面
(三)學校層面
(四)家庭層面
(五)國際層面
展開全部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發展報告(2016) 作者簡介
陳佩杰,博士,現任上海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體育學)成員,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興奮劑獨立檢測授權機構執委,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體育專業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理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運動健康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生理生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康復醫學會副會長,美國國家體育科學院外籍院士,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SCI/SSCI期刊)主編,《上海體育學院學報》主編,《體育科學》和《中國運動醫學雜志》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醫學科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Plos One、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cine、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等多家SCI期刊的特約審稿專家。
長期從事運動醫學研究,在運動性免疫抑制診斷與評價、“體醫結合”動康復、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評估等領域有卓越貢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己發表論文300余篇,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SSCI論文45篇(包括Lancet等),Q1區論文占比37.8%,主編教材及專著10部。先后獲發明專利8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及科技部科技奧運先進個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