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802819
- 條形碼:9787520802819 ; 978-7-5208-028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本書特色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亮點在于橫跨財務會計和風險管理兩大領域,從不同的視角全面地梳理和介紹了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值與估值是橫跨財務管理與風險管理兩大領域的重要工具; 新會計準則(IFRS9)促進了風險語言與財會語言的統一和兼容; 嘗試使用統一的視角認識金融資產的減值與估值。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基本理論、主要方法和核心問題,以及與此相關的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和金融經濟方面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紹,并對一些具體問題和關鍵要點進行了深入分析。靠前會計準則于2018年起正式實施,中國財政部要求靠前相關機構在2021年之前分批施行。本書的亮點在于橫跨財務會計和風險管理兩大領域,從不同的視角全面地梳理和介紹了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本書即適合于從事金融財務管理或風險管理實務或研究工作的從業人員和專業人士,也適合對金融財會和風險管理感興趣的其他人員。無論讀者的專業背景如何,相信都可以從本書中獲得不同的視角和新的認識。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概述
1.1.1 金融資產減值的含義
1.1.2 金融資產估值的含義
1.1.3 減值與估值的聯系與區別
1.2 目標和意義
1.3 主要應用
1.4 新會計準則下的新問題
1.4.1 新會計準則制定和出臺的背景
1.4.2 金融資產會計政策的主要變化
1.4.3 金融資產計量政策的主要變化
1.4.4 新準則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第2章 財會基礎知識
2.1 基本概念
2.1.1 財務會計報告
2.1.2 資產減值
2.1.3 公允價值
2.2 金融資產的會計分類與會計計量
2.3 新會計準則
2.3.1 金融工具分類
2.3.2 金融工具減值
2.3.3 套期會計
第3章 理論基礎
3.1 貨幣的時間價值
3.1.1 利息理論基礎
3.1.2 利息計算方法
3.1.3 基本的現金流分析(年金)
3.1.4 投資收益分析
3.2 均值一方差模型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3.2.1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概述
3.2.2 有效市場假設
3.2.3 均值一方差模型(Markowitz組合理論)
3.2.4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3.3 套利定價模型(APT)
3.3.1 套利的公式化概念
3.3.2 套利定價的基本思路
3.3.3 套利定價模型
3.3.4 套利定價模型因子選擇
3.3.5 APT和CAPM的比較
第4章 新會計準則下的減值計量
4.1 從會計邏輯到金融邏輯的轉變
4.1.1 已發生損失模型的內在邏輯
4.1.2 已發生損失模型的缺陷
4.1.3 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的內在邏輯
4.1.4 風險語言(金融語言)與財會語言的統一和兼容
4.2 新準則減值計量的主要要求
4.2.1 信用質量判斷
4.2.2 預期信用損失計量
4.3 實務中的幾個問題
4.3.1 損失階段劃分
4.3.2 預期信用損失計量
4.3.3 特殊業務和特殊問題處理
第5章 減值計量模型
5.1 減值計量的一般模型
5.1.1 現金流折現模型(DCF)
5.1.2 遷徙模型(MM)
5.1.3 滾動率模型(DFM)
5.2 預期信用損失模型(ECL)
5.2.1 ECL模型整體方法論
5.2.2 Basel與IFRS9
5.2.3 違約概率計量
5.2.4 存續期違約概率計量
5.2.5 違約損失率計量
5.2.6 風險敞口計量
5.2.7 宏觀經濟模型
5.3 計量預期信用損失的簡化模型
5.3.1 損失率模型
5.3.2 滾動率模型
5.3.3 外部映射模型
第六章 固定收益證券的估值
6.1 固定收益證券簡述
6.1.1 固定收益證券的定義及種類
6.1.1 貨幣市場工具
6.1.2 票據
6.1.3 債券
6.1.4 固定收益衍生品
6.1.5 優先股
6.2 債券估值概述
6.2.1 確定現金流
6.2.2 確定收益率
6.2.3 計算債券價影價格
6.2.4 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的關系
6.2.5 債券價值的影響因素
6.2.6 零息債券
6.2.7 應計利息、凈價與全價
6.3 利率期限結構
6.3.1 利率期限結構的形成和解釋
6.3.2 利率期限結構曲線的構造和估計
6.3.3 利率期限結構的連續化模型
6.3.4 利率期限結構反映的信息
6.4 債券風險
6.4.1 債券的信用風險
6.4.2 債券的市場風險
6.4.3 流動性風險
6.4.4 其他風險
6.5 凸性和久期
6.5.1 債券價值與利率
6.5.2 久期
6.5.3 凸性
6.6 利率曲線插值方法
6.6.1 Hermite模型
6.6.2 分段樣條擬合模型
6.6.3 貝葉斯模型
6.7 特殊債權類資產估值
6.7.1 回購和逆回購
6.7.2 可轉債
6.7.3 含權債
第七章 股權類和基金類資產估值
7.1 影響股權價值的因素
7.2 非上市普通股權評估
7.2.1 收益現值法
7.2.2 市場比較法
7.3 優先股估值
7.3.1 優先股基本介紹
7.3.2 優先股的估值方法
7.4 共同基金
7.4.1 共同基金簡介
7.4.2 共同基金的價值
第八章 衍生品估值
8.1 金融衍生品簡述
8.1.1 遠期
8.1.2 期貨
8.1.3 期權
8.1.4 互換(swap)
8.1.5 信用衍生品
8.2 遠期和期貨估值
8.2.1 遠期價格計算
8.2.2 遠期合約的估值與定價
8.2.3 期貨的估值與定價
8.2.4 幾類具體的遠期/期貨品種
8.3 期權估值
8.3.1 期權基礎知識
8.3.2 期權的基本性質
8.3.3 B-S公式
8.3.4 數值方法
8.3.5 幾類特殊期權品種估值
8.4 資產證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估值
8.4.1 信用衍生品概述
8.4.2 CDS估值
8.4.3 資產證券化產品估值
8.4.4 信用連接票據
8.5 互換
8.5.1 利率互換
8.5.2 外匯互換(掉期)
8.5.3 互換期權(Swaption)
