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智博文心理學一本通(32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76602
- 條形碼:9787511376602 ; 978-7-5113-766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智博文心理學一本通(32開) 本書特色
連山編著的《心理學一本通》分為三篇,分別為“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生活中的心理學”和“心理障礙與心理治療”,內容全面,實用性強。**篇從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講起,全面介紹了心理學的歷史,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重要理論和思想觀點,再現了心理學的發展歷程;第二篇著眼于生活中的心理學,介紹了心理學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實際應用技巧,涉及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人際關系心理學、職場心理學、犯罪心理學、自我管理心理學、營銷心理學、投資心理學、婚姻心理學等方面;第三篇以心理健康為主,介紹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教你了解并認識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學會應對常見的嫉妒、猜疑、自閉等心理問題,了解常見的人格障礙和異常行為,及如何正確調適兒童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所面對的各種心理問題。
中智博文心理學一本通(32開) 內容簡介
看透他人真正的內心,了解真正的自己!連山編著的《心理學一本通》將心理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以活潑的語言、豐富的圖片、詳實的數據,以及嚴謹的論證為讀者呈現了一道心理學大餐,使心理學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效。其內容涉及神經科學與行為、意識狀態、記憶、思維、智力、人格、心理障礙、社會心理學等很多方面,可以幫助讀者輕松而全面地學習心理學。無論你是在職場上、人際交往方面及成功道路上遇到的問題,還是生活中的各類瑣碎的小事,及自身的情感問題,都能從本書中尋找到解答方法。
中智博文心理學一本通(32開) 目錄
**篇
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章 什么是心理學
第二章 哲學心理學的產生發展
第三章 科學心理學的創建
第四章 徘徊于生物學化道路的心理學
第五章 趨于完滿的格式塔心理學
第六章 從精神分析到發展心理學
第七章 人格心理學
第八章 認知心理學
第九章 社會心理學
第十章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第二篇
生活中的心理學
**章 認知心理學:人怎么能分辨出那么多張臉
第二章 性格心理學:人真的擁有四個“真正的自我”
第三章 情緒心理學:“孤獨綜合征”正在流行
第四章 行為心理學:人們為什么愿意為他們喜歡的人做事
第五章 自我管理心理學:缺點不過是營養不足的優點
第六章 成功心理學:跳蚤為什么會自己給自己設限
第七章 決策心理學:為什么兩個頭腦不如一個頭腦
第八章 職場心理學:如何才能讓別人玩你發的牌
第九章 營銷心理學:為什么價格越貴越好賣
第十章 人際關系心理學:先接受再拒絕的“Yes,But”定律
第十一章 投資心理學: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第十二章 社會心理學:看演唱會時,觀眾為什么會跟著唱
第十三章 男性心理學:為什么男人不喜歡陪女人購物
第十四章 女性心理學:為什么女人喜歡長篇大論和喋喋不休
第十五章 愛情心理學:酒吧的燈光為什么都很昏暗
第十六章 婚姻心理學:為什么婚姻會讓男人安定下來
第十七章 色彩心理學:為什么藍色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
第十八章 圖畫心理學:隨手涂鴉的作品就是人生成長的記錄
第十九章 音樂心理學:日本人的“絕對音感”
第二十章 運動心理學:上場前,運動員為什么要擊掌高喊
第二十一章 犯罪心理學:為什么藍色防范燈可以降低犯罪率
第二十二章 災害心理學:應激的心理反應
第二十三章 發展心理學:人為啥不在媽媽的肚子里多發育一段時間
第二十四章 兒童心理學:小女孩為什么喜歡抱洋娃娃
第二十五章 教育心理學:為什么某些“傻瓜”倒成了天才
第二十六章 學習心理學:用記憶術提高記憶力
第二十七章 健康心理學:合理宣泄有利于健康
第三篇
心理障礙與心理治療
**章 了解心理咨詢
第二章 認識心理治療
第三章 常見的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
第四章 常見的人格障礙
第五章 常見的異常行為及調適
第六章 兒童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調適
第七章 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調適
第八章 中年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調適
第九章 老年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調適
中智博文心理學一本通(32開) 節選
第九章 社會心理學 策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 麥獨孤,英籍美國心理學家,他和馮特的得意門生鐵欽納一樣,雖然長期在美國工作,但他們都以英國老大哥自居,都成為美國心理學會不受歡迎的心理學家。麥獨孤具有布連塔諾的意動心理學思想,反對馮特的心理元素主義。他認為心靈具有整體的主動性,把心靈看作有目的的奮斗或策動過程,所以他的心理學有目的心理學或策動心理學之稱。 他主張心理學應著重研究本能、情緒情操和意志,認為過去的心理學過分偏重認知,忽視了情感和意志的研究。麥獨孤是位本能決定論者,他把本能看作“全人類一切活動的原動力”。他認為,這種原動力也就是本能的內驅力,本能沖動決定一切活動的目的,并且依靠本能內驅力的補充使所有心理活動持續不斷地進行。他還認為,大多數高度發展的心理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是滿足這些本能沖動的工具。他指出,通常的本能概念只是生理學的概念,人們把它和反射概念相混淆了。