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長城藝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34292
- 條形碼:9787200134292 ; 978-7-200-1342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城藝文錄 本書特色
《京華通覽》叢書以一城三帶為脈絡展開編寫,所述內容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城藝文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京華通覽”叢書的一個分冊。長城,以其雄偉的氣勢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古往今來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騷人墨客、帝王將相、戍卒吏丞,黎民百姓等為之潑墨揮毫、謳歌詠唱,留下了大量詩文。本書記述了以北京市域為主關于長城的詩詞歌賦、碑碣碑刻、文鈔文獻等文字,對于今人了解和研究長城文化有著鮮活的參考價值。
長城藝文錄 目錄
CONTENTS
概 述/ 1
漢、魏、南北朝時期/ 4
胡笳十八拍(選二)/ 4
飲馬長城窟行/ 4
白馬篇/ 5
代出自薊北門行/ 6
詠霍將軍北伐/ 6
出塞/ 6
出自薊北門行/ 7
唐、宋、金時期/ 7
涼州詞/ 7
古從軍行/ 7
出塞/ 8
使至塞上/ 8
關山月/ 8
北風行/ 8
薊門行(五首選一)/ 9
燕歌行/ 9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 10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
秦州雜詩/ 11
雁門太守行/ 11
登長城/ 12
長城聞笛/ 12
邊上聞笛/ 13
長城/ 13
長城/ 13
漁家傲·秋思/ 13
軍中雜歌/ 14
書憤/ 14
過虎北口/ 14
古北口絕句二首/ 14
出居庸關/ 15
古北口/ 15
過居庸關/ 15
晚到八達嶺達旦乃上/ 15
出八達嶺/ 16
出居庸作/ 17
元時期/ 17
居庸疊翠/ 17
過居庸/ 17
媯川/ 18
榆林/ 18
居庸關/ 18
堠臺/ 19
榆林古長城/ 19
度居庸關作/ 19
十八盤嶺/ 20
過居庸關/ 20
過居庸關 至順癸酉歲/ 20
古長城吟/ 21
居庸行/ 22
居庸銘/ 23
居庸行 赴上都道中作/ 23
明時期/ 24
居庸關/ 24
扈從巡邊至宣府往還雜詩/ 24
再至居庸/ 25
榆河曉發/ 25
居庸關/ 26
寄元美/ 26
晚過居庸/ 26
上谷邊祠/ 27
居庸關徐將軍席上作/ 27
入居庸關/ 27
春日隨駕北征次清河/ 27
早發清河/ 27
邊詞十二選二/ 28
居庸/ 28
岔道/ 29
八達嶺/ 29
山海關城樓/ 29
龍潭/ 29
按視居庸/ 30
次橫嶺城/ 30
鎮邊城/ 30
火焰山九眼樓題詩二首/ 31
黃花鎮/ 31
九日黃花鎮/ 31
至黃花/ 32
居庸關/ 32
經長陵詣黃花/ 33
送人之黃花鎮/ 33
詠黃花鎮交松亭詩/ 33
黃花鎮/ 33
玉關天塹/ 34
八達嶺/ 34
岔道城北高臺值雪/ 35
上谷歌/ 36
閱八達嶺/ 36
登火焰山/ 36
巡靖安堡閱東河口新筑城臺/ 36
古北口/ 37
古北口/ 37
清時期/ 37
古北口/ 37
古北口/ 38
古北口/ 38
潮河川曲/ 39
潮河川曲/ 39
石塘嶺/ 39
古北口(二首)/ 39
居庸關二首/ 40
居庸關/ 40
回鑾抵古北口/ 40
古北口/ 41
入居庸關/ 41
古北口中秋/ 41
舊九邊詩薊州/ 41
出居庸關/ 42
題古北口/ 42
望長城作/ 42
居庸關/ 42
密云道中望長城/ 43
古北口閱提標兵士/ 43
出古北口懷古/ 43
出古北口/ 44
古北口/ 44
出古北口即事/ 44
密云/ 45
再出古北口/ 45
居庸關/ 45
巡邊/ 45
登八達嶺/ 46
西出居庸關/ 46
百字令·度居庸關/ 46
出居庸關/ 47
登萬里長城/ 47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 47
出塞/ 48
碑碣·題刻
近現代時期/ 48
嘉峪關前長城盡處遠望/ 48
長城詞/ 49
嘉峪關/ 49
清平樂·六盤山/ 49
沁園春·雪/ 49
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 50
