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十五講/魏紅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633278
- 條形碼:9787567633278 ; 978-7-5676-332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十五講/魏紅霞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包括十五個專題,有走近馬克思主義、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意識的本質及能動作用、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等。在借鑒靠前專題教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打破了教材原定章節內容體系,重新擬定了標題和章節結構,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邏輯,又不拘泥于教材體系。內容闡釋過程中,認真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并且融入和補充了豐富的生活案例和實踐案例,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生活化,便于理解,便于授課。作者簡介:魏紅霞,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1年6月畢業于安徽大學哲學系,主修外國哲學專業,獲哲學碩士學位。2001年7月任教于安徽財經大學行政管理系社會科學部。2011年6月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主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安徽財經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教師,主要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西方馬克思主義等課程。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十五講/魏紅霞 目錄
第二講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第三講 意識的本質及能動作用
第四講 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第五講 對立統一規律
第六講 質量互變規律
第七講 否定之否定規律
第八講 認識的本質及發展規律
第九講 真理和價值
第十講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第十一講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十二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第十三講 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
第十四講 壟斷資本主義
第十五講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后記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十五講/魏紅霞 節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十五講》: (一)意識的作用 物質決定意識和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是物質和意識關系的兩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方面。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就意識的本質和起源來講,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于物質;就意識的功能和作用來講,意識對物質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他會對物質產生積極的能動作用。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把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和意識對物質的能動性統一起來,即唯物辯證地解決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又徹底地解決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問題,從根本上克服了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片面性,為人們正確地解決和發揮意識的能動性提供了理論根據。 意識的能動作用,亦稱自覺的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人區別于動物的特點,是人能動地反映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意識的能動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意識是能動的,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對象時,總是基于實踐的需要帶有一定的主觀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動機和目的。人的活動中預定的目標、藍圖、活動方式和步驟等,都體現了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世界很大,事物很多,一個人不可能去反映所有的東西,而且不同人的意愿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人總是根據自己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確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這具有主體的選擇性。人不僅預先規定了意識活動的目標,而且為實現這一目標預先制定了實施計劃,規定了怎樣做出反映的方式和步驟。下面這件事情,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一天中午下課,在校園里遇見一位以前我的學生,他向我打招呼,很熱情。然后一邊走一邊隨便說說話。我問他做什么去,他說去食堂吃飯。我忍不住繼續問他,你剛才走過來的那個方向,似乎有一個食堂,而且條件比現在去的那個要好得多,宿舍也在那附近,吃過午飯回宿舍休息很方便,為什么舍近求遠啊?他很詭秘地回答我說:老師,你懂的!我很納悶。看見我納悶的表情,他又說了一句:“老師,我還沒有女朋友!”我恍然大悟!原來他住的那邊幾棟樓都是男生宿舍,女生幾乎都住在這邊,所以,這邊食堂大都是女生在用餐。好家伙,我忍不住佩服起他來,太有“心機”了。你們看,這不是目的性和計劃性都有了嗎? 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意識對世界的反映是一個主動的創造性的過程。意識不僅能通過感性形式反映事物的表象,而且還能通過理性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意識不僅能“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追溯其過去,推測其未來,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人的意識不僅采取感覺、知覺、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從而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概念、判斷、推理這些方法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如物理學、數學的各種符號公式,這都需要人運用理性思維去創造出來。 感知只是當下的行為,而高級的意識行為在反映對象時卻是當下化的,就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動地創造。意識既有對當前的反映,又有對過去的追溯和對未來的預測,可以超越特定時空的限制。 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這是意識能動性*突出的表現。因為意識的能動性不僅在于人們從實踐中形成正確的思想,更重要的則是以這些正確的思想為指導,通過實踐把思想的東西變成現實,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這就是列寧所說的“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①鴨絨服在冬天是件好東西,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這個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個光著身子的男子哆哆嗦嗦走在小路上,然后,遇見一群鴨子。鴨子們很有同情心地把鴨毛捐出來給他做了一件羽絨服。只有人想辦法把鴨毛拔下來,再想辦法加工制作,才能有羽絨服穿。所以,這個“想”,就是意識行為。通過這么一想,把鴨毛變成羽絨服了。 當然,不僅要想,還得想正確才行。一旦想錯了,把那鴨毛用膠水粘滿自己的身體,不僅不美觀不方便,估計也未必能起到防寒的作用,飛起來倒是有可能的。所以,古人說,要三思而后行。這是因為不同的意識指導實踐和改造世界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