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重慶文化研究.戊戌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92336
- 條形碼:9787562192336 ; 978-7-5621-923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慶文化研究.戊戌春 內容簡介
《重慶文化研究·戊戌春》是一本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的重慶本地文化研究文集。全書分為九個部分,“政策研究”聚焦文化藝術領域路線方針政策研究成果,結合重慶實踐,突出重慶特點;“學術爭鳴”探討文化理論、文化政策、文化實踐、文化現象;“前沿理論”介紹靠前外關于文化發展的近期新理論與實踐;“基礎科研”傳遞藝術基礎理論戲劇(含曲藝、雜技、木偶、皮影)、音樂、美術、舞蹈、廣播影視藝術、文化藝術管理等門類的理論研究成果;“巴渝文化”展示重慶歷史和地域特色文化研究成果;“人物風采”專題推介文化名家、文化新秀、民間藝術;“藝文空間”分享文學藝術作品;“信息資訊”剖析我市文化藝術研究動態。
重慶文化研究.戊戌春 目錄
重慶文化研究.戊戌春 節選
《重慶文化研究:戊戌春》: 中華文化之所以5000多年來一直生生不息,是因為它置于中華人民的生活之中。重慶文化之所以特點明顯,是因為它置于重慶這個8萬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中。 中華文化既是一種多源同歸的文化,又是一種多元互補的文化,在眾多的多元互補文化之中,重慶文化便是其中獨特的一支。 重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史的記載已有三干多年。但是,在巫山龍骨坡發現的200萬年前的“巫山猿人”遺址,在奉節興隆洞發現的15萬-12萬年前的“奉節人”遺址,以及后來發現的一些關于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都證明重慶文化的上限可以追塑到200萬年以前。特別是6000年前巴人的誕生,使重慶這塊土地上漸漸形成以巴渝文化為主體的文化形態,這是重慶文化的核心和命脈。那些如此豐富的民間傳說故事、民間音樂舞蹈、民間工藝美術、民間制造技藝、民間醫藥、民間體育、民間風俗和習慣等等,都是巴渝文化的根基。還有歷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大量文學藝術精品,如宋玉的《神女賦》、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早發白帝城》、杜甫的《秋興八首》《八陣圖》、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黃庭堅的《西山碑》,以及白居易、蘇東坡、陸游、范成大、楊慎、王士禎等對重慶自然山水、風土人情的激情書寫,都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有三峽自然景觀、大足石刻、合川釣魚城、奉節白帝城、忠縣石寶寨、豐都名山鬼城、梁平雙桂堂、巴鹽古道等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都是巴渝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有巴曼子將軍、巴寡婦清、秦良玉等優秀歷史人物和3000多萬重慶人民,都是巴渝文化孕育出來的杰出代表。 重慶還是一座英雄之城,自古以來,重慶人民就有一種敢闖敢干的精神和氣魄。上古時代周武王伐紂,巴人軍隊就十分勇銳,取得重大勝利。春秋戰國時期巴曼子將軍,寧可割頭不可割地。宋蒙戰爭中合川釣魚城堅守36年。辛亥革命時期,鄒容年僅18歲就寫出了劃時代的著作《革命軍》。楊滄白在重慶推翻清政府統治,成立蜀軍政府,宣告重慶獨立。隨后還有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趙世炎、楊闇公等,特別是在中國革命時期,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西南局工作期間,面對敵人重重圍困,以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推動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精神財富——紅巖精神。 重慶還是一座現代之城。