平谷長城石刻/ 52
修鶯嘴頭烽墩記刻石/ 52
修泉水山敵臺記刻石/ 53
“峨嵋山營”門額/ 54
“鎮虜營”匾額/ 55
“北邊雄鎮”匾額/ 55
密云長城石刻/ 56
修遙橋峪城堡完工刻石/ 56
萬歷四十六年修密云新城刻石/ 57
修曹家路黑谷關將軍臺寨石堡城刻石/ 57
修大水峪敵臺刻石/ 58
萬歷三十年重修記刻石/ 58
重修曹家路吉家營東門城樓刻石/ 59
隆慶四年古北口修城記刻石/ 60
修石塘路東水谷城堡刻石/ 61
隆慶五年修古北口修城記刻石/ 62
修曹家路黑谷關新城莊堡城刻石/ 63
修石塘路大水峪五座樓敵臺刻石/ 64
修司馬臺長城東二臺刻石/ 65
修司馬臺長城東四臺刻石/ 66
修司馬臺長城西七臺刻石/ 66
修司馬臺長城西十二臺刻石/ 67
修司馬臺長城西十三臺刻石(殘)/ 68
“后白后滸溝五十二號臺”石額/ 68
“后白鲇魚頂五十三號臺”石額/ 69
“遙橋峪堡”石額/ 69
吉家營城堡“鎮遠門”石額/ 69
吉家營城堡“吉家營城”石額/ 69
墻子路城堡“永熙門”石額/ 69
墻子路城堡“安邊門”石額/ 70
關上城堡北門“墻子雄關”石額/ 70
白馬關城堡南門“白馬關堡”石額/ 71
密云明代戳印刻字磚文款識/ 71
懷柔長城石刻/ 73
西水峪修城記刻石/ 73
頭道關西三樓修城記刻石/ 73
頭道關東四樓記刻石/ 74
洼腰樓內修城記刻石/ 75
黃花城修城碑記刻石/ 76
小城峪東一樓修城記刻石/ 77
撞道口匾額/ 78
撞道口修城記刻石/ 78
渤海所衙門記功碑(碑陽)/ 79
渤海所衙門記功碑(碑陰)/ 85
大榛峪西大樓北側修城記刻石/ 86
大榛峪口西一臺修城記刻石/ 88
大榛峪西大樓修城記刻石/ 89
擦石口修城記刻石/ 90
玉石樓東第三樓修城記刻石/ 90
慕田峪敵臺門額/ 91
慕田峪關匾額/ 91
慕田峪長城第十八號臺界內界碑/ 91
隆慶三年修城記刻石之一/ 92
隆慶三年修城記刻石之二/ 92
隆慶三年修城記刻石之三/ 93
隆慶四年夏修城記刻石之一/ 94
隆慶四年夏修城碑/ 95
亓連關修敵臺記刻石/ 95
蓮花池修敵臺記刻石/ 97
箭扣修城記刻石/ 98
亓連口修城記刻石/ 98
創建磨刀石敵臺刻石摘記/ 99
沙嶺西臺修城記刻石/ 99
姚家莊臺修城記刻石/ 100
黃花城修城記刻石/ 101
黃花路箭扣子修城記刻石/ 101
大榛峪修城記刻石/ 102
懷柔長城摩崖石刻/ 103
沙峪北溝摩崖石刻/ 103
“金湯”摩崖石刻/ 104
“天設金湯”摩崖石刻/ 105
“吏隱”摩崖石刻/ 106
昌平長城石刻/ 106
“房良口”摩崖石刻/ 106
延慶長城石刻/ 106
敕修居庸關碑/ 106
“察院題名記”碑/ 109
清水河分界碑/ 110
隆慶四年修城記刻石/ 111
化字西五號臺修城記刻石/ 112
隆慶五年修筑長城碑/ 113
小張家口分修邊墻題名碑/ 113
石佛寺修長城記刻石/ 115
萬歷十年修長城記刻石/ 116
“春防居庸路石峽峪工尾”刻石/ 117
“重修八達嶺察院公館”刻石/ 117
香屯分修長城題名刻石/ 118
延慶關隘城堡門額/ 119
“庸關”二字殘門額/ 119
“居庸外鎮”門額/ 120
“石峽峪堡”門額/ 122
“北門鎖鑰”門額/ 123
“川字一號”門額/ 124
延慶長城題詩碑/ 125
明徐永胤《登火焰山次韻六首》詩碑/ 125
明徐申《登火焰山漫題二首》詩碑/ 127
《四海冶城》詩刻石/ 127
《黑龍潭覽勝》詩碑/ 128
門頭溝區長城石刻/ 129
王平口城門重修碑記刻石/ 129
沿河口修城記刻石/ 129
“沿河城守備府題名碑”(殘)/ 131
修黃草梁九號敵臺刻石/ 132
修長城敵臺刻石/ 133
齋堂城西門“輯寧”石額(殘)/ 134
齋堂城東門“廓清”石額/ 134
“沿字拾伍號臺”石額/ 134
“沿字拾叁號臺”石額/ 134
概 述
長城,以其雄偉的氣勢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古往今來吸引了許許多多的騷人墨客、帝王將相、戍卒吏丞,黎民百姓等為之潑墨揮毫、謳歌詠唱,留下了大量詩文。這些詩文或描繪萬里長城的雄風,或寫戍邊征戰,或寫關山行旅,或寫懷念遠人,或寫兵民疾苦,或寫悲歡離合等,題材十分廣泛。文辭有的悲壯、有的纏綿、有的哀怨、有的歡欣、有的豪放……
長城詩詞,在我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漢書·賈捐之傳》上有“長城之歌,至今未絕”,可見兩千年前以長城為題材的詩歌已經不少了。漢末著名女詩人蔡琰(文姬)《胡笳十八拍》中的“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生動地描寫了她身臨長城的切身感受。唐代長城詩歌更是異彩紛呈,如李白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琵
