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簡明中國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736805
- 條形碼:9787563736805 ; 978-7-5637-368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簡明中國通史 本書特色
《簡明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成為“孤島”的時候,為適應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一經出版,頗受讀者們的歡迎,曾數次重印。呂思勉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史學家,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史學四大家”。《簡明中國通史》以時間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國歷代王朝興替的變化發展,堪稱一書在手,中國歷史全知道。
簡明中國通史 內容簡介
《簡明中國通史》(原名《中國政治史》),是呂思勉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成為“孤島”的時候,為適應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歷史學通俗讀物。一經出版,頗受讀者們的歡迎,曾數次重印,滲透著呂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來整理舊國故的精神。
簡明中國通史 目錄
第二章 中國史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的開化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跡
第五章 春秋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
第六章 古代對于異族的同化
第七章 古代社會的綜述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 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第十章 漢武帝的內政外交
第十一章 前漢的衰亡
第十二章 新室的興亡
第十三章 后漢的盛衰
第十四章 后漢的分裂和三國
第十五章 晉初的形勢
第十六章 五胡之亂(上)
第十七章 五胡之亂(下)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二十四章 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變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積弱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復的無成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國的盛衰
第二十八章 漢族的光復事業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第三十章 明清的興亡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三十三章 漢族的光復運動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亂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國
簡明中國通史 節選
《簡明中國通史》: 在《中國文化史》中,我曾按文化的項目,把歷代文化的變遷,敘述了一個大略,現在卻要依據時代,略敘我們這一個民族國家幾千年來盛衰的大略了。社會是整個的,作起文化史來,分門別類,不過是我們分從各方面觀察,講到*后的目的,原是要集合各方面,以說明一個社會的盛衰,即其循著曲線進化的狀況的。但是這件事很不容易。史事亡失的多了,我們現在對于各方面,所知道的多很模糊(不但古代史籍缺乏之時,即至后世,史籍號稱完備,然我們所要知道的事,仍很缺乏而多偽誤。用現代新史學的眼光看起來,現在人類對于過去的知識,實在是很貧乏的),貿然據不完不備的材料,來說明一時代的盛衰,往往易流于武斷。而且從中學到大學,永遠是以時為經、以事為緯的,將各時代的事情,復述一遍,雖然詳略不同,而看法失之單純,亦難于引起興趣。所以我這部書,變換一個方法,依據時代,略述歷代的盛衰。讀者在讀這一冊時,對于歷代的社會狀況,先已略有所知,則涉及時措辭可以從略,不致有頭緒紛繁之苦;而于歷代盛衰的原因,亦更易于明了了。 敘述歷代的盛衰,此即向來所謂政治史。中國從前的歷史,所以被人譏誚為帝王的家譜,為相斫書,都由其偏重這一方面之故。然而矯枉過正,以為這一方面可以視為無足重輕,也是不對的。現在的人民,正和生物在進化的中途需要外骨保護一樣。這話怎樣說呢?世界尚未臻于大同之境,人類不能免于彼此對立,就不免要靠著武力或者別種力量互相剝削,在一個團體之內,雖然有更高的權力以判其是非曲直,而制止其不正當的競爭,在各個團體之間卻至今還沒有,到被外力侵犯之時,即不得不以強力自衛,此團體即所謂國家。一個國家之中,總包含著許多目的簡單,有意用人力組成的團體,如實業團體、文化團體等都是。此等團體和別一個國家內性質相同的團體,是用不著分界限的,能合作固好,能合并則更好。無如世界上現在還有用強力壓迫人家、掠奪人家的事情,我們沒有組織,就要受到人家的壓迫、掠奪,而竟至無以自存了。這是現今時代國家所以重要的原因。世界上的人多著呢,為什么有些人能合組一個國家,有些人卻要分做兩國呢?這個原因,*重要的,就是民族的異同,而民族的根底,則為文化。世界文化的發達,其無形的目的,總是向著大同之路走的,但非一蹴可幾。未能至于大同之時,則文化相同的人民可以結為一體,通力合作,以共御外侮;文化不相同的則不能然,此即民族國家形成的原理。在現今世界上,非民族的國家固多,然總不甚穩固。其內部能平和相處,強大民族承認弱小民族自決權利的還好,其不然的,往往演成極激烈的爭斗;而一民族強被分割的,亦必出死力以求其合,這是世界史上數見不鮮的事。所以民族國家,在現今,實在是一個*重要的組織,若干人民,其文化能互相融和而成為一個民族,一個民族而能建立一個強固的國家,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茍其能之,則這一個國家,就是這一個民族在今日世界上所以自衛,而對世界的進化盡更大的責任的良好工具了。 中國是世界上*大的一個民族國家,這是無待于言的。一個大民族,固然總是融合許多小民族而成,然其中亦必有一主體。為中國民族主體的,無疑是漢族了。漢族的由來,在從前是很少有人提及的。這是因為從前人地理知識的淺薄,不知道中國以外還有許多地方之故。至于邃古時代的記載,自然是沒有的。后來雖然有了,然距邃古的時代業已很遠,又為神話的外衣所蒙蔽。一個民族不能自知其*古的歷史,正和一個人不能自知其極小時候的情形一樣。如其開化較晚,而其鄰近有先進的民族,這一個民族的古史,原可借那一個民族而流傳,中國卻又無有。那么,中國民族*古的情形,自然無從知道了。直至*近,中國民族的由來,才有人加以考究,而其初還是西人,到后來,中國人才漸加注意。從前*占勢力的是“西來說”,即說中國民族,自西方高地而來。其中尤被人相信的,為中國民族來自黃河上源昆侖山之說。此所謂黃河上源,乃指今新疆的于闐河;所謂昆侖山,即指于闐河上源之山。這是因為:(一)中國的開化,起于黃河流域。(二)漢武帝時,漢使窮河源,說河源出于于闐。《史記·大宛列傳》說,天子按古圖書,河源出于昆侖。后人因漢代去古未遠,相信武帝所按,必非無據之故。其實黃河上源,明明不出于闐,若說于闐河伏流地下南出而為黃河上源,則為地勢所不容,明明是個曲說。而昆侖的地名,在古書里也是很神秘的,并不能實指其處,這只要看《楚辭》的《招魂》,《淮南子》的《地形訓》和《山海經》便知。所以以漢族開化起于黃河流域,而疑其來自黃河上源,因此而信今新疆西南部的山為漢族發祥之地,根據實在很薄弱。這一說,在舊時諸說中,是*有故書雅記作根據的,而猶如此,其他更不必論了。 ……
簡明中國通史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出身于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后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范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后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后,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作為我國現代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知識淵博,學術造詣高,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史學四大家”。他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其史學專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中國近代史》等,均為后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