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688871
- 條形碼:9787506688871 ; 978-7-5066-888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內容簡介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首先闡述了信息技術標準化及其發展趨勢,并以美國國防部技術參考模型及美國國防部裝備信息技術標準體兼框架為例時裝備信息技術標準體系的組成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對美軍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重點及應用實踐進行了分析;分別對軟件工程標準化、射頻識別標準化以及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等三個典型信息技術標準化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的基礎、相關國內外標準化組織所開展編制的標準情況以及部分重要標準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信息技術與標準化》*后對信息技術提升產品標準化工作的實踐進行了總結,介紹了標準化文件編制系統、標準化管理集成系統、標準信息服務新模式以及標準的數字化實施等技術內容。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目錄
1.1 信息和信息技術概念
1.1.1 信息
1.1.2 信息技術
1.2 信息技術標準化及其發展趨勢
1.2.1 信息技術標準化
1.2.2 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裝備”信息技術標準化
2.1 概述
2.2 “裝備”信息技術標準化的范圍
2.3 “裝備”信息技術標準化的特點
2.3.1 聯合性
2.3.2 超前性
2.3.3 開放性
2.3.4 復雜性
2.4 “裝備”信息技術標準體系
2.4.1 通用的美國國防部技術參考模型
2.4.2 詳細的美國國防部技術參考模型
2.4.3 美國國防部“裝備”信息技術標準體系框架
第三章 美軍的信息技術標準化
3.1 美軍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歷程
3.2 當前美軍信息技術標準化的重點
3.3 美軍信息技術標準化實踐
3.3.1 制定政策、明確行動準則
3.3.2 健全機構、加強統一領導
3.3.3 制定計劃、統一實施
3.4 發展趨勢
第四章 軟件與軟件工程
4.1 軟件
4.2 軟件工程
4.2.1 軟件開發是瓶頸
4.2.2 軟件工程的定義
4.2.3 軟件工程取得成效
4.3 軟件工程化
4.3.1 存在問題
4.3.2 解決途徑
4.4 軟件工程學主要內容
4.4.1 軟件工程的理論與技術
4.4.2 軟件工程的工具與環境
4.4.3 軟件工程的標準與規范
4.4.4 軟件工程的管理與控制
第五章 軟件工程的標準與規范
5.1 ISO軟件工程標準
5.2 IEEE軟件工程標準
5.3 美國軍用軟件工程標準
5.4 美國宇航局軟件工程標準
5.5 歐洲軟件工程標準
5.6 蘇聯軟件工程標準
5.7 我國軟件工程標準
5.7.1 國家軟件工程標準
5.7.2 國家軍用軟件工程標準
第六章 射頻識別及其標準化
6.1 概述
6.1.1 射頻識別技術
6.1.2 射頻識別與條碼技術
6.1.3 射頻識別技術應用
6.2 射頻識別標準化
6.2.1 射頻識別標準化概況
6.2.2 ISO的射頻識別標準
6.2.3 EPC的射頻識別標準
6.2.4 日本射頻識別標準化
第七章 射頻識別國家軍用標準
7.1 射頻識別國軍標研制情況
7.2 射頻識別國軍標簡介
7.2.1 軍用射頻識別術語標準
7.2.2 軍用射頻識別空中接口協議標準
7.2.3 數據及編碼標準
7.2.4 軍用射頻識別信息服務標準
7.2.5 軍用射頻識別信息安全標準
7.2.6 軍用射頻識別產品標準
7.2.7 軍用射頻識別測試標準
第八章 信息分類與編碼概論
8.1 信息分類
8.1.1 信息分類的概念
8.1.2 信息分類的目的
8.1.3 信息分類的原則
8.1.4 信息分類的方法
8.2 信息編碼
8.2.1 信息編碼的概念
8.2.2 信息編碼的目的
8.2.3 信息編碼的原則
8.2.4 信息代碼的類型
第九章 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
9.1 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的重要性
9.1.1 有利于實現信息的共享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
9.1.2 減少重復和浪費,降低開發成本
9.1.3 改善數據的準確性和相容性,降低冗余度
9.1.4 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
9.2 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工作原則
9.2.1 建立權責分明的信息分類與編碼管理體系
9.2.2 注重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的頂層規劃
9.2.3 加強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工作重要性宣傳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9.2.4 遵守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基本原則
9.2.5 信息分類與編碼應實現集中管理和動態維護
9.2.6 在企業的業務中貫徹和應用信息分類和編碼
9.3 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工作要點
9.3.1 信息分類標準化工作要點
9.3.2 信息編碼標準化工作要點
9.4 信息分類與編碼體系
9.4.1 編碼體系應具備的特性
9.4.2 編碼體系構建步驟
9.4.3 編碼體系設計原則
9.5 面向制造企業的編碼體系
9.5.1 企業編碼標準體系的必要性
9.5.2 企業編碼標準體系的特點
9.5.3 企業編碼標準體系的建設原則
9.5.4 企業編碼標準體系
9.5.5 編碼標準的選用、制定與實施
9.6 計算機輔助編碼系統
9.6.1 計算機輔助編碼的方式
9.6.2 編碼系統的類型
9.6.3 計算機輔助編碼系統的功能構成
第十章 信息技術推動標準化的變革
10.1 變革的背景和需求
10.2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融合的趨勢
10.2.1 標準編制
10.2.2 標準技術狀態管理
10.2.3 標準發布
10.2.4 標準數據整合
10.2.5 數據庫型式標準
10.3 美國國防部的做法和啟示
10.3.1 美國國防部的做法
10.3.2 幾點啟示
10.4 標準化文件編制系統
10.4.1 基于XML的交互式電子標準的編制
10.4.2 交互式電子標準實現了從編制到使用效率的飛躍
10.5 標準化管理集成系統
10.5.1 系統的需求與產生
10.5.2 系統功能結構
10.6 標準信息服務新模式
10.6.1 信息服務的核心理念
10.6.2 標準信息服務的需求
10.6.3 智能化的標準加工與服務系統
第十一章 標準的數字化實施
11.1 標準數字化實施技術
11.1.1 標準數據庫技術
11.1.2 標準規則庫技術
11.1.3 標準模板技術
11.1.4 標準導航技術
11.2 模型標準化檢查系統
11.2.1 審查方法急需變革
11.2.2 模型標準化檢查系統
11.2.3 系統功能特點
11.3 數據庫型式標準
11.3.1 數據庫型式標準
11.3.2 緊固件數據庫型式標準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作者簡介
苗建軍,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任職副總工程師。長期從事信息技術應用標準化及企業信息化相關工作,曾多次榮獲國防科技進步獎和集團科技成果獎。曾任國防科技工業信息技術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現任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專家咨詢組成員、工信部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專家組成員、科技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員、全國工業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總裝軍用射頻識別系統標準化專家組成員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