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國學經典:庭訓格言(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77469
- 條形碼:9787534877469 ; 978-7-5348-774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經典:庭訓格言(精裝) 本書特色
是編以圣人之筆記圣人之言,傳述既得精微;又以圣人親聞于圣人,授受尤為親切。垂諸萬世,固當與典謨訓誥共昭法守矣。 ——《四庫全書提要·庭訓格言》 (是編)治內治外,養性養身,射御方藥,諸家百氏之論說,莫不隨時不訓。遇事立言,字字切于身心,語語垂為模范。 ——雍正《御制圣祖仁皇帝庭訓格言序》
國學經典:庭訓格言(精裝) 內容簡介
《庭訓格言》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撰,其子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稹(1678—1735)筆述。玄燁八歲即皇帝位,年號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繼位,年號雍正。此書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對諸皇子的訓誡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條,包括讀書、修身、為政、待人、敬老、盡孝、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瑣事。因為他是給他的兒子們講的,所以很具體、生動而真實,沒有什么虛飾。
國學經典:庭訓格言(精裝) 目錄
一、以誠敬接物待人,不務虛名 13
二、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 15
三、養生和治理天下之道皆在圣賢經書之中 17
四、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 21
五、仁者以萬物為一體,無不愛 22
六、我從來不委過于人 24
七、心虛則學進,盈則學退 26
八、學貴有決定不移之志、勇猛精進之心 27
九、孝道不在衣食之奉養,在得父母之歡心為真孝 29
十、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可以長久 31
十一、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33
十二、三藩之亂時持心堅定,外示以暇豫 35
十三、大雨雷霆之際,決毋立于大樹下 37
十四、大凡貴人皆能久坐 39
十五、一念之微為善為惡,畔然分明 40
十六、人之才行,當辨其大小 43
十七、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 45
十八、我自幼不喜飲酒 46
十九、人之養身,飲食為要 48
二十、人不能無好惡,但能勝其私心則善 50
二十一、詩以言志,禮以立身,乃學者之所必學 52
二十二、使令小人不可過嚴,亦不可寬縱 54
二十三、為將之道當身先士卒,兵丁不可令習安逸 56
二十四、居塞外當謹慎飲水 58
二十五、自天子至于庶人,家庭常理出于天倫至性 59
二十六、吉兇異道,吉事兇事決不相參 61
二十七、重視新滿洲,以德服人 62
二十八、讀書時當體認世務,應事時當據書理審其事宜 65
二十九、人至高年則不能耐暑 68
三十、?易經? 乃四圣之書 70
三十一、凡事空談,終屬無用 71
三十二、凡人飲食,當擇其宜于身者 73
三十三、凡人持身處世,當存恕存心 76
三十四、賞罰乃代天宣教,非操柄者所得私 78
三十五、人之識見各異,皆出平日學力所至 80
三十六、留心典籍,編纂?康熙字典? 82
三十七、一言可以得人心,一言可以失人心 86
三十八、得五谷、菜蔬之種必種之,以觀其收獲 88
三十九、諸國必有一所敬之神,人各有一懼怕之物 91
四十、初得西洋自鳴鐘 94
四十一、佛經中以白為凈,故以素白為吉祥 96
四十二、凡人平日當涵養此心 97
四十三、皇子阿哥當思各自保重 100
四十四、出獵亦得使之以時,養之以節 101
四十五、黃、淮兩河關系漕運民生 102
四十六、王、貝勒、貝子各宜本分度日,不可干預外事 105
四十七、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107
四十八、讀書各隨分量所及,審其先后而致功 109
四十九、凡人*要者,惟力行善道 112
五十、我生性*忌殺戮,正以天地好生 113
五十一、字乃天地間之至寶 115
五十二、孝道亦應順理之自然,則有益于身 117
五十三、算術與音律之學 119
五十四、物各遂其性,雖禽獸亦如其本地之生育 123
五十五、五谷熟而民人育,奈何貴金玉而不知重五谷 125
