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二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94783
- 條形碼:9787504994783 ; 978-7-5049-947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二卷 本書特色
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總是因襲相承的,金融學科的存在和發展也必須承上啟下,《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的出版,就是為了讓金融思想學說在中國的存在和發展不致“斷檔”,在考察金融學說在世界各國的存在和發展時中國不致“空白”!栋倌曛袊鹑谒枷雽W說史》不只是向國內人士展示在這個領域發展中前人的所想、所為,而且能夠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國人在這一領域的睿智!栋倌曛袊鹑谒枷雽W說史》共三卷,本卷選擇48位代表人物,梳理其學術思想、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概括其精華,闡述其背景,評價其價值,集中展現了辛亥革命百年來中國金融思想學說發展的歷史。綜觀各代表人物的思想精華,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綜覽理論趨勢,剖析貨幣內核;用力信用建設,確立核心理念;梳理金融機構,警示風險管理;關注貨幣政策,構想工具選擇;透視金融市場,思考企業治理;倡行農業金融,規劃實施路徑;捍衛金融主權,謀求金融安全;呼吁民本金融,竭力金融扶貧;致力學科建設,引領實務作為;梳理金融歷史,萃取智慧啟示。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二卷 內容簡介
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總是因襲相承的,金融學科的存在和發展也必須承上啟下,《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的出版,就是為了讓金融思想學說在中國的存在和發展不致“斷檔”,在考察金融學說在世界各國的存在和發展時中國不致“空白”。《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不只是向國內人士展示在這個領域發展中前人的所想、所為,而且能夠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國人在這一領域的睿智!栋倌曛袊鹑谒枷雽W說史》共三卷,本卷選擇48位代表人物,梳理其學術思想、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概括其精華,闡述其背景,評價其價值,集中展現了辛亥革命百年來中國金融思想學說發展的歷史。綜觀各代表人物的思想精華,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綜覽理論趨勢,剖析貨幣內核;用力信用建設,確立核心理念;梳理金融機構,警示風險管理;關注貨幣政策,構想工具選擇;透視金融市場,思考企業治理;倡行農業金融,規劃實施路徑;捍衛金融主權,謀求金融安全;呼吁民本金融,竭力金融扶貧;致力學科建設,引領實務作為;梳理金融歷史,萃取智慧啟示。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二卷 目錄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二卷 作者簡介
曾康霖,四川瀘縣人,出生于1935年11月8日。解放后從事過幾年稅務工作。L956年考入四川財經學院財政與信貸專業深造,1960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曾任金融系主任,現任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授、金融學博士生導師,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金融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金融學會副會長,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長期從事金融教學研究工作。出版的專著有:《金融理論問題探索》(1984年出版,獲四川省政府優秀著作獎)、《資產階級古典學派貨幣銀行學說》(1985年出版,獲四川省政府優秀著作獎)、《貨幣流通論》(1987年出版,獲人民銀行總行優秀著作獎)、《資金論》(1990年出版,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利息論》(1991年出版,獲國家教委優秀著作獎)、《信用論》(1993年出版,1998年獲國家級優秀著作獎)、《金融實際問題探索》(1994年出版)、《銀行論》(1997年出版)、《金融理論與實際問題探索》(1997年出版)、《經濟金融分析導論》(2000年出版)、《金融經濟學》(2002年出版)、《虛擬經濟:經濟活動新領域》(2003年出版)。此外,主編全國高校金融類本科教材《貨幣銀行學》、《銀行經營管理學》(獲全國高校金融類優秀教材獎),以及研究生類教材《金融學教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研究》,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撰寫了不少論文,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金融高層次人才--博士和碩士。為我國金融教育、金融學科建設及推動金融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20世紀80年代,連續三年被四川省成都市評選為勞動模范,1990年獲首屆國家級優秀教育成果獎,1993年被評為人民銀行系統優秀教師,1996年被授予人民銀行系統勞動模范稱號,1997年再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曾康霖,四川瀘縣人,出生于1935年11月8日。解放后從事過幾年稅務工作。L956年考入四川財經學院財政與信貸專業深造,1960年畢業后留校任教。曾任金融系主任,現任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授、金融學博士生導師,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金融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金融學會副會長,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長期從事金融教學研究工作。出版的專著有:《金融理論問題探索》(1984年出版,獲四川省政府優秀著作獎)、《資產階級古典學派貨幣銀行學說》(1985年出版,獲四川省政府優秀著作獎)、《貨幣流通論》(1987年出版,獲人民銀行總行優秀著作獎)、《資金論》(1990年出版,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利息論》(1991年出版,獲國家教委優秀著作獎)、《信用論》(1993年出版,1998年獲國家級優秀著作獎)、《金融實際問題探索》(1994年出版)、《銀行論》(1997年出版)、《金融理論與實際問題探索》(1997年出版)、《經濟金融分析導論》(2000年出版)、《金融經濟學》(2002年出版)、《虛擬經濟:經濟活動新領域》(2003年出版)。此外,主編全國高校金融類本科教材《貨幣銀行學》、《銀行經營管理學》(獲全國高校金融類優秀教材獎),以及研究生類教材《金融學教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研究》,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撰寫了不少論文,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金融高層次人才--博士和碩士。為我國金融教育、金融學科建設及推動金融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20世紀80年代,連續三年被四川省成都市評選為勞動模范,1990年獲首屆國家級優秀教育成果獎,1993年被評為人民銀行系統優秀教師,1996年被授予人民銀行系統勞動模范稱號,1997年再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劉錫良,四川自貢人,出生于1956年,1978年至1985年、1993年至1996年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原四川財經學院)貨幣銀行學專業,先后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為長江學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系主任,現任中共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委員、校長助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98-2004),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和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應用經濟學組成員,中國金融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目前主要從事貨幣銀行理論與政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劉錫良教授擅長于貨幣銀行理論與政策,尤其在中央銀行理論、貨幣政策及金融監管等方面有著精深的學術造詣。主持科研項目有: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課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中國人民銀行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多項。在《金融研究》,《經濟學家》、《經濟學動態》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10多部!吨袊斦泿耪邊f調配合研究》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經濟學)”二等獎和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其他科研成果獎10多項。
繆明楊,重慶江津人,出生于1960年8月。經濟學博士,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金融學、金融史教學研究,F任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副館長,主管西南財經大學貨幣證券博物館。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中國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錢幣學會理事、成都市政協委員。
獨著《中國近現代政府舉債的信用激勵、約束機制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臺灣碩亞數碼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版)。合著《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政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1996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川陜革命根據地貨幣史》(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2005年三等獎)。主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近代信用制度研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金融國際化中的風險防范與金融安全研究》等課題。合作編著普通高等學校金融類“九五”規劃重點教材《中國金融簡史》。參撰《中國金融百科全書》、《中華金融辭庫》等大型金融辭書。參編《貨幣金融學》、《貨幣金融學解讀》等教材。在《中國錢幣》、《社會科學》、《經濟評論》、《世界經濟研究》、《財經科學》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宋代紙幣政策初探》1997年獲四川省錢幣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宋代紙幣發行準備金述略》1997年獲中國改革成果通報編審委員會、紅旗出版社優秀改革理論成果獎。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