實際的情況是,本能是一種遺傳或天賦的心理—生理傾向,它包含有知、情、意三種成分。本能的核心是反射弧中間環節的情緒體驗:反射弧的**個環節感知,是隨著環境和心理而改變的;反射弧的第三環節反應動作,也視情況而變化;只有中間環節情緒體驗是基本不變的。所以,同一本能現象因條件不同,它在知、情、意三方面的表現是不同的。麥獨孤由此推斷,人類行為中不變的情緒是和原始本能配對的。例如,和逃跑這一原始本能配對的是恐懼;和搏擊本能配對的是憤怒;和親子本能配對的是柔情等。他把這種和原始本能配對的情緒看作是主要的,共有14 對。然后在這基礎上再分為第二類次要的或混合的情緒。第三類是派生的,因而形成許許多多配對的本能情緒,并把它們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 麥獨孤著重研究本能和情緒,是為了尋求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他認為人類行為是社會的產物,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行為的源泉,這個源泉就是以本能為核心的配對情緒,或者說是“沖動和情緒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正是偏重研究認知的心理學所忽視的。他的心理學恰好要加強情和意的研究。他的情操學說就是加強這種研究的成果。 麥獨孤把情操確定為,以某種對象觀念為中心所形成的有組織的情緒系統; 而道德行為是以自我觀念為中心的情緒組織系統對本能沖動進行有意的控制與調節,它的發生發展是一種社會過程。高級形式的道德行為則是自我觀念和自尊情操兩者親密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當情操和理想的觀念相結合時就會產生能控制行為的意志力。例如,國家繁榮興旺則會引以自豪,國家危亡則引起憤慨和奮斗的意志等。以上這些就是麥獨孤從他的目的或策動心理學形成的社會心理學基本內容。和他相對應的是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從社會學形成的社會心理學。 團體動力學和社會心理學 勒溫從場論出發,把研究個體行為的生活空間和心理場的理論應用于面臨的社會問題,提出了團體動力學。 勒溫以場論為基礎的生活空間包括人和環境。人類個體和群體都生活在社會環境中,個體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著的,他們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活動,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完整系統。群體也不是互不相干的個體的集合,而是有著互相聯系的個體活動的單位。群體活動的性質和特征并不取決于各個個體,而取決于群體成員相互依存的那種內在關系。這就是勒溫根據場論提出的關于全體大于部分的原理。其實,這也是格式塔學派的基本原理。根據這一原理,勒溫認為,通過改變群體的心理氛圍來改變其個體成員行為的辦法,要比對個別說教更有效,從而創造了現場實驗的團體動力學。根據團體動力學,勒溫把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看作一種心理場,把團體和它的環境看作一個社會場。和個體的心理場一樣,社會場也是通過各部分之間的社會關系形成一定結構及其特性的。團體在社會場中操作,正如一個個體在生活空間或心理場中操作,因而團體行為是特定時間內整個心理場的一種機能。他的社會心理學就是以這種心理機能作為研究對象的。 1939 年勒溫與他的學生和同事里比德、威特一起在工廠里進行了一項有關社會團體的實驗,其目的在于研究孩子們在不同領導下,即民主和獨裁對孩子們創造性行為和一般行為的影響。實驗的設計是將孩子分為三個俱樂部:一群是高度專制的,一群是民主的,一群是放任自由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專制的團體里,相對多的孩子表現出有點侵略性行為。他們以為,這些孩子在專制的團體里受挫,因而控制突然消除時,反而使他們表現出相當令人驚奇的惱火。只要作用于他們的各種力恢復平衡,這種侵略性就消失,而孩子們的生產也增加了。參加自由放任團體的孩子們彼此相當獨立地各自活動,但表現出不知所措和混亂。工作質量*高的民主空氣成果是:成員之間似乎少有敵意而多友誼,在這個團體里孩子們的道德逐漸提高,雖不是全體,至少大多數孩子是喜歡這個團體的。 勒溫的工廠實驗經驗是,工廠是研究社會現象的理想實驗室。工廠的生產率和道德是論證各種有影響因素的現成標準。他發現有以下因素的工廠,它的生產率將持續下降,例如,員工不滿意、太緊張、工作太快、過分的競爭、失去保護的欲望等。而多出錢、改善需求狀況或者由于認識到社會對產品的需要等都能促進生產率上升。1947 年勒溫利用這些因素,和各種力的平衡理論進行了多次實驗,證明了上述因素的作用。此外,它還表明,在管理平穩的工廠里,各種成員的生產能力都相當穩定。因此他堅決主張,要把產品也包括在內的各種因素中保持平衡。但是,如果有必要提高產品水準,原初的水準就必須打破,其辦法就是改變力的強度,或者通過引進新的力量,然后致力于建立起新的平衡,使力量凝結在新的關系上。至于如何鼓勵員工采用新的工作習慣,勒溫正在尋找新的手段時,正好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乘機試驗過許多技術之后,發現“團體的決定”是*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在工人中用民主的方式討論當前形勢和工廠的情況,然后由公議決定提出高生產率的要求。其實,這種關心高檔產品所需要的討論,和勒溫以及格式塔學派的打破平衡的理論是一致的,這就是他把由員工團體公議決定提出的高要求,作為建立新平衡的手段。這樣由于所有團體員工都支持的目標,就成為該團體新生產率水平的準則。每個人為了保持自己作為團體中的一員,就必須使大家一致,因而團體的決定就趨向于加強或者凝結成這樣的新關系。其結論是:團體的決定比其他誘導團體變化的方法更為優越。勒溫還用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改變某些社會習慣如飲食的習慣,以及關心種族沖突、集體住宿、服務機構以及兒童偏見的發展和預防等社會心理學問題。雖然,勒溫用團體動力學研究社會問題的時間不長就于1947 年去世了。但是,他所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則開辟了美國社會心理學的新前景,使社會心理學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即實驗的社會心理學,從而為社會心理學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進而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