五十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乃圣賢立志之根本 129
五十七、老年戒之在得 131
五十八、人有病請醫療治,必以病之始末詳告 133
五十九、大概書法,心正則筆正 135
六十、選日必當選時,吉日不如吉時 139
六十一、清朝以弓矢取天下,習射不可一刻廢懈 141
六十二、人惟反躬自省,懺悔改過,自然轉禍為福 146
六十三、名實一物,好名者則徇名為虛 149
六十四、讀書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 151
六十五、人在幼稚,精神專一,故須早學 154
六十六、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 156
六十七、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 158
附錄
日知薈說 163
二、看書不為書所愚,始善 15
三、養生和治理天下之道皆在圣賢經書之中 17
四、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 21
五、仁者以萬物為一體,無不愛 22
六、我從來不委過于人 24
七、心虛則學進,盈則學退 26
八、學貴有決定不移之志、勇猛精進之心 27
九、孝道不在衣食之奉養,在得父母之歡心為真孝 29
十、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可以長久 31
十一、為人上者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33
十二、三藩之亂時持心堅定,外示以暇豫 35
十三、大雨雷霆之際,決毋立于大樹下 37
十四、大凡貴人皆能久坐 39
十五、一念之微為善為惡,畔然分明 40
十六、人之才行,當辨其大小 43
十七、念慮之正與不正,只在頃刻之間 45
十八、我自幼不喜飲酒 46
十九、人之養身,飲食為要 48
二十、人不能無好惡,但能勝其私心則善 50
二十一、詩以言志,禮以立身,乃學者之所必學 52
二十二、使令小人不可過嚴,亦不可寬縱 54
二十三、為將之道當身先士卒,兵丁不可令習安逸 56
二十四、居塞外當謹慎飲水 58
二十五、自天子至于庶人,家庭常理出于天倫至性 59
二十六、吉兇異道,吉事兇事決不相參 61
二十七、重視新滿洲,以德服人 62
二十八、讀書時當體認世務,應事時當據書理審其事宜 65
二十九、人至高年則不能耐暑 68
三十、?易經? 乃四圣之書 70
三十一、凡事空談,終屬無用 71
三十二、凡人飲食,當擇其宜于身者 73
三十三、凡人持身處世,當存恕存心 76
三十四、賞罰乃代天宣教,非操柄者所得私 78
三十五、人之識見各異,皆出平日學力所至 80
三十六、留心典籍,編纂?康熙字典? 82
三十七、一言可以得人心,一言可以失人心 86
三十八、得五谷、菜蔬之種必種之,以觀其收獲 88
三十九、諸國必有一所敬之神,人各有一懼怕之物 91
四十、初得西洋自鳴鐘 94
四十一、佛經中以白為凈,故以素白為吉祥 96
四十二、凡人平日當涵養此心 97
四十三、皇子阿哥當思各自保重 100
四十四、出獵亦得使之以時,養之以節 101
四十五、黃、淮兩河關系漕運民生 102
四十六、王、貝勒、貝子各宜本分度日,不可干預外事 105
四十七、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107
四十八、讀書各隨分量所及,審其先后而致功 109
四十九、凡人*要者,惟力行善道 112
五十、我生性*忌殺戮,正以天地好生 113
五十一、字乃天地間之至寶 115
五十二、孝道亦應順理之自然,則有益于身 117
五十三、算術與音律之學 119
五十四、物各遂其性,雖禽獸亦如其本地之生育 123
五十五、五谷熟而民人育,奈何貴金玉而不知重五谷 125
五十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乃圣賢立志之根本 129
五十七、老年戒之在得 131
五十八、人有病請醫療治,必以病之始末詳告 133
五十九、大概書法,心正則筆正 135
六十、選日必當選時,吉日不如吉時 139
六十一、清朝以弓矢取天下,習射不可一刻廢懈 141
六十二、人惟反躬自省,懺悔改過,自然轉禍為福 146
六十三、名實一物,好名者則徇名為虛 149
六十四、讀書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 151
六十五、人在幼稚,精神專一,故須早學 154
六十六、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 156
六十七、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 158
附錄
日知薈說 16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