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走進客家歷史田野-地方社會與文化傳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12039
- 條形碼:9787218112039 ; 978-7-218-1120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進客家歷史田野-地方社會與文化傳統 內容簡介
《走進客家歷史田野:地方社會與文化傳統》是作者楊彥杰在上世紀90年代運用田野調查和文獻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探討客家的傳統社會與文化的一部作品,收錄的文章,其田野資料都是作者和世界有名人類學家勞格文在將近二十年合作期間共同取得的,主要探討了客家社會的宗族制度、民間信仰、飲食習慣等。
走進客家歷史田野-地方社會與文化傳統 目錄
廟會與地方社會
輪祀圏:寧化治平的華光大帝崇拜
夏坊的宗族社會與"梅山七圣"崇拜
廟會與地方社會:長汀濯田的霸王信仰
開善上保的宗族社會與民俗宗教傳統
宗族建構與文化傳統
寧化伊氏的宗族構建與中原情結
東坑陳氏的宗族組織與神明崇拜
詔安縣霞葛江氏宗族及其文化傳統
閩西客家與南洋的關系——以永定湖坑李氏為例
祖神崇拜與畬族文化
華南民間的祖神崇拜
東山蕭氏的宗族文化及其特質
閩西畬族的女性崇拜及其意義
媽祖信仰及其變遷
山區的媽祖:一個宗族與村落的保護神
從長汀、寧化城關廟會看閩西的媽祖信仰
長汀城關媽祖信仰的變遷
飲食文化的特色
客家菜與客家飲食文化
客家人的飲食禁忌
附錄
合作與交流:華南客家研究的經驗和體會
走進客家歷史田野-地方社會與文化傳統 節選
《走進客家歷史田野:地方社會與文化傳統》: 3.普通百姓的神明崇拜觀念 普通百姓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當作神明來崇拜,這與他們的神明崇拜觀念也是密切相關的。事實上,祖先與祖神不同。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神則是超人。人們對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蔭庇子孫,使宗族興旺,事業發達。而對祖神的崇拜,除了希望他蔭庇子孫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一方平安,捍患御災,保境安民。能夠從祖先演化成神明的人,在生前大都是道士,而且是具有法力、法術高強的民間道士。這些人常年生活在民眾中間,為人消災解厄,驅邪趕鬼。特別是那些法術高強的道士,能夠長期與兇神惡煞打交道,“制服”它們,這在一般百姓看來簡直成了神的化身。他們死后被奉若神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前面我們談到的涂大郎、賴八郎、李五郎,生前都與社公斗過法,死后當地族人把他們供奉起來,取代社公的地位,保護子孫居住地的安全,正是這種神明崇拜觀念的反映。而這種神明崇拜觀念與當時的民間道教傳統以及當地的土著文化相互影響,便構成了祖神崇拜產生的重要社會背景和歷史因素。 祖神崇拜自從它產生以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呈現出怎樣的演變趨勢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趨勢? 從總的來看,祖神崇拜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基本上是沿著兩個方向發展的。一是繼續作為某個宗族的保護神發生作用,如涂賴二公、李五郎、蕭瑀即是其例。他們的神像或是在本宗族內部輪流供奉,或是固定安奉在水口廟里。數百年來,其祭祀范圍一直沒有超出族人聚居地之外。另一個演變方向是祖神跨出原有的宗族范圍,成為某個地域民眾普遍信奉的對象,如何仙姑、歐陽真仙即是這種例子。何仙姑不僅受到族人的崇敬,在武平縣巖前等地也很有名氣。人們到南安巖上香時,一般也會到何仙姑的神座前朝拜。她的事跡在武平百姓中廣為流傳,成為一般民眾耳熟能詳的人物。至于歐陽真仙,他在清流等地受到崇拜的程度就更加熱烈。過去每年四月初三日,清流城關民眾就要到大豐山去迎請歐陽真仙人城,直至五月初三日才把他送回山上,年年如此,從未間斷。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城內居民按“坊”輪流祭祀供奉,有的家庭也會臨時把歐陽真仙請去,在自己家中打醮。除了清流城關之外,在清流縣各地以及清流以外的地方,也都有歐陽真仙的廟宇和神位,有的甚至遠達永定、三明,他的崇拜范圍較為廣泛。 為什么有的祖神崇拜僅局限在某個宗族內部,而有的祖神卻能成為跨宗族的地域性神明?究其原因,我認為與**節談到的狹義祖先和廣義祖先的概念密切相關。涂賴二公、李五郎是狹義的祖先,他們都有后代。蕭瑀雖然是虛擬的,但東山蕭姓族人都認為他就是開基祖,與這些族人同樣有密切的“血緣”關系。因此,這些開基祖在本宗族內地位極高,他只能接受本族人的崇拜,外姓人自然不便也不愿意去祭祀這樣的祖神。另外一類祖神則是由廣義的祖先演變而來的。像何仙姑、歐陽真仙,他們都沒有結婚,也沒有后代。這類祖先盡管仍與本宗族人有著自然的血緣關系,但它的牽扯關聯作用要遠比狹義的祖先小得多,因而他們在被神化之后,就更容易走出宗族的局限,成為普通百姓共同崇拜的神明。 當然,何仙姑、歐陽真仙之所以影響范圍那么大,還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即他們的祖廟都是建在當地有名的山上。“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反過來,神仙的顯靈,也需要名山依托。這兩者相輔相成。由于何仙姑和歐陽真仙所依托的都是當地的風景名勝,因此他們的靈驗故事就更加容易得到傳播和擴展。其實,不僅是他們兩位,凡是建在名山上的廟宇,其影響范圍一般來說都比較寬。祖神崇拜是否能擺脫宗族的局限向外發展,取決的因素顯然不止一個,有關這個方面今后仍需進一步努力,分清各種不同類型繼續加以探討。 ……
走進客家歷史田野-地方社會與文化傳統 作者簡介
楊彥杰,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1992年被評為副研究員,1996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歷任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負兼臺灣地區研究所副所長、科研組織處處長、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長等職,現兼任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是臺灣地區史、客家傳統社會與文化;著有《荷據時代臺灣地區史》一書,曾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很好成果二等獎;發表客家研究的論文數十篇。從1992年開始,楊彥杰與勞格文(John Lagerwey)合作,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區,尤其是福建省西部從事客家傳統社會與文化的田野研究。十余年來這項靠前合作計劃編輯出版"客家傳統社會叢書”30種,其中由本人撰寫或主編的專集10種。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