文獻、文抄
文 獻/ 137
《大明一統志》/ 137
《隆慶志》/ 137
《延慶衛志略》/ 137
《延慶州鄉土志》/ 138
《西關志》/ 138
《日下舊聞考》/ 142
《光緒順天府志》/ 146
《四鎮三關志》序/ 152
《四鎮三關志》序二/ 153
文 抄/ 155
請建空心臺疏略/ 155
居庸關論/ 156
東路志總論/ 157
南山志總論/ 158
懷隆兵備道題名記/ 159
宣鎮東路輿圖說/ 161
議處關外隘口以重屏蔽疏/ 166
固藩籬壯國威以保治安民疏/ 168
極沖隘口懇乞圣明亟賜議處未盡事宜以
足防守以保萬全疏/ 170
說居庸關/ 174
燕山勒功碑/ 175
古北口楊令公祠/ 180
長城藝文錄 節選
登八達嶺 [清]沈用濟 策馬出居庸,盤回上碧峰。坐窺京邑盡,行繞塞垣重。 夕照沉千帳,寒聲折萬松。回瞻陵寢地,云氣總成龍。 西出居庸關 [清]陳 璋 西出雄關路曲盤,風云重接舊征鞍。 山如屏合窺天小,水作虹流入耳寒。 萬里女墻連雁塞,百年兵甲洗桑乾, 太平氣象無中外,鎮朔臺高立馬看。 百字令·度居庸關 [清]朱彝尊 崇庸積翠,望關門一線,似懸檐溜。瘦馬登登愁徑滑,何況新霜時候。畫鼓無聲,朱旗卷盡惟剩蕭蕭柳。范寒漸甚,征袍明日添又。 誰放十萬黃巾,丸泥不閉,直入車箱口。十二園陵風雨暗,響遍哀鴻離獸。舊事驚心長涂望眼寂寞閑亭堠。當年鎖鑰,董龍真是雞狗! 出居庸關 [清]朱彝尊 居庸關上子規啼,飲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飛千嶂外,榆林只隔數峰西。 登萬里長城 [清]康有為 秦時樓堞漢家營,匹馬高丘撫舊城。 鞭石千峰上云漢,連天萬里壓幽并。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 [清]康有為 城堞逶迤萬柳紅,西山岧霽明虹。 云垂大野鷹盤勢,地展平原駿走風。 永夜駝鈴傳塞上,極天樹影遞關東。 時平堡堠生青草,欲出軍都吊鬼雄。 48 / 長城藝文錄 詩 詞 / 49 出塞 [清]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近現代時期 嘉峪關前長城盡處遠望 于右任 天下雄關雪漸深,烽臺曾見雁來頻。 邊墻盡處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長城詞 陳 毅 八達嶺上望天渺,長城逶迤萬峰小,如此江山真美好。 革命真有千般巧,各族人民團結了,翰海戈壁將變寶。 此地屢見血殷紅,登臨憑吊感慨中,陰霾消盡見碧空。 青山到處有牧童,羊群卷地白蒙蒙,聽他歌唱《東方紅》。 嘉峪關 朱 德 長城萬里盡西頭,嘉峪關高聳戍樓。 鐵道將通蔥嶺下,弟兄協守建神州。 清平樂·六盤山 毛澤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嘉峪關關城 50 / 長城藝文錄 碑碣·題刻 據長城北京段(主要為明代長城)的建筑年代和其關隘、城堡、墩臺等情況以及現存石刻性質計算,北京地區的長城石刻,其數量當在千件以上。這些石刻按內容和形制大致可分為:1.各種石碑(包括修建碑、紀功碑、題名碑、詩文碑等);2.“鼎建”刻石,即各工程興建時的主管官員、將弁題名;3.工程完工刻石,即有關工程段工程量的記錄;4.北京段長城各關、城、臺、寨門上的石刻匾額。另外,還有少量有關長城的摩崖石刻。 這些石刻都從不同角度,為我們留下了認識和研究北京長城的豐富而重要的實物資料。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 翦伯贊 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 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 望斷云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 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墻。
長城藝文錄 作者簡介
王巖,內蒙古赤峰人,歷史學學士,曾任出版社編輯和文化公司總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編纂并出版過多部北京文化類書籍。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