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文人故事 本書特色
杭州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同時擁有西湖、西溪的秀美和錢塘江潮的壯美。但更重要的是,在這里,山水與城市互相依偎,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歷史文化的核心正是人。不管是袁枚說的“江山也要偉人扶”,還是郁達夫說的“江山也要文人捧”,歷史上走過無數杰出的人物,他們留下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精神,不斷豐富著杭州的文化內涵,沉淀積累,氤氳彌漫,*后都化作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 城與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何兆泉著的《文人故事/南宋皇城記憶》寫了與南宋皇城有關的若干文人故事,顯然只是話題討論的開始。城市是文明的標志。人們選擇城市,則是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人故事 內容簡介
都說“錢塘自古繁華”,但杭州的真正崛起是隋唐以后的事。杭州這個地名就始于隋,大運河貫通南北,從此將杭州與全國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經過唐朝的鑿井引水,吳越國的城市擴建和興修海塘,北宋的浚湖筑堤,數百年間,杭州終于讓江、河、湖、海全部為我所用,從僻在一隅的山中小縣發展成為經濟繁庶、人口眾多、風景秀美的江南名郡。 當然,歷史上對杭州發展影響*大的莫過于南宋。在中國古代史上,南宋是一個打上了特殊烙印的王朝,一方面傷心南渡,背負著偏安政權的沉重負擔,另一方面背山面海,競開辟出登峰造極的文化新局。紹興八年( 1138),南宋正式定都杭州。于是,杭州再從江南名郡一躍成為王朝的中心。這是“天下首善之地”,是舉國風化之始,是皇帝朝宗之所,是中央部署之域,是禁軍駐扎之根本,是四方人才的淵藪,是商賈云集的要區,是百姓安居的樂土。正因為這次****的歷史機遇,杭州一舉奠定了它作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的重要基礎;仡櫬L的發展進程,人們終于發現,原來溫婉的杭州從來都是開放大氣和多元包容的,因此它能夠從小縣變為都城,從邊緣走向中心! 『贾菔且蛔衿娴某鞘校瑫r擁有西湖、西溪的秀美和錢塘江潮的壯美。但更重要的是,在這里,山水與城市互相依偎,自然與人文融為一體。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歷史文化的核心正是人。不管是袁枚說的“江山也要偉人扶”,還是郁達夫說的“江山也要文人捧”,歷史上走過無數杰出的人物,他們留下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精神,不斷豐富著杭州的文化內涵,沉淀積累,氤氳彌漫,*后都化作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 城與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這本小書寫了與南宋皇城有關的若干文人故事,顯然只是話題討論的開始。城市是文明的標志,人們選擇城市,則是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有理由期待,杭州能夠不負歷史、不負將來,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文人故事 目錄
錢塘又出狀元郎
易退難進勵風俗
斯文留與后人傳
愛國詩人陸游
誰令騎馬客京華
當年交友傾一時
晚節之爭有公論
曠古才女李清照
金石姻緣終成空
流寓江南托余生
易安心事岳王知
石湖居士范成大
策馬風流少年郎
風景如舊今非昨
石灰橋畔石湖居
誠齋先生楊萬里
三度立朝偉丈夫
臨安結社魁文士
處處山川怕見君
將門之后張镃
清河郡王賜京華
將軍家世出矅儒
天下園林屬南湖
一介布衣姜夔
博通文藝負盛名
可憐投老客長安
除卻西湖但憶君
南宋畫院四大家
云里煙村雨里灘
薪火相傳暗門劉
殘山剩水看馬夏
文人故事 節選
《文人故事/南宋皇城記憶》: 南渡冠冕張九成 張九成(1092-1159),字子韶,自號橫浦居士,又稱無垢居士。他生長于杭州,其自賦詩云:“嗟余之生兮,西湖之濱。煙云為家兮,風月為鄰。”故南宋時人稱張九成是“武林人”,“肄業鄉里,宣和末,居清湖中。時東西兩岸,居民稀少,白地居多”?梢娝幼『贾萸搴优稀G搴,清代以來俗稱運司河,后又稱浣紗河,如今早已湮塞不聞! 埦懦杉揖城遑,但不喜經商營生,唯以讀書為樂。后來寓居鹽官(今屬浙江海寧),在村落間以教書為業,養親持家。承累世業儒的家風家訓,張九成在艱難困苦中脫穎而出,成為南宋**代學人中的佼佼者。紹興二年(1132),他考取狀元,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此外,他作為南渡名儒,下啟陸王一脈,于宋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前與權臣秦檜不合,謫居南安軍(江西大余)大庾嶺下十數年,致使事功不顯。及其死后,朱熹批評其學說“陽儒而陰釋”,從此偏見流行。這導致錢塘張九成的身后聲名逐漸沉寂,關于他與臨安的種種因緣,也極少被人說起.幸運的是,傳世文獻仍留下了時人對張九成的公允評價。岳飛之孫岳珂就對張九成大加贊頌,其謂: 先生道德風誼。文章氣節,卓為南渡冠冕。接中朝諸老之派,開終學典型之宗。富貴不淫,流落無悔,正誼自信。全名爛然,炎興而來一人而已! ″X塘又出狀元郎 張九成天資穎悟,六歲開始識字讀書,八歲默誦六經,十歲已能寫漂亮文章,在同輩人中特立獨出。宋徽宗政和中,張九成求學于杭州州學。時任州學教授黃珪循循善誘,堪稱名師,北宋*后一位狀元即杭州人沈晦,正是黃珪座下的得意門生。張九成對黃珪教授十分敬服,這也影響到張氏一生以弘揚師道、愛才養育為無限樂事! ⌒湍觊g,張九成負笈汴京,進入*高學府太學,很快就在京師嶄露頭角。當時有權貴致禮張九成,有意結交援引,但張九成力辭不受,不愿為茍取富貴而依附豪門,喪失讀書士子的獨立人格。崇寧以降,宋廷科舉取士專崇王安石新學,張九成則堅持“學者貴于自得而躬行,可以為天下國家用”,批評王學穿鑿附會,由此在科場連連失利。更糟糕的是,同鄉兼同門沈晦中狀元后兩年,自詡“豐亨豫大”的北宋王朝就在“靖康之變”中轟然崩塌。張九成不得不乘舟返回江南,繼續在村落間做他的教書匠,生活仍舊一貧如洗! 〉鹊节w構做了皇帝,南宋王朝為了招徠人才,在狼狽南渡的形勢下很快恢復了科舉考試。紹興元年(1131)又值省試之年,張九成報名參加了兩浙路的考試并考了**名。次年春天,宋高宗在杭州親試進士,以內外時事出題。*終,張九成以策問答對忠鯁可嘉,被皇帝擢為狀元。狀元策以“禍亂之作,將以開圣人”開篇,上及兩宮,下及閹宦,毫無避忌。通篇以“規模遠大”為主旨,直諫高宗須以剛大為心,“謹用人,明賞罰,以收天下之心”,“遠閹寺,親儒臣,以成就規模之大”,縱橫捭闔,氣象宏偉,讀之令人感奮不已。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