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希臘古風詩教考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91511
- 條形碼:9787301291511 ; 978-7-301-29151-1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希臘古風詩教考論 本書特色
《希臘古風詩教考論》考論的核心問題是:在古風希臘,詩如何承載文化的高理想,成為高形式的教育?這種意義上的“詩教”與其它社會和政治制度的關系如何?考論的出發(fā)點是:古希臘人關于“教育”的思想統(tǒng)攝于paideia這一概念,而*初paideia泛指“文化”的傳承,并不特指體制化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因此從這種寬泛的意義上理解,paideia實質(zhì)上是一種“人文教育”,以實現(xiàn)一種文化的高理想,賡續(xù)人文傳統(tǒng)為旨歸,而非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鵠的。以此觀之,古希臘人無疑將詩人(尤其是荷馬與赫西奧德)視為較早出現(xiàn)也是崇高的“教育家”。后起的教育者,舉凡智術師、演說家和哲學家無一不以“詩的教育”為參照,作為角勝的對象。直到古典時期,智術師與哲學家才創(chuàng)設了專門的學園,修辭教育與哲學教育漸趨完善,成為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模式。 《希臘古風詩教考論》考論的核心問題是:在古風希臘,詩如何承載文化的高理想,成為高形式的教育?這種意義上的“詩教”與其它社會和政治制度的關系如何?考論的出發(fā)點是:古希臘人關于“教育”的思想統(tǒng)攝于paideia這一概念,而*初paideia泛指“文化”的傳承,并不特指體制化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因此從這種寬泛的意義上理解,paideia實質(zhì)上是一種“人文教育”,以實現(xiàn)一種文化的高理想,賡續(xù)人文傳統(tǒng)為旨歸,而非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鵠的。以此觀之,古希臘人無疑將詩人(尤其是荷馬與赫西奧德)視為較早出現(xiàn)也是崇高的“教育家”。后起的教育者,舉凡智術師、演說家和哲學家無一不以“詩的教育”為參照,作為角勝的對象。直到古典時期,智術師與哲學家才創(chuàng)設了專門的學園,修辭教育與哲學教育漸趨完善,成為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模式。
本書涉及的古風詩教,時段上啟自公元前八世紀的史詩詩人赫西奧德,下限為前五世紀早期的抒情詩人。*章“引論”澄清paideia的概念,梳理“詩教”在古希臘教育史上的位置;第二至第三章從“詩教的觀念”角度,分別討論哲學教育和修辭演說教育如何與詩教鼎足而立,以及古風詩教的源頭赫西奧德《神譜》,檢視這位古風詩人如何塑形詩教,并呈現(xiàn)“詩人教育家”的原型。第第四至第六章從“詩教的施行”角度,進行三項個案研究,分別為赫西奧德的《農(nóng)作與時日》里的農(nóng)人教育、梭倫與雅典城邦的公民教育、特奧格尼斯與會飲上的貴族教育,從三位詩人具體的歷史和社會處境出發(fā),并結合其所屬的特殊的詩歌傳統(tǒng),來探究“詩教”如何在具體的表演場合上運作,詩歌如何借助表演與“智慧”傳達的緊密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其教育功能,以及詩教與城邦政治生活之間的關系。
希臘古風詩教考論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考論的核心問題是:在古風希臘,詩如何承載文化的*高理想,成為*高形式的教育?這種意義上的“詩教”與其它社會和政治制度的關系如何?考論的出發(fā)點是:古希臘人關于“教育”的思想統(tǒng)攝于paideia這一概念,而*初paideia泛指“文化”的傳承,并不特指體制化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因此從這種寬泛的意義上理解,paideia實質(zhì)上是一種“人文教育”,以實現(xiàn)一種文化的*高理想,賡續(xù)人文傳統(tǒng)為旨歸,而非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鵠的。以此觀之,古希臘人無疑將詩人(尤其是荷馬與赫西奧德)視為*早出現(xiàn)也是*崇高的“教育家”。后起的教育者,舉凡智術師、演說家和哲學家無一不以“詩的教育”為參照,作為角勝與超越的對象。直到古典時期,智術師與哲學家才創(chuàng)設了專門的學園,修辭教育與哲學教育漸趨完善,成為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模式。 本書涉及的古風詩教,時段上啟自公元前八世紀的史詩詩人赫西奧德,下限為前五世紀早期的抒情詩人。**章“引論”澄清paideia的概念,梳理“詩教”在古希臘教育史上的位置;第二至第三章從“詩教的觀念”角度,分別討論哲學教育和修辭演說教育如何與詩教鼎足而立,以及古風詩教的源頭赫西奧德《神譜》,檢視這位古風詩人如何塑形詩教,并呈現(xiàn)“詩人教育家”的原型。第第四至第六章從“詩教的施行”角度,進行三項個案研究,分別為赫西奧德的《農(nóng)作與時日》里的農(nóng)人教育、梭倫與雅典城邦的公民教育、特奧格尼斯與會飲上的貴族教育,從三位詩人具體的歷史和社會處境出發(fā),并結合其所屬的特殊的詩歌傳統(tǒng),來探究“詩教”如何在具體的表演場合上運作,詩歌如何借助表演與“智慧”傳達的緊密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其教育功能,以及詩教與城邦政治生活之間的關系。
希臘古風詩教考論 目錄
版本說明 ix
**章 “古風詩教”引論 1
**節(jié) ΠΑΙΔΕΙΑ 1
第二節(jié) “詩人之教”與“哲人之教” 8
第三節(jié) “古風詩教”:問題與思路 16
第二章 *高教育之爭——哲學、智術與詩的分合 34
**節(jié) 哲學教育抑或智術教育 34
第二節(jié) “詩與哲學的古老紛爭” 46
第三節(jié) 哲學——*高的“繆斯之藝” 62
第三章 詩人、先知與王者——“教育家赫西奧德”考論 79
**節(jié) 詩人與先知 79
第二節(jié) “詩言真” 93
第三節(jié) 詩言與辭令的分野 103
第四節(jié) 詩的頌贊 114
第四章 田間的詩教——《勞作與時日》與“正義”的踐行 127
**節(jié) “教誨詩” 127
第二節(jié) “兄弟間的爭端” 134
第三節(jié) 從頌贊到教誨 149
第四節(jié) 踐行“正義” 165
第五章 立法者的詩教——梭倫詩篇與“良序”的重建 178
**節(jié) 三重身份 178
第二節(jié) 立法者-詩人 190
第三節(jié) 失序的城邦 208
第四節(jié) 重建“良序” 216
第六章 會飲上的詩教——《特奧格尼斯詩集》與“美德”的養(yǎng)成 230
**節(jié) 會飲詩歌 230
第二節(jié) 特奧格尼斯的印章 237
第三節(jié) “美德”是否可教? 255
第四節(jié) 養(yǎng)成“美德” 263
結 論 283
附錄一 《神譜》序詩譯注290
附錄二 漢譯梭倫詩殘篇及古人評述314
附錄三 《特奧格尼斯詩集》漢譯簡注337
參考文獻441
希臘古風詩教考論 作者簡介
張巍,現(xiàn)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西方古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思想史和古希臘文字,目前正在研究古希臘詩歌與詩教問題。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經(jīng)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