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87495
- 條形碼:9787010187495 ; 978-7-01-018749-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本書特色
李東東編著的《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是“紅藍文稿”的**本,記述的是作者心中父親母親的形象。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經歷,可以從一個側面折射上一代、也即是新中國**代黨的新聞工作者的人生軌跡——他們是紅色記者,是跟隨黨中央“進京趕考”的成長于根據地的黨報記者,是新中國首都的**代非老北京籍的北京人。同時,這也是多年來作者**次把父母的經歷和形象集于一書來描述,此前,寫父親的文章多,寫母親的文章少,而且大都是分別寫的。同時,為使本書能夠更輕松、更生活化一些而不至成為父母的工作簡歷(當然我也概括不了他們的工作歷程和成就),書中多從女兒的角度、家庭的角度、生活的角度來歸集和描摹父輩新聞人。
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內容簡介
李東東編著的《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時間跨度從20世紀30年代至21世紀第二個十年,記述了李莊同志和趙培藍同志是如何走上新聞的道路,如何開展黨的新聞工作,如何繼承和弘揚黨的新聞工作優良傳統的。靠前部分,20世紀30年代:在抗日烽火中奔向太行山。記述了李莊在《民族革命》期刊工作和其后一段不長的時光,這是青年時期的他在抗戰初期的“探索”道路;第二部分,20世紀40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記述了二位在重要的歷史事件背后開展的新聞工作,1949年1月和3月,父母與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同志們先后進入北平,“進京趕考”,來到解放了的大城市辦報,迎接新中國的建立;第三部分,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靠前代新聞工作者。主要收錄了李莊同志和趙培藍同志的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新聞作品,生活回憶文部分和相關照片等。其余六部分,分別記述了20世紀60、70、80、90年代以及21世紀頭兩個十年內,兩位同志的工作和生活。
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目錄
——“紅藍文稿”寫在前面的話
20世紀30年代:抗日烽火奔太行
三十年代唯一的照片
“**次接觸勞動人民”
從此走上抗日救國道路
武漢撤退與抗戰新形勢的鑄成
在保衛大武漢的緊急聲中紀念魯迅先生
《民族革命》刊影
20世紀40年代:激情燃燒迎解放
紀念·追悼·慶祝
——一個包括著三種意義的大會
祝你健康
難以忘卻的記憶
——追記1942年5月太行山根據地的反掃蕩斗爭
戰斗在《新華日報》
清漳河勾起的回憶
懷念老友柯崗
在鼉鼓聲中誕生
——晉冀魯豫中央局《人民日報》的創辦
為七百萬人民請命
一肩行李上太行
我為什么“趕制”這篇電訊
精深凝練的典范之作
——學習鄧小平同志一篇口述新聞(李顯宗)
蔣方捏造“負傷”“犧牲”謠言
劉伯承將軍一笑置之
河西村的婚禮
相逢相知在太行山上
相逢相知在太行山上(續)
兩封電報
《人民日報》報影
“進京趕考”
*早的接管
——接管中央社北平分社的日子
**張大合影
報道新中國成立
新中國首屆政協盛會側記
我為父親李莊的開國報道而自豪
……
20世紀50年代:如火如茶繪新篇
20世紀60年代:喜憂參半礪風霜
20世紀70年代:貞下起元誦春天
20世紀80年代:紅筆藍筆兩從容
20世紀90年代:相濡以沫偕晚耕
21世紀**個十年:天上人間永不忘
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來繼往同圓夢
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節選
《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作為“紅藍文稿”寫在前面的話,同時也兼作《歲月痕》的編輯手記,這里,花些筆墨對《歲月痕》的寫作做點兒介紹性說明。這《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是記述我眼中心中的父親母親:父親李莊,生于1918年,人民日報原總編輯,2006年逝世;母親趙培藍,生于1923年,人民日報離休干部,健在。*初,設想這《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以畫傳或偏于畫傳的形式編寫,故副題名之“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帶有留影性質的畫傳,顧名思義應以畫面為主,為之配文字——以前叫照片說明,現在時髦的用詞是“圖說”。照片說明也罷,圖說也罷,大抵做畫傳一要圖片豐富,二要以圖為主、文字只起輔助說明作用。而我在動筆不久就發現了問題,一方面,能夠遴選出來并配以準確文字說明的照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多;另一方面,不是“圖說”性質、而又不想割舍不能割舍的文字,那些特別能記錄時代、描摹精神而無需后人解釋的文字,卻又實在很多。 于是,在與責編再次推敲商榷之后,決定按照實際材料和實際情況,不拘文圖多寡,順著時序遷延,從20世紀30年代起,以十年為一個章節,依次編下來。圖片多,則以圖說相配;文字多,則文章在其間獨立成篇。還有,可能某個十年的材料很多,可能某個十年的材料偏少,于是一個一個章節的厚度并不一致,畸輕畸重,也只能實事求是可著布料做衣裳了。 這部書稿,由20世紀30年代開始,40、50、60、70、80、90年代而至本世紀**個十年、第二個十年,每十年為一小章節,圖文相間。前面提到,很多地方難免掛一漏萬,但都是我手中的積累、心中的牽念。書中文字,除了我的“圖說”之外,大抵是在父親存世的一百多萬字文章中挑選的;大量的精彩篇章,由于結構安排而未能進入《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譬如,由于“紅藍文稿”的第二本《山河筆》收錄了李莊關于朝鮮戰爭報道的全部文字,故《歲月痕》20世紀50年代部分,就只簡略地以父親朝鮮戰爭報道作品存目、部分報面、書籍封扉和回憶文章刊發版面來表述父親的朝鮮戰地報道。后又感到,在一本獨立的書里這樣反映重要內容實在欠缺,便將父親*后一本回憶錄《難得清醒》中完整回憶朝鮮戰爭采訪報道的章節加以輯錄,幾萬字的文章一上來,50年代這一章節立即與其他章節在數量上不平衡了。 又譬如,由于“紅藍文稿”第三本《紅藍韻》在我的講傳統談新聞第四章“開國通訊報道是怎樣寫成的”一文中,介紹了父親忠于職守、成功報道新中國成立過程,故父親當年的8篇建國新聞通訊收錄于彼,而《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在20世紀40年代篇章中,對父親新聞生涯中的這一重大事件的呈現,出于不便在一套書中重復刊登的考慮,也就只能以當年報面圖片和圖片說明來加以顯示了。 總之,本著內容、形式兼顧,不以形式約束和損害內容的原則,我和責任編輯盡我們所能作了遴選、編排,明顯存在的文、圖數量不盡平衡之狀,也就依著重在對內容的選擇而如此呈現了。 ……
歲月痕:留影父母李莊趙培藍/紅藍文稿 作者簡介
李東東,漢族,1951年生于北京,籍貫河北徐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新聞專業畢業,法學碩士,高級編輯。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十二屆委員會委員,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曾先后在新聞出版單位、地方黨委、國務院部委工作。歷任經濟日報社總編室副主任、特刊部主任;湖南省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國家體改委副秘書長;中國改革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成員、副署長。2011年10月,當選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2015年12月,當選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著有《寧夏賦》《五頌寧夏》《遠離北京的地方》《李東東詞賦輯》《賦心墨韻》《賦心詩韻》《紅藍寄家國》等專著;主編了《今我寧夏》《寧夏羊皮書》《夏地民俗》《寧夏歷史名人》和《李莊朝鮮戰地日記》《開天辟地的時刻》《春華秋實英杰俊彥》《中國紅色記者》《中國名記者》等書籍和攝影畫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