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本質界說中的審美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80859
- 條形碼:9787562280859 ; 978-7-5622-808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本質界說中的審美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對中國當代文學觀念與審美之間的關系做專題性研究的著作,共分四個部分:*部分介紹“審美”在中國當代文學觀念中呈現的復義含混樣態;第二部分著重對我國近三十年來文學觀念中出現“審美論”傾向的原因加以思考和闡釋;第三部分對文學理想型關注“文學應該是什么”的設問方式作出勾勒;第四部分反思“審美現代性”作為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伴生的文化特性對于“審美”與文學觀念聯姻的影響。文學觀念是對“文學是什么”沒有盡頭的思考和闡釋,而與其結緣的“審美”,將會在這一思考和闡釋的過程中不斷接受反思、辨析、揚棄、顛覆以及再創造。
文學本質界說中的審美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對中國當代文學觀念與審美之間的關系做專題性研究的著作,共分四個部分:**部分介紹“審美”在中國當代文學觀念中呈現的復義含混樣態;第二部分著重對我國近三十年來文學觀念中出現“審美論”傾向的原因加以思考和闡釋;第三部分對文學理想型關注“文學應該是什么”的設問方式作出勾勒;第四部分反思“審美現代性”作為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伴生的文化特性對于“審美”與文學觀念聯姻的影響。文學觀念是對“文學是什么”沒有盡頭的思考和闡釋,而與其結緣的“審美”,將會在這一思考和闡釋的過程中不斷接受反思、辨析、揚棄、顛覆以及再創造。
文學本質界說中的審美問題研究 目錄
一、文學本質問題研究的必要性
二、文學與審美
三、文學本質界說與審美問題
四、中心議題和主要內容
**章 復義含混:審美與文學本質的多棱鏡
**節 審美與反映
一、從八十年代的兩本文學理論教材說起
二、反映論文學觀與唯物史觀在我國的接受狀況密切相關
三、審美反映論的出場
第二節 審美與表現
一、“表現”與“反映”在文學觀念中的交織現象
二、表現論文學觀中的“主體”
三、向“形式”過渡的審美表現論文學觀
第三節 審美與形式
一、“內部研究”與文學觀念中的形式本體論傾向
二、被“形式”改寫的“審美”內涵
三、“形式”中的結構與語言
第二章 審美偏至:文學經驗向審美體驗滑動
**節 文學體驗與文學的審美體驗
一、指向現實世界的文學體驗
二、指向作家的文學體驗
三、指向文本的文學體驗
四、指向讀者的文學體驗
第二節 文學經驗中的審美話語
一、文學經驗不等于文學體驗的積累
二、審美體驗只是文學體驗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三節 文學經驗的結構質態
第三章 烏托之邦:審美與文學理想型
**節 審美與文學理想型的自由品格
一、新時期文學理想型的借鑒:“主體性”與“自由”
二、“審美自由”的邏輯自洽性問題
三、“審美超越論”遺留的問題
第二節 審美與文學理想型的否定品格
一、審美的文學觀念中的“否定”意味
二、“否定”與“穿越”
第三節 文學理想型之理想的審美化
第四章 未解難題:審美與文學理論現代性
**節 “現代性”是一種敘事方式
一、我國文學理論現代性敘事中的敘述者
二、我國文學理論現代性敘事的敘事結構
第二節 審美成為文學理論的核心問題
一、我國文學理論的現代轉型與審美本質論的出場
二、“審美”作為文學本質核心要素的短板
第三節 審美現代性與文學理論現代性
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
文學本質界說中的審美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萬娜,1980年生,湖北武漢人,2002年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2009年獲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學位,2009—2011年在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現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