參考文獻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節選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會計計量是在一定的計量尺度下,運用特定的計量單位,選擇合理的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的經濟事項金額的會計記錄過程。會計計量包括計量尺度、計量單位、計量對象和計量屬性。其中,計量屬性是指計量客體的特征或外在表現形式。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從而使會計信息反映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建立在不同的計量基礎上,即建立在選用不同的會計目標上。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確定的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會計報告即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通常以賬簿記錄為依據,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把會計所形成的財務信息傳遞給信息使用者。為了滿足披露需要,會計信息必須以一定的方式和格式傳遞給信息使用者,會計報告就是要把按照各種會計核算方法確認、計量、記錄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的數據編制成財務報表,向使用者提供有關部門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通常財務會計報告包括財務會計報表、財務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會計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財務會計報表附注是為了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作的解釋。財務情況說明書是對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等重要情況作進一步的文字說明。財務會計報告對投資者、債權人等的經濟決策有著重要的作用。 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所謂持續經營,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一般情況下,應當假定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考慮停業、破產、清算或大規模削減業務等因素,明確這個基本前提,會計人員就可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方法,如資產能夠按計量基礎計算成本,費用能夠定期進行分配,負債能夠按期償還,否則正常的核算就無法進行。持續經營是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一,它意味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這是絕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對于持續經營的企業,投資者需要通過其現在的財務狀況與過去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來預測其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做出投資決策。 企業需要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通常,上市企業會定期編制財務報告,并按照季度進行披露,其中每半年披露一次比較詳細的財務信息。特別是每年的年度財務報告,一般會視為企業經營情況的“全景圖”,無論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還是投資者和監管者都會非常重視。 現代企業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權責發生制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該原則下,凡是在本期內已經收到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一切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在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時,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會計準則認為,上述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制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其中直接計人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人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人,收入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從而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或者負債減少、且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人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其中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在記賬方式的選擇上,目前企業都采用借貸記賬法。所謂借貸記賬法,指的是以會計等式作為記賬原理,以借、貸作為記賬符號,來反映經濟業務增減變化的一種復式記賬方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借貸記賬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記賬對象不再局限于債權、債務關系,而是擴大到要記錄財產物資增減變化和計算經營損益。借貸記賬法下,所有賬戶的結構都是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但借方、貸方反映會計要素數量變化的增減性質則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質的賬戶,借貸方所登記的內容不同。在資產類賬戶中,借方記錄資產的增加額,貸方記錄資產的減少額。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正好相反,其貸方記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額;借方記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減少額,期末余額一般應在貸方。而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可以概括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
新會計準則IFRS9下的金融資產減值與估值 作者簡介
卞策,北京大學金融數學系碩士畢業,長期從事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特別是在信用風險方面經驗豐富,有多個領域的研究和工作經歷,包括商業銀行內部評級體系建設、壓力測試、金融資產減值、風險審查、風險分析報告、風險分類、經濟資本、行業研究、不良貸款管控等。曾牽頭負責商業銀行新會計準則(IFRS9)減值實施工作,對新準則及與之相關的風險管理和風險計量理論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