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松陵集校注-(全五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1475
- 條形碼:9787101131475 ; 978-7-101-1314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松陵集校注-(全五冊) 本書特色
《松陵集校注》,唐皮日休、陸龜蒙等撰,王錫九校注,系2014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松陵集》為唐代weiyi被完整保存、流傳至今的唱和詩集,彌足珍貴。《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唐人倡和裒為集者凡三。《斷金集》久佚,王士禎記湖廣莫進士有《漢上題襟集》,求之不獲,今亦未見傳本。其存者惟此一集。”全書共收錄詩歌698首,詩序20篇,規模較大。其中差不多百分之九十是皮日休、陸龜蒙二人的唱和之作,其馀是崔璞、張賁、李縠、魏樸、司馬都、顏萱、鄭璧、羊昭業、崔璐等人參與唱和的作品。在文學史上,這個詩人群被稱作“松陵詩人”、“松陵詩派”,或“皮陸詩派”。而其詩歌成就和特色,前人也就以“松陵體”、“皮陸體”來加以概括。 本書以民國壬申武進陶湘涉園影宋本《松陵集》為底本,以明弘治本、毛晉汲古閣刻本等為參校本,并參考皮、陸各自的別集,以及歷代總集和選本,詳加校勘,并作注釋。注釋力求詳明,主要為訓釋詞語,點明典故來源,交代有關史實,適當解說詩意。前人有關意見,酌加引錄。在注釋后別立箋評一項,略以時代先后為序,輯錄歷代詩話、筆記以及選本中有關該詩的箋解評鑒資料。本書為每一首詩編號,每一篇序文(包括皮日休《松陵集序》以及集中皮、陸等所撰詩序)亦加編號,以正歷來各家統計之誤。書末附錄史志書目著錄及各本序跋。
松陵集校注-(全五冊) 內容簡介
松陵集:weiyi存世的唐人倡和集許慶江
《松陵集》十卷,唐皮日休、陸龜蒙等倡和詩集。陸龜蒙編次,皮日休序。松陵,即松江之別稱,又稱吳江、吳淞江、笠澤等,其地即今蘇州為中心的太湖地區,正是皮陸等詩人活躍的范圍,皮陸因借以命名詩集。
其中皮日休與陸龜蒙各得往體詩(即古體詩)93首、今體詩193首、雜體詩38首,另有聯句及問答18首,全書差不多百分之九十是皮日休、陸龜蒙二人的唱和之作。此外顏萱、張賁、鄭璧、司馬都、李縠、崔璐、魏樸、羊昭業、崔璞等人也有倡和之作,多則十馀首,少則一首。《松陵集》凡錄詩698首,詩序20篇。
皮日休,字襲美,襄陽人。居于鹿門山,自號醉吟先生。咸通八年(867)進士,官太常博士。撰有《皮子文藪》。《新唐書·逆臣傳》稱其降于黃巢,曾任黃巢的翰林學士。而宋人尹洙、陸游等則力辨皮日休并無“陷賊”之事。
陸龜蒙,字魯望,吳江(今蘇州)人。曾任州郡僚佐,不樂仕宦,因歸隱松江。一生勤于筆耕,然書稿竟被盜去。今所存者,除倡和集《松陵集》之外,尚有《笠澤叢書》、《甫里集》。陸龜蒙不愛與俗人交往,喜歡喝茶,隨身攜帶書卷、筆床、茶灶、釣具,往來松江,時人謂之江湖散人、天隨子,自比漁父、江上丈人。
皮日休和陸龜蒙雖然身當唐末亂世,不免有離世獨立的消極思想。但他們的詩文成就都很高,能在唐末文壇別開生面。其散文成就,魯迅曾云:“皮日休和陸龜蒙自以為隱士,別人也稱之為隱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藪》和《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錐。”至其倡和詩歌,后人稱之為“松陵體”、“皮陸體”。
《松陵集》產生于晚唐懿宗咸通年間,作者群基本上屬于下級官吏和隱士。他們的唱和,很自然地就以抒發隱逸閑適、超世脫俗為基本情感趨向。主要內容則是描寫吳中山水風光、節候風物、詠懷吳中古跡古事,吟詠平居環境中的各種各樣的事物,以及頻繁的宴集唱和等。總之,其詩歌創作呈現出空前的日常化、生活化的現象,顯然可以看到詩人們盡力搜尋、發掘詩料,刻意地拓展深化詩歌的表現題材的努力,給人以深切的新鮮感。《松陵集》這一創作上的基本特色,前人稱贊說:“皮陸此種詩雅正可法,令人觸處皆可成詩。”這樣的評價,也可以體會出皮陸等人的唱和詩在文學史上的魅力,以及其影響之所在。松陵集:weiyi存世的唐人倡和集
許慶江
《松陵集》十卷,唐皮日休、陸龜蒙等倡和詩集。陸龜蒙編次,皮日休序。松陵,即松江之別稱,又稱吳江、吳淞江、笠澤等,其地即今蘇州為中心的太湖地區,正是皮陸等詩人活躍的范圍,皮陸因借以命名詩集。
