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媒體影像傳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02382
- 條形碼:9787553102382 ; 978-7-5531-023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媒體影像傳播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涉及的新媒體環境意指當前媒介融合和新媒體技術背景下的媒介環境,與之前簡單地以不同媒介形態區分媒體的媒介大環境相區別,《新媒體影像傳播研究》所有相關研究都將在此前提下進行。影像傳播指基于視覺的影像傳播行為和內容。《新媒體影像傳播研究》涉及消費文化,更多的是涉及具備明顯消費文化特征的社會性的受眾媒介消費行為和心理。
新媒體影像傳播研究 目錄
一 研究現狀與趨勢
二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案
三 本研究的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
四 預計突破難題及創新之處
五 研究方法
**章 新媒體環境
**節 媒介融合
一 形態融合邊界模糊
二 傳媒消費主義背景
第二節 新媒體技術
一 傳播均衡性和媒介整合
二 基于P2P的下一代新媒體技術
三 新媒體特征
第三節 虛擬現實
一 虛擬現實技術概況
二 基于Web2.O的虛擬現實傳播沖擊
第二章 科技影像傳播和景觀社會
**節 影像景觀
一 視覺時代的到來
二 哲學的影像批判
三 景觀理論
第二節 影像的科技傳播
一 自發傳播即之于“對話”的反抗
二 科技傳播的分離
三 非線性傳播致“熵”的增值
第三節 壓縮加速和“拓撲式”傳播
第四節 反身性批判
第三章 影像消費癥候式批判
**節 消費社會
一 消費社會理論簡介
二 現代與后現代
三 符號消費
四 消費實踐和慣習
第二節 基于P2P技術的影像消費分析
一 基于P2P技術美劇網絡傳播現象概述
二 傳播政治經濟學的“非睡眠時間”
三 傳播政治經濟學批判路徑
……
第四章 傳播權力和意識形態
第五章 影像的編碼解碼
結論
參考文獻
新媒體影像傳播研究 節選
《新媒體影像傳播研究》: 二、傳媒消費主義背景 在我國,市場經濟帶來的媒介解放和消費行為為媒介的產業生存和整合提供政策機制的強大支撐。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經濟學意義上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方式;在哲學意義上說,它是一種人的存在方式的轉變,意味著人們的整個政治經濟生活以及文化精神生活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相應地,也帶來了社會思潮的變化。首先應該看到,當前中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變化:一是社會結構的變化,即社會轉型帶來的體制和結構的變化;二是在新的體制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方面的變化;三是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市場經濟實際上是以市場化的資源配置的方式在改變和規范人的新型的存在方式,而這種人的存在方式的變化導致了整個社會思潮的變化,因為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遷勢必會漸漸改變人的思想和生活世界。在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其他各個領域的活動都發生根本性變化。在非市場經濟社會中,社會秩序的生產和調節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發展的背后,是普通人們思維、行為習慣的變化和更新。從前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百姓已經習慣以市場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生活方式,改革開放后的思想解放運動也使得人們獲得了獨立的精神人格。從經濟層面講,告別計劃經濟,生活水平提高,讓人們獲得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消費能力和經濟基礎;從政治層面說,進入大眾化社會環境后,自上而下的精神禁錮的消除,尊重個體觀念的普及,為百姓享受生活、消費生活和表達生活愿望、要求準備精神前提。消費,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話題和方式,不論是市場上的物質產品,還是獲取信息知識、尋求娛樂輕松的精神食糧,都變成了人們的消費對象,事實上,經濟上的跨越帶來了觀念的革命。 人們收入增長,消費能力增強,消費格局開始多元,需求也開始分流。除去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這還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社會結構的分化變遷密不可分。市場經濟的進程在社會結構層面使中國從總體性社會向分化性社會轉化①。社會結構由單一轉向多元。與計劃經濟對應的是,新的經濟結構催生出新的社會階層。 ……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