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20世紀中國審美價值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339012
- 條形碼:9787533339012 ; 978-7-5333-390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中國審美價值論研究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審美價值論研究》主要內容包括梁啟超:追求“不有之為”的人生,王國維:人生痛苦“解脫”之道,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拯救,胡適:“致用即真理”的追求,魯迅:呼喚“摩羅詩人,馮友蘭:“理境交融”的審美之途,李澤厚:“以美啟真,以美儲善”的探求,世紀末:審美價值論的困惑與突圍,等。
20世紀中國審美價值論研究 目錄
**章 梁啟超:追求“不有之為”的人生
**節 梁啟超審美價值觀的形成
第二節 梁啟超審美價值觀的特征
第三節 梁啟超審美價值觀的本質
第四節 梁啟超審美價值觀的評析
第二章 王國維:人生痛苦“解脫”之道
**節 王國維審美價值觀發生論
第二節 王國維審美價值觀特征論
第三節 王國維審美價值觀本質論
第四節 王國維審美價值觀之價值
第三章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拯救
**節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生成論
第二節 蔡元培美育與審美的關系論
第三節 蔡元培美育與教育的協同論
第四章 胡適:“致用即真理”的追求
**節 胡適審美價值致用論
第二節 胡適審美價值工具論
第三節 胡適審美價值進化論
第四節 胡適審美價值之價值
第五章 魯迅:呼喚“摩羅詩人
**節 魯迅審美價值發生論
第二節 魯迅審美價值特征論
第三節 魯迅審美價值本質論
第四節 魯迅審美價值之價值
第六章 馮友蘭:“理境交融”的審美之途
**節 馮友蘭審美價值發生論
第二節 馮友蘭審美價值構成論
第三節 馮友蘭審美價值特征論
第四節 馮友蘭審美價值論的反思
第七章 李澤厚:“以美啟真,以美儲善”的探求
**節 李澤厚審美價值發生論
第二節 李澤厚審美價值特征論
第三節 李澤厚審美價值本質論
第四節 李澤厚審美價值之價值
第八章 世紀末:審美價值論的困惑與突圍
……
20世紀中國審美價值論研究 節選
《20世紀中國審美價值論研究》: 審美價值作為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指的是客體事物能夠滿足主體的審美需要,使審美主體得到審美愉悅的作用和意義。按照馬克思的哲學價值理論,審美價值表現為審美客體與主體間關于美的信息的因果性同構,更進一步,這種“因果性同構”的信息表現為客體對主體作用與影響而產生的功能、效應,并形成人的超越性、理想性、目的性,指向人的發展目標。由此,在主客體關系的意義層面上,審美價值的形態特征表現為客觀性和主觀性兩個方面。 審美價值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不僅表現在審美價值的生成與客體的形狀屬性有關,更重要的是因為作為審美主體的人的審美需要具有客觀規定性,并非人的主觀隨意性所能決定。審美需要是審美價值形成的前提。主體需要的客觀性,本質上是人的存在、生存、發展及其條件的客觀性反映,是人的本質和本性的客觀性表現。人的需要,無論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自然的還是社會的,物質的、精神的還是物質一精神綜合的,在根本上都同人的社會存在相聯系,因此它有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和必然性。價值的客觀性,正是以揭示主體的具體歷史客觀性為依據的。 審美價值也具有主觀性。從微觀來看,審美價值的生成,如果以個人為主體,則個體的審美需要是豐富多彩的;同時,審美價值必須通過個體的感受體驗評價才能被掌握,在這一過程中,個體的感知、情感、想象、理性等心理活動極為活躍,具有個體獨特性。審美過程中的感知、情感、想象、理性等主體心理活動構成了審美價值精神實踐活動的特質,表現為審美價值的主觀性。20世紀中國審美價值論的發生也表現為兩大形態類型:一類是注重審美價值的客觀性,即強調審美活動對于審美主體、社會現實的改良意義;另一類是注重審美價值的主體性,強調審美活動作為一種精神實踐活動的現實超脫性和無功利性。當然,兩種形態類型的劃分不是絕對的,任何一種審美價值的發生都不可能只拘囿于一種屬性范圍,而是表現為以某一種形態特征為主。具體到梁啟超的審美價值觀,其形態特質屬于注重審美價值的客觀性一類。注重審美價值的客觀性,這在梁啟超的美學論述中主要體現為民族性立場、人文性關懷、情感性訴求三個方面。 ……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