其中皮日休與陸龜蒙各得往體詩(即古體詩)93首、今體詩193首、雜體詩38首,另有聯句及問答18首,全書差不多百分之九十是皮日休、陸龜蒙二人的唱和之作。此外顏萱、張賁、鄭璧、司馬都、李縠、崔璐、魏樸、羊昭業、崔璞等人也有倡和之作,多則十馀首,少則一首。《松陵集》凡錄詩698首,詩序20篇。
皮日休,字襲美,襄陽人。居于鹿門山,自號醉吟先生。咸通八年(867)進士,官太常博士。撰有《皮子文藪》。《新唐書·逆臣傳》稱其降于黃巢,曾任黃巢的翰林學士。而宋人尹洙、陸游等則力辨皮日休并無“陷賊”之事。
陸龜蒙,字魯望,吳江(今蘇州)人。曾任州郡僚佐,不樂仕宦,因歸隱松江。一生勤于筆耕,然書稿竟被盜去。今所存者,除倡和集《松陵集》之外,尚有《笠澤叢書》、《甫里集》。陸龜蒙不愛與俗人交往,喜歡喝茶,隨身攜帶書卷、筆床、茶灶、釣具,往來松江,時人謂之江湖散人、天隨子,自比漁父、江上丈人。
皮日休和陸龜蒙雖然身當唐末亂世,不免有離世獨立的消極思想。但他們的詩文成就都很高,能在唐末文壇別開生面。其散文成就,魯迅曾云:“皮日休和陸龜蒙自以為隱士,別人也稱之為隱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藪》和《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錐。”至其倡和詩歌,后人稱之為“松陵體”、“皮陸體”。
《松陵集》產生于晚唐懿宗咸通年間,作者群基本上屬于下級官吏和隱士。他們的唱和,很自然地就以抒發隱逸閑適、超世脫俗為基本情感趨向。主要內容則是描寫吳中山水風光、節候風物、詠懷吳中古跡古事,吟詠平居環境中的各種各樣的事物,以及頻繁的宴集唱和等。總之,其詩歌創作呈現出空前的日常化、生活化的現象,顯然可以看到詩人們盡力搜尋、發掘詩料,刻意地拓展深化詩歌的表現題材的努力,給人以深切的新鮮感。《松陵集》這一創作上的基本特色,前人稱贊說:“皮陸此種詩雅正可法,令人觸處皆可成詩。”這樣的評價,也可以體會出皮陸等人的唱和詩在文學史上的魅力,以及其影響之所在。
如寫山水景色,他們不僅有大量的單篇作品,而且還有每人分別創作的《太湖詩二十首》《四明山九題》《虎丘寺西小溪泛舟三絕》等組詩,表現徜徉山水、探奇尋幽的趣尚。又如寫節候風物和平居的生活情形,在《松陵集》里十分普遍。這一點,從該集的詩題里大量出現“春”、“早春”、“討春”、“惜春”、“春雨”、“春日”、“感春”、“春思”、“春夕”…… “初夏”、“夏首”、“新夏”、“夏初”、“夏景”…… “新秋”、“秋日”、“秋晚”、“早秋”、“秋懷”…… “初冬”、“寒夜”、“冬曉”、“寒日”等等詞匯,就足以表明它們在題材內容上的日常生活化和瑣細性。
再如吟詠吳中古跡古事的內容,既有專門的懷古詩,《皋橋》《泰伯廟》《館娃宮懷古》《館娃宮懷古五絕》等詩;更有大量的篇章,在描繪山水或敘事抒情中,涉獵許多吳中歷史故實的內容,如《吳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憶洞庭觀步十韻》,以及《太湖詩二十首》等詩,都是如此。它們富有吳、越地區濃郁深厚的人文風俗的歷史積淀。
詠物也是《松陵集》的詩歌日常生活化的一個重要表現。皮陸二人的詠物詩極多。有的推陳創新,老題材寫出了新意而成為名篇佳作,如詠白蓮、詠薔薇、詠古杉、詠浮萍等篇章;也有的詠前人所未詠,拓展了題材范圍,又生新奇異,受到歷代論者的重視,如詠竹夾膝、詠綠罽,以及《五貺詩》中所詠五物(五瀉舟、華頂杖、太湖硯、烏龍養和、訶陵尊)等,它們都有濃厚的文人氣息和雅士趣尚,滲透著閑適的隱逸情懷。
《松陵集》里還有幾組組詩,數量較大,同樣表現了“觸處成詩”,在日常化、生活化的題材上大力發掘的特點。這就是皮陸二人唱和的《漁具詩》十五首、《添漁具詩》五首、《樵人十詠》《酒中十詠》《添酒中六詠》《茶中雜詠》十首等詩。二人的作品合計共有112首,幾乎占到整個《松陵集》詩歌數量的六分之一,頗為值得注意。這些詩篇,在宋、元、明、清的詩壇上,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總之,敘寫日常化、生活化的題材內容,是《松陵集》的基本特色。正因為它們的細微瑣碎,而詩人卻是滿懷熱情地吟詠它們,力求寫出它們的特點,表現文人雅士的隱逸情趣,造成了它們在詩料上的廣博性和通俗性。僅就用典使事而言,就體現了它們的生僻俚俗、精巧新奇。