自從1891年重慶開埠以來,就大量吸收著西方文化,一些西方商人在重慶開辦公司,一些西方傳教士在重慶開設教堂,通過商品流通和文化流人,一定程度地促進了重慶人民的開放意識。到了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把重慶作為陪都,全國各地的文化思潮涌入重慶,使重慶文化提升到了一個更高水平。新中國成立之后,重慶又是大力發展工業,一些大型廠礦企業入駐重慶,其帶來的先進科學技術,更加直接地推動了重慶文化的現代化發展。1997年重慶設立直轄市,全國各地的科學技術、文化資源、優秀人才又源源不斷地流入重慶,重慶既是西部的唯一直轄市,內陸的開放高地,更是人們創造事業實現人生價值的天堂之所在。現在,重慶的城市建設、人民生活、思想理念,都十分超前,再加上高雅文化、先進文化的浸潤,現在的重慶人民精氣神十足,充滿著文化自信和發展自信。 巴文化與三峽文化 重慶獨特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豐厚的原始文化沃土和特有的歷史沿革,養成了個性鮮明的巴文化和三峽文化。 巴文化是由古代巴人為創造主體,體現巴人人文歷史與價值的文化。巴人是商代活躍于大巴山脈、漢水中上游的古老民族。周初受封建立巴國后,其勢力進入三峽地區和嘉陵江流域,戰國時巴國的政治中心在今重慶的豐都縣、涪陵區、重慶主城區、合川區和四川閬中市等地幾經遷徙,于公元前316年為秦國所滅,共經歷800余年。從巴國后期的都城來看,重慶主城區位于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豐都、涪陵位于長江三峽西端,合川與閬中位于嘉陵江流域。巴國自進入三峽地區后,東有強楚,西北有強秦,西有蜀國,其都城數易其址并*后為強秦所滅,正是這種軍事角逐的結果。 但巴國的滅亡不是巴人的滅亡和巴文化的終結。巴國周初立國前,巴人就已經以商之“巴方”見于卜辭。巴方既指方位,亦指方國,理解成部落聯盟或民族共同體更為準確。巴國滅亡后,秦國為與楚國爭奪土地和民心,對巴人實行比較寬松的類似少數民族自治的政策,楚國則在被其奪取的巴地實行以巴監巴之策。綜合文獻與考古材料,巴人活動范圍東至荊楚,西至秦、蜀,北至漢水及大巴山,南至湘黔。在公元箭的近2000年的這段漫長歲月里,巴人為開發大巴山脈、巫山山脈、武陵山脈,為開發漢水流域、三峽及清江流域、嘉陵江流域、烏江流域、沅水澧水流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巴人是古代開發三峽地區的*重要的成員。 巴人尚巫。大巫山一帶是東方人類*早的發祥地,也是原始文化巫文化、原始宗教巫教的文化高地,時至今日,以巫命名的山——巫山,以巫命名的水——巫溪(即大寧河),以巫命名的縣——巫山縣、巫溪縣,是這一人類童年時期的文化與宗教的活化石。巫,是創造靈(靈),醫(毉),舞,無(無)這幾個漢字的字根。巫者舞也、巫者靈也,巫山即靈山,巫師是以舞蹈等形體語言解讀神秘事物,溝通天、地、人的原始知識分子,是掌管靈魂、應驗靈異的人。巫者醫也,除掌管靈魂外,還醫治人的肉體的病痛,而巫醫則可能是人群中“傳承”得*久的醫職了。巫者無(無)也,無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以至無限,巫師又是人類*早的哲學家。巴人生長在崇山峻嶺深谷間,以弱難以勝強,祈求超自然的力量助其生存與發展,這是其好鬼神信奉巫事、實行祖先崇拜,萬物有靈信仰的根本原因。 巴人尚武。小國游走于大國之間,實屬不易。從目前已經發掘的上千座巴人墓葬來看,幾乎每座墓室都有多件兵器,可證巴人尚武。這是巴國存在800多年的*重要的原因。“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天性勁勇。陷陣,銳氣喜舞”,“人多勁勇”,“其人性質直、雖徙他處,風俗不變”p1。 巴人尚歌舞。巴歌渝舞自古為朝野稱頌:巴人的歌舞與戰爭相關,這在上述引文中已多次提及。*著名的戰陣舞是《巴渝舞》,它來源于巴人的天性,在武王伐紂和漢高祖打天下時表現充分。不少學者考證,由周武王指定周公編導而成的宮廷大舞——《大武舞》,它的直接來源是參加武王伐紂的巴國軍隊的戰陣舞《巴渝舞》。從西漢初年直到隋代,《巴渝舞》成為宮廷宴樂和祭祀的樂舞。現今認為是巴人后裔的土家族的擺手舞、重慶地區的盾牌舞、踏蹄舞,仍可見《巴渝舞》在民間的流變。 關于巴歌、巴謳、巴人土歌的*好的注腳莫過于“下里巴人”這個成語了。這種千人唱萬人和,氣壯山岳的群眾性大合唱的場景,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壯觀的。巴歌渝舞可以稱作重慶人的文化基因。 ……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