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治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47865
- 條形碼:9787567547865 ; 978-7-5675-478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治理 本書特色
互聯網 時代的來臨,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對智能革命,教育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評?誰來教?怎么管等,都將發生重大的改變。作為普通教育工作者和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者,該如何面對這些變化,這是我們一個時代的挑戰。《"互聯網 "時代的教育治理》試圖從技術背景出發,分析教育的變化,幫助教育管理者以更加主動的方式應對變化,適應智能時代的教育挑戰。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治理 內容簡介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對智能革命,教育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評?誰來教?怎么管等,都將發生重大的改變。作為普通教育工作者和各級教育部門的,該如何面對這些變化,這是我們一個時代的挑戰。本書試圖從技術背景出發,分析教育的變化,幫助教育管理者以更加主動的方式應對變化,適應智能時代的教育挑戰。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治理 目錄
**章
“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教育躁動
**節 教育身處一一個焦慮的時代
一、“要減負”與“狂輔導”——矛盾中的家長
二、“放過我吧”——學生的煩惱
三、無所適從——老師的苦惱
四、動輒得咎——學校的困惑
五、無可奈何——政府治理的難點
第二節 教育正在邁入“互聯網+”時代
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二、人工智能會讓教育行業消失嗎
三、產業資本瘋狂涌入教育
第三節 教育擁抱大數據與云計算
一、教育大數據藏在哪里
二、教育需要云計算嗎
三、大數據和云計算對教育行業產生什么影響
第四節 教育呼喚著創新
一、創新成為時代的號召
二、創新能力能否培養
第二章
互聯網思維與教育治理現代化
**節 從“管理”走向“治理”
一、何為“治理”
二、為什么要從“管理”走向“治理”
第二節 教育治理中的互聯網思維
一、大數據思維
二、O2O思維
三、用戶思維
四、用戶創造資源
五、極致思維
六、跨界思維
第三節 教育治理的現代化
一、從封閉走向開放
二、從政府包干走向市場機制
三、從局部變革走向生態重構
四、從單向管理走向協同共治
五、從結果績效考核走向過程精細調控
六、從供給方走向需求側
七、從共性走向個性
八、“互聯網+教育”與政府治理轉型
第三章
“互聯網+”時代校長面臨的挑戰
**節 “互聯網+”時代學校應該教什么
一、與時俱進,革新學校教育內容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
五、響應開設人工智能課程的時代號召
六、平衡學校教育重心,守住學校教育底線
第二節 “互聯網+”時代學校應該怎么教
一、教學環境——走向智慧化
二、育人方向——著眼于個性化
三、教學技術——走向多樣化
四、教學方式——基于O2O的流程再造
五、用更寬的視野構建教育資源
第三節 “互聯網+”時代學校應怎樣評價學生
一、學生評價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二、開創“互聯網+”時代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新路徑
第四節 “互聯網+”時代校長如何組建團隊
一、“互聯網+”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對教師的需求
三、學校人才隊伍構建新思路
第五節 “互聯網+”時代學校應該怎么組織家校溝通
一、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家訪、家長會、電話、短信
二、家校溝通網絡化:班級微信群
三、“曉黑板”:扁平和垂直兼具的家校管理工具
第四章
政府如何開展基于數據的治理
**節 怎么優化資源配置
一、重塑“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管理心態
二、基于數據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三、互聯網與教育服務優化
四、“互聯網+”時代下的教育人才隊伍建設
第二節 如何進行價值引領
一、信息化環境:泛在教育環境的設計
二、輿論環境:引領互聯網學習文化,
三、市場環境:發揮政府的市場引導作用
第三節 如何激勵創新
一、教育供給側:按照社會需求開展定制
二、創造性文化與社會教育服務整合
第五章
技術如何協助教學走向個性化時代
**節 如何建構學習者模型
一、為什么要建構學習者模型
二、學習者模型有哪些主要類型
三、學習者模型如何促進學習
四、校長如何基于學習者模型改進教學服務
第二節 如何應對分層走班
一、新高改背景下分層走班的挑戰
二、自適應學習如何應對分層走班教學
第三節 如何指導生涯規劃
一、為什么要開展生涯規劃指導
二、順應時代變遷——從職業指導到生涯教育
三、“互聯網+”時代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四節 如何滿足心靈陪伴
一、學生成長需要心靈陪伴
二、教育的本質與心靈
三、“互聯網+”時代的學生心靈陪伴機制
第五節 如何促進群智發展
一、為什么要促進群體智慧
二、群體智慧對教育的意義——問題云與創新雨
三、“互聯網+”時代如何促進群智發展
第六章
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
**節 如何應對隱私保護
一、為何要保護隱私
二、如何保護隱私
第二書如何保護數據安全
一、保護數據安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保護數據安全的做法
第三節 如何防止思維膚淺化
一、思維膚淺化的表征
二、防止思維膚淺化的做法
第四節 如何避免動機危機
一、動機危機的產生與表現
二、如何應對動機危機
第五節 如何面對人才爭奪
一、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二、面對人才爭奪,我們該如何作為
第六節 如何應對功利化的市場行為
一、功利化的市場行為的表現
二、教育領域的這朵“惡之花”是怎樣滋生的
三、如何讓教育回歸本真
展開全部
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治理 作者簡介
張治,生于1975年12月,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領導與管理博士,上海市特級教師,美國East-West Center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市電化教育館館長,兼任華東師大特聘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上海市教育學會副秘書長、上海市雙名工程生物名師培養基地第三期工程支持人、上海市課程改革委專家組成員等。著、合著、編著出版著作36部,發表論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