皮陸在詩中不僅廣泛地運用歷代傳統的經、史、子、集的典籍,而且大量地運用佛書、道書、醫書、農書、字書、方志、筆記中的故實,乃至于喜愛運用事物富有地方特色的別稱或俗稱,如“湖目(蓮子)”、“水花(荷花或浮萍)”、“神草(人參)”、“延年(菊花)”等等。其中有些只有作者加上自注,讀者方能知曉。如“紅翠”,自注:“山鳥名”;“茶槍”, 自注:“茶芽未展者曰槍,已展者曰旗”;“朱衣”,自注:“松江有朱衣鮒 ;“白云養”,自注:“山家謂養柴地為養”等等,不一而足。顯然,《松陵集》在用典上開辟了許多新途徑、新門類,大大地拓展了前人用典的方式方法。它們也是詩人追求詩歌的日常化、生活化所致。這些都深刻地影響了宋代詩人“以才學為詩”和“化俗為雅”的風氣。
今天,我們研讀《松陵集》,不僅可以深入了解“皮陸詩派”,而且可以更清楚地探討“唐音”、“宋調”的嬗變,從而深化對于唐、宋詩歌史的研究。
王錫九教授的《松陵集校注》,是迄今為止《松陵集》的第yi個整理本。該書校勘審慎,注釋詳盡,輯錄的研究資料比較完備,對于讀者深入研究、探討《松陵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值得讀者參考。
松陵集校注-(全五冊) 目錄
松陵集校注-(全五冊) 作者簡介
王錫九,1953年11月出生,安徽天長人,教授。1978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師從劉學鍇老師、余恕誠老師。同年考取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唐宋文學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唐圭璋先生、孫望先生。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現在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工作,二級教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16年1月退休。從事高等師范院校教學和研究工作三十五年。發表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論文四十余篇,發表了古代詩、詞、賦、散文欣賞文章三十余萬字,在中華書局出版的古籍整理類著作有:
《常建詩歌校注》(中華書局,2017年。)
《李頎詩歌校注》(全二冊)(中華書局,2018年。)
《松陵集校注》(全六冊)(中華書局,2018年。)
王錫九,1953年11月出生,安徽天長人,教授。1978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師從劉學鍇老師、余恕誠老師。同年考取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唐宋文學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唐圭璋先生、孫望先生。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現在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工作,二級教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16年1月退休。從事高等師范院校教學和研究工作三十五年。發表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論文四十余篇,發表了古代詩、詞、賦、散文欣賞文章三十余萬字,在中華書局出版的古籍整理類著作有:
《常建詩歌校注》(中華書局,2017年。)
《李頎詩歌校注》(全二冊)(中華書局,2018年。)
《松陵集校注》(全六冊)(中華書局,2018年。)
學術著作《唐代的七言古詩》《皮陸詩歌研究》分別獲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金元的七言古詩》、《宋代的七言古詩》(北宋卷、南宋卷)分別獲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劉克莊詩學研究》獲華東地區古籍出版圖書二等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