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測度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91776
- 條形碼:9787514191776 ; 978-7-5141-917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測度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本書特色
長期以來,我國在關注工業環境保護和城市環境問題的同時卻忽略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世界上農業大國,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既是建設節約型農業、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書綜合運用農業生態系統理論、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理論、社會福利理論等,就湖北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測度與模糊評價以及農業產業生態福利實現過程中各利益主體博弈行為及特征進行全面的統計與測度分析,全面了解湖北省農業產業發展的生態福利現狀、發展趨勢以發展潛力、生態效率及產業可持續發展,*終提出了全面提升湖北省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的策略。
我國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測度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我國在關注工業環境保護和城市環境問題的同時卻忽略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世界上農業大國,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既是建設節約型農業、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書綜合運用農業生態系統理論、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理論、社會福利理論等,就湖北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測度與模糊評價以及農業產業生態福利實現過程中各利益主體博弈行為及特征進行全面的統計與測度分析,全面了解湖北省農業產業發展的生態福利現狀、發展趨勢以發展潛力、生態效率及產業可持續發展,*終提出了全面提升湖北省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的策略。
我國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測度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目錄
第1章 農業產業與福利經濟理論
1.1 農業產業發展層面
1.2.1 農業可持續發展理論
1.2.2 農業系統理論
1.2.3 農業生態系統理論
1.2 經濟增長方面
1.2.1 生態經濟理論
1.2.2 循環經濟理論
1.2.3 幸福經濟學理論
1.3 福利經濟學
1.3.1 經濟福利研究
1.3.2 社會福利研究
1.3.3 生態福利研究
第2章 農業產業的生態功能及生態問題
2.1 農業產業的生態功能
2.1.1 農業產業生態功能的內涵
2.1.2 農業產業生態功能的特點
2.1.3 農業產業生態功能的作用
2.1.4 農業產業生態功能的構成
2.2 農業產業的生態問題
2.2.1 農業資源問題——自然資源銳減
2.2.2 農業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嚴重
2.2.3 農業生物安全問題——生物風險凸顯
2.2.4 農業生態問題——生態破壞嚴重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基于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福利測度——以湖北省為例
3.1 文獻回顧
3.2 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3.2.1 研究方法
3.2.2 數據來源與處理
3.3 實證分析
3.3.1 農業從業人員發展指數動態分析
3.3.2 農業產業發展生態足跡的動態審視
3.3.3 農業產業發展生態福利指數的動態審視
3.3.4 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態分析
3.4 簡要結論與啟示
3.4.1 簡要結論
3.4.2 啟示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的績效評價——基于農戶調研數據
4.1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模糊綜合評價
4.1.1 數據來源及統計檢驗
4.1.2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評價各公共因子的描述性分析
4.2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綜合模糊測度
4.2.1 明確評價因素集U
4.2.2 給出評價集V
4.2.3 明確評價指標權重集A
4.2.4 構造評價矩陣
4.2.5 給出模糊評價結果
4.3 簡要結論
第5章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三方博弈分析
5.1 當前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組成內容
5.1.1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產生的利益主體結構
5.1.2 生態福利的公共屬性
5.1.3 生態目標實現中的監管機制
5.2 生態福利產生中各主體的行為分析
5.2.1 生態福利水平不高的中央政府層面的原因分析
5.2.2 生態福利水平不高的地方政府層面的原因分析
5.2.3 生態福利水平不高的農業經營者層面的原因分析
5.3 農業產業生態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三方博弈行為
5.3.1 建立三方博弈模型
5.3.2 農業產業生態目標實現過程中的三方博弈分析
5.3.3 動態博弈模型均衡解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現代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提升策略
6.1 國際典型實踐
6.1.1 美國
6.1.2 歐洲
6.1.3 日本
6.1.4 菲律賓
6.2 國際實踐的經驗規律啟示
6.2.1 重視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改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
6.2.2 重視農業技術創新,推進農業科技的集成示范與推廣
6.2.3 重視法律法規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6.2.4 重視政府的政策支持與保障
6.3 提升湖北省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的策略分析
6.3.1 政策法規體系
6.3.2 組織管理機制
6.3.3 社會參與機制
6.3.4 資金投入機制
6.3.5 信息網絡建設機制
6.4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實現與提升的未來政策取向
6.4.1 調控農資供應市場,建立生態農業的補償機制
6.4.2 制定農業環境相關標準,加強生態農產品管理
6.4.3 鼓勵生態農業技術創新,開發農業環保技術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創新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1.1 湖北省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指數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遇到瓶頸
7.1.2 農戶的生產生活方式及農業自然生態環境是影響湖北省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的重要因素
7.1.3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存在差異,農業產業生態福利目標難以實現
7.2 研究創新
7.3 研究展望
附錄 農業產業生態福利評價的農戶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我國農業產業生態福利水平測度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作者簡介
湖北工業大學教授,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湖北省人大財經委員會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湖北省保險學會理事,湖北省三農問題研究會會員。主要從事綠色金融及綠色產業創新發展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農業部和省人大課題20余項,出版著作《綠色產業綠色貿易創新發展研究》,在人大復印資料、《經濟地理》、《人民論壇》、《經濟問題》、《湖北社會科學》、《統計與決策》等期刊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多次獲評湖北工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