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系列叢書科學與新聞之爭:十年疫苗事件中的媒體與傳播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498377
- 條形碼:9787302498377 ; 978-7-302-4983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系列叢書科學與新聞之爭:十年疫苗事件中的媒體與傳播 本書特色
為何被公認為是預防疾病*經濟、*有效的疫苗,卻不受到家長和公眾的認可? 媒體的工作——永遠在做選擇題。簡而言之,媒體對新聞的呈現,無外乎是兩道選擇題的結果。選擇題一:是否報道。選擇題二:如何報道。 包括記者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消除主觀的認識與偏見,科學界不能俯視不具備科學素養的媒體與公眾,媒體和公眾也做不到不帶著情緒去觀察和思考,因此回歸到主體與主體之間的平等對話,是理解各方關切的前提,也可能是化解矛盾的那把鑰匙。 風險溝通中的“風險”,既包括客觀存在的風險,也包括主觀感知的風險。前者可以由科學家進行測量和評估,但是公眾的風險感知必須通過傾聽、調查和溝通去獲得。 風險溝通并不是依靠科學界單向的努力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關注風險主體的反應,建立起與公眾的實質性對話,甚至借助大數據等工具,實現對細分人群風險感知的差異性捕捉;由于公眾感知是風險影響的關鍵因素,“溝通”就成為風險管理的必然。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系列叢書科學與新聞之爭:十年疫苗事件中的媒體與傳播 內容簡介
為何被認可為是預防疾病很經濟、有效的疫苗,卻不受到家長和公眾的認可?媒體的工作——永遠在做選擇題。簡而言之,媒體對新聞的呈現,無外乎是兩道選擇題的結果。選擇題一:是否報道。選擇題二:如何報道。包括記者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消除主觀的認識與偏見,科學界不能俯視不具備科學素養的媒體與公眾,媒體和公眾也做不到不帶著情緒去觀察和思考,因此回歸到主體與主體之間的平等對話,是理解各方關切的前提,也可能是化解矛盾的那把鑰匙。風險溝通中的“風險”,既包括客觀存在的風險,也包括主觀感知的風險。前者可以由科學家進行測量和評估,但是公眾的風險感知必須通過傾聽、調查和溝通去獲得。風險溝通并不是依靠科學界單向的努力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關注風險主體的反應,建立起與公眾的實質性對話,甚至借助大數據等工具,實現對細分人群風險感知的差異性捕捉;由于公眾感知是風險影響的關鍵因素,“溝通”就成為風險管理的必然。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系列叢書科學與新聞之爭:十年疫苗事件中的媒體與傳播 目錄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系列叢書科學與新聞之爭:十年疫苗事件中的媒體與傳播 作者簡介
李希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所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素養與文明對話教席負責人,李希光教授曾獲聯合國艾滋病防治特殊貢獻獎。
蘇 婧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科研項目主任、清華大學公共健康中心課程教授、清華大學食品藥品安全可視化傳播基地負責人;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