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王蒙研究(第4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17399
- 條形碼:9787567017399 ; 978-7-5670-173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蒙研究(第4輯) 內容簡介
作為文學創作等身的作家,王蒙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點之一。該書將本年度王蒙研究的代表性文章集中出版,是靠前專家學者對王蒙文學進行深入、多方位研究的結晶,希望引發學界討論和思考,促進王蒙研究的深入。主要讀者對象為大學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大學、科研機構等廣大當代文學研究者。
王蒙研究(第4輯) 目錄
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王蒙
人性·民心·天意·精英主義/王蒙
書海掣鯨毛澤東——讀《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有感/王蒙
我們要的是珍惜與弘揚文化傳統的現代化
——在第五屆圣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的講話/王蒙
中俄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
——2016年12月2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時的講話要點/王蒙
盤點2017年/王蒙
經典重讀
《青春萬歲》版本流變考釋/溫奉橋王雪敏
重讀王蒙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論《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思想的豐富性/薛永武
稀粥為什么堅硬?——重讀王蒙的《堅硬的稀粥》/胡健
“五四”文化的非典型繼承者——《活動變人形》新論/任夢媛
精神支流的整合——重讀《雜色》/楊云芳
綜合研究
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雙重標本
——王蒙作品的海外傳播與研究/薛紅云
從“革命凱歌”到“改革新聲”
——“新時期”與王蒙小說中的聲音政治/劉欣玥 趙天成
評王蒙新作《奇葩奇葩處處哀》/楊一
王蒙與新疆
這邊有色調濃郁的風景——評王蒙《這邊風景》/雷達
重識新疆文學及其當代意義
——以聞捷、王蒙等人的新疆題材創作為中心/袁盛勇
論王蒙筆下新疆敘事的構建和意義/袁文卓
青年工作坊
重返歷史虛境的“真實”救贖——淺析《仉仉》/霰忠欣
“獻花”的夏娃與“戴眼鏡”的亞當
——論《風箏飄帶》的愛/情與主體建構/趙露
人生觀與文學觀的雙重表達
——評王蒙小說《女神》/劉晨曦
剖舊立新,以新喚舊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和《仉仉》的再解讀/吉曉雨
關于王蒙新作《女神》的對談/生媛媛等
左右看王蒙
在紫禁城東南巽方閱讀王蒙/黃繼蘇
以文化自信致敬新時代/劉運
王蒙與詩琳通公主交往二三事/彭世團
屐痕處處
王蒙重要文學活動略要:2014-2017年/溫奉橋 馬文聰 整理
學位論文選載
王蒙:身份意識與紅學新論/王丹丹
王蒙研究(第4輯) 節選
《王蒙研究(第4輯)》: 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焚書坑儒”,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對儒家的厭惡,那是由于,儒家的泛道德論、泛善論、為政以德論、齊之以禮(用禮法規范天下)論、君子——士——精英主義、中庸理性主義、圣人乃百世之師論、民貴君輕論……客觀上形成了對于君王權力的文化監督、道德監督。儒家的搖唇鼓舌、指手畫腳、自命優越、用理想修理現實,令沉迷于大一統的權力與事業的贏政皇帝反感萬分。 但后來的皇帝、朝廷、儒生、鄉紳,一直到百姓民間,漸漸接受了儒家的優顯地位。因為儒家自好學孝悌始,到治國平天下終,說法正當、順耳、簡明、容易接受,即使不完全做得到也比沒有這樣一個美好通俗的學說好,用別的學說更無法讓百姓們聽著舒心放心。法家學說是君王聽著舒服速效,百姓聽著肝顫。道家學說是抽象思維的勝利,通向宗教,玄而又玄,眾妙之門,偉大而涉嫌玄虛與故作逆反。墨家投合志士,名家投合思辨拔河,都沒有儒家的廣博平易誠懇。今天的學界對于董仲舒是否原汁原味地提出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不同看法,儒家學說自漢武帝以來地位飆升,漸漸達到了罷黜百家與獨尊儒術的局面則是事實。而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大成至圣先師孔丘,后世又加上了的是孔子死后百年的戰國時期亞圣孟軻。 亞圣的地位有難處。一概拷貝孔子,失去存在必要;與至圣各說各的,平分秋色的可能性不大,被攻訐為標新立異與“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危險則大為增加。 首先從文風話風上看,孔子各方面論述恰到好處,春風化雨,親切自然。一上來就是“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何等的安穩熨帖。而孟子一起頭就選擇了“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樹起了利與義二分法兩大陣營,而且他使二者不可得兼,一直發展到后來,達到“生”與“義”的不可得兼、達到舍生取義的壯烈。孟子的不妥協性、尖銳性和徹底性振聾發聵。 義利分明 孟子的義主要是指義理,即大道理、大原則。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能用原則做交易,小道理必須服從大道理。孟子的話是“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此話值得回味:一個權力系統,如果追求的是具體的形而下的利益,后果不堪設想,原因很簡單,利與利有時相悖,不同的人、家、國、天下各有其私利,爭利的結果會是天下大亂。 但今天的人們明白,除了私利,還有國家、人民的利益,利益是有*大公約數的,大道理與大功利是分不開的。過分強調義與利勢不兩立,其后果是給人以孟子“迂遠而闊于事情”(司馬遷)的評價。 孟子突出了以圣賢為己任的亞圣賢準圣賢人格的堅強、浩大與光耀,叫作“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至大至剛”,這是那個時代的修身——苦練內功。可以理解,亞圣往往會比至圣多一點鋒芒,這才可能使自己在既非新出鍋,而且仍然是百家爭鳴、莫衷一是的局面下堅持響當當的氣概。斯大林比列寧更嚴厲,切·格瓦拉比卡斯特羅更徹底。 《孟子》一書中,“王”字出現322次,“天”出現287次,“民”209次,“君子”83次,“士”87次。“王”字*多,因為他致力于為王者師,談王論王,也見過、教訓批評過很多王侯,獲得過或拒絕過他們的饋贈,“后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社會地位、政治地位與生活待遇不低。雖然有過與齊王如何見面之爭,有“既然您稱病不過來,我也干脆稱病不去”等躲來藏去的捉迷藏游戲,未見過孟子遭遇過類似孔子厄于陳、蔡的窘態。從境遇來說,孟子比孔子牛氣很多。 孟子有理論,引用曾子言日:“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也就是說,以自己的文化資源、道德資源,向權力資源與財富資源叫板逞雄,義行天下,不畏權與利。 從民本到精英 不僅僅是為自己應得的禮遇,而且是為了圣賢、大人、君子、士、大丈夫直到臣等說法不一的社會精英、社會賢達(此四字頭銜一直用到民國)的地位。 孟子的觀點,不能是權力至上、君王至上,而是在天與民至上的前提下表現出來的可操作的抓手——精英至上。 ……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