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走進巴馬長壽村-精析壯族養老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5269
- 條形碼:9787509655269 ; 978-7-5096-552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進巴馬長壽村-精析壯族養老文化 本書特色
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有一個享譽中外的“長壽村”,在人們紛紛涌入探尋其健康長壽之道時,筆者不僅關注當地老人如何保持健康長壽的問題,還關注了這些老人如何在社會養老保障尚未健全、生活不算富裕的社區里簡單而快樂地度過晚年。本書采用文獻法、訪談法、觀察法等方法對長壽村進行了系統調研,在收集大量*手資料的基礎上,以整體論和主客位視角,結合民族學、人口學、民族醫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圍繞“健康養老”主題,從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對長壽村的養老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歷時方法,闡述長壽村養老文化的變遷與堅守。本書試圖回答長壽村老人如何應用文化為身體健康服務,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如何解決自身的精神需求,做到孤而不獨等問題,并呈現出長壽村人的養老邏輯,探尋巴馬長壽村壯族養老機制。
走進巴馬長壽村-精析壯族養老文化 內容簡介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是世界上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國家。養老不僅成為個體小家庭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成為社區、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它既關系到個人、家庭的生活質量、幸福感受,也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秩序運轉、人口規劃等問題。如何養老、如何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如何提高生命質量,給整個社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有一個享譽中外的“長壽村”,在人們紛紛涌入探尋其健康長壽之道時,筆者關注的是,這些老年人如何在社會養老保障尚未健全、生活不算富裕的社區里,簡單而快樂地度過晚年?為了了解當地老年人的生活狀況,筆者深入長壽村,采用文獻法、訪談法、觀察法等方法進行了系統的調研,在收集大量**手資料的基礎上,從整體論和主、客位視角,結合民族學、人口學、民族醫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圍繞著“健康養老”主題,對長壽村的養老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筆者認為,長壽村人基于樸素的生命觀、珍惜現世生活的價值觀、傳揚孝的道德觀等認知,適應自然環境,運用地方性知識,從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建構起其養老文化體系,使老年人在生命周期的歷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在文中,筆者主要著力于長壽村老人如何應用文化為身體健康服務,如何實現老有所養,如何解決自身的精神需求,做到孤而不獨等問題,并試圖呈現出長壽村人的養老民族志樣貌。
走進巴馬長壽村-精析壯族養老文化 目錄
走進巴馬長壽村-精析壯族養老文化 作者簡介
黃小芬,女,壯族,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人,現就職于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長期從事長壽文化、養老文化、健康產業研究,發表《補糧習俗的形式與功能》《山歌在精神養老中的作用》《壯族醫藥文化及其旅游開發》《鄉村旅游文化變遷與堅守——以巴馬長壽村為例》等十多篇文章。主持《廣西壯族長壽地區健康養老文化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崇左市養生旅游發展研究》等多項課題。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