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青巖集 本書特色
本書分三輯。*輯主要對雜文史家姚春樹先生的學術思想、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張我軍在廈門的文學活動、魯迅雜文的創作藝術、徐志摩散文的創作藝術,以及《現代評論》的刊物風格及其嬗變原因等進行考證和論析;第二輯主要對詩鐘的文體特征、創作技巧、審美藝術,以及臺灣詩鐘的發展歷史、創作成就、社會影響等進行探究;第三輯主要對菽莊吟社的社會成因、發展狀況、詩學傳統、社團宗旨、歷史淵源等作出考述。其中有許多新的史料“發現”和個人“洞見”,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青巖集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三輯。**輯主要對臺灣新文學運動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張我軍在廈門的文學活動等進行考證和論析 ; 第二輯主要對詩鐘的文體特征、創作技巧、審美藝術, 以及臺灣詩鐘的發展歷史等進行探究 ; 第三輯主要對菽莊吟社的社會成因、發展狀況、詩學傳統、社團宗旨、歷史淵源等作出考述。
青巖集 目錄
題青巖閣——代序
**輯
心中有座“廖勃赫尼特之塔”
——姚春樹先生的學術研究
張我軍的處女作及其在廈門之文學活動新考
“對解釋進行解釋”
——以魯迅《并非閑話》為個案試論雜文意指實現方式
徐志摩散文“野馬風”探析
從《現代評論》的兩度“變風”看“現代評論”派
第二輯
詩鐘與擊缽吟之辨
詩鐘格目理論中的幾個關鍵性問題
詩鐘與科舉之關系及對清代臺灣文學的影響
詩鐘與臺灣古典詩社的三次發展高潮
世變與詩心: 臺灣詩鐘的創作風格及其流變
從《詩畸》看清末臺灣社會
“詩書歷劫殘篇少,社稷成墟隱痛多”
——從詩鐘看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及日據下臺灣文人的生存樣態
第三輯
“獨自不忘風雅事,招邀名士過江來”
——菽莊吟社與日據臺灣時期的兩岸詩壇
菽莊吟社與上海南社之比較
菽莊吟社與“同光體”閩派之關系
“潮水也知人世變,去來時作不平鳴”
——菽莊吟社社團宗旨探賾
菽莊“十八子”考論
從“大觀社”到“浪嶼詩壇”
——菽莊吟社考源
后記
青巖集 作者簡介
黃乃江,1969年7月生,福建長汀人,文學博士。現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廈門大學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學、閩臺區域文化。先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項;獲福建省第九屆、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各1項;出版專著《臺灣詩鐘研究》《東南壇坫第一家——菽莊吟社研究》《臺灣詩鐘社團及相關組織考略(1865 - 2014)》等。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