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41903
- 條形碼:9787509641903 ; 978-7-5096-419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 內容簡介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按照“問題導向”原則,依據牧民反應強烈程度、對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強弱等因素,共整理出了目前內蒙古牧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生問題領域存在的十大問題:牧民收入增長趨緩、牧民就業難、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政府財政補貼失衡與牧區金融服務落后、牧區社會管理問題、牧區生態保護問題、牧民組織化問題、牧區土地流轉問題、牧區公共服務供給問題、牧區生產方式轉變的衍生問題。結合《國務院關于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1]17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1]21號)、全國牧區工作會議精神,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政策建議和思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提高牧區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增進牧區民生福祉,保護牧區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將有效助推牧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因此,《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出版價值。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 目錄
**節 牧區民生發展的豐富內涵
一、民生的內涵與外延
二、牧區民生發展的特點
三、牧區民生發展的必要性
第二節 牧區民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公平正義是實現民生發展的*終目標
二、民族團結是民生發展的前提
三、民生發展有利于邊疆穩定
四、可持續是民生發展的基礎
第三節 牧區民生發展的戰略
一、牧區民生發展的頂層設計
二、內蒙古自治區牧區民生發展政策
三、總書記講話精神與“8337”發展思路的關系
四、深入實施“8337”發展思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把握好的重點問題
五、內蒙古自治區民生發展的新形勢與新機遇
第二章 牧區民生發展的相關理論
**節 公共物品理論
一、理論核心內容
二、公共物品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第二節 宏觀調控理論
一、理論介紹
二、宏觀調控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第三節 生態公民權
一、理論介紹
二、“生態公民”概念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第四節 民生經濟學
一、理論核心思想
二、民生經濟學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應用
第五節 政府行為理論
一、理論核心思想
二、政府行為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第六節 公共選擇理論
一、理論核心思想
二、公共選擇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第七節 政府職能理論
一、理論介紹
二、政府職能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第八節 社會保障理論
一、理論介紹
二、社會保障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第九節 福利經濟學理論
一、理論介紹
二、福利經濟學理論在牧區民生發展中的實踐應用
……
第三章 牧區民生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因素分析
第四章 對內蒙古自治區牧區民生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五章 內蒙古自治區牧區民生發展指標體系構建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 節選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 一、民生的內涵與外延 中國很早就存在“民生”這個概念。《左傳·宣公十二年》日:“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辭海》對“民生”的解釋為“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語境中滲透著一種大眾情懷。近現代,孫中山先生將民生主義作為拯救中華民族的治國理念,他在《民生主義》一文中認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中國共產黨人很早也開始關注民生問題,不同歷史時期黨所面臨的具體任務不同,對民生的定義也有所差別。 對“民生”這個概念至今沒有統一的表述,主要存在五種觀點:**,民生是指跟老百姓過日子相關的所有問題,學者鄭杭生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民生就是老百姓生活中的與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相關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老百姓過日子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第二,民生是指各級政府有責任解決與廣大人民群眾生存與發展直接相關的基本問題,而與廣大群眾生存與發展間接相關的、非基本的問題不包括在內。第三,應從關注民生主體的角度來把握其內涵,離開吃穿住行,脫離多數人的生計來談論民生,只會是一個空洞的概念。第四,民生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應該從發展的維度去理解。在不同社會和相同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廣大民眾對民生的期望和訴求各不相同,因而民生的表現形式也不相同,該觀點同時把民生內容分為兩個發展階段:**階段的民生是對基本生活資料的獲得以及對基本生存需要的滿足;第二階段的民生是不斷提高民眾的物質生活質量,同時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第五,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是從國家管理和政策制定角度提出我國民生問題的核心以及改善民生*亟須解決的方面,這一說法被相當數量的文章直接引述為民生概念。這也是我們黨正式提出、使用“民生概念”的開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論述,指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提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民生工作的著力點,將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國的目標上來。習總書記的“民生觀”在宏觀層面上具有原則性、實惠性、持久性,在具體層面上涵蓋住房、就業、養老等關乎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凱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60項改革中,有18條是關乎民生的,包括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等”。在住房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是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的重要任務。同時明確了住房供應體系“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政府對人民做出的承諾,要全力完成。在就業方面,“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每年新增1000多萬就業人口,必須大力促進就業創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沒有一定增長不足以支撐就業、解決就業問題,把經濟發展的蛋糕做大,把就業的蛋糕做大。在養老方面,“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養老保障問題指明了美好前景。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認為,牧區民生是指與牧民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的基本問題,如教育、養老、醫療、衛生等。具體來說,民生問題由高到低呈現出遞進的兩個層面的內容。 ……
牧區民生發展報告-基于內蒙古自治區的研究 作者簡介
孔春梅,1963年2月生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01984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獲哲學學士學位。內蒙古財經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日本早稻田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內蒙古北宸智庫專家;內蒙古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在《中國行政管理》《中國人力資源開發》《人口與經濟》等雜志發表論文50多篇,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教材6部。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和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軟科學課題、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招標課題等20多項。學術成果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二等獎、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內蒙古自治區“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等省部級獎項。曾獲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女職工”獎章、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趙首軍,1963年3月生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現為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三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民族地區的教育工作。近年來,主要在“三農三牧”方面進行學術研究。主持或參與多項課題研究,撰寫多篇論文。 王佳銳,1976年11月生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管理學碩士,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管理”品牌專業成員,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管理”精品課程主要成員,內蒙古自治區“管理學”精品課程主要成員。目前正致力于企業組織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中小企業成長等研究。主講“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學”“招聘與錄用”“企業經營決策模擬”(實驗課)等管理類課程;主持和參與過多項教改和科研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