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光華思想政治教育論壇.2017 總第八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33434
- 條形碼:9787550433434 ; 978-7-5504-33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華思想政治教育論壇.2017 總第八輯 內容簡介
本書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理論、哲學、政治學、社會主義文化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思想政治工作等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學術探討。收錄了《“7·26重要講話精神專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文章。
光華思想政治教育論壇.2017 總第八輯 目錄
建設文化小康,更好順應人民新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分析
在歷史新階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信實現中國夢
從決勝全面小康的視角看當前我國農村的發展思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7·26”講話精神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邏輯轉換研究
“美好生活”的一種解讀
第二篇 馬克思主義理論
關懷倫理學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反思
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中國知識分子問題
文化工業與人的“快樂”——對《啟蒙辯證法》中文化工業批判理論的思考
馬克思、恩格斯城鄉關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馬爾庫塞的兩種需要理論及其現實意義
第三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中國經濟增長現狀、機制與前景
淺析我國霧霾治理中公眾參與的困境與路徑優化
中西方核心價值觀大眾化路徑比較探析
第四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知識一素質一能力”目標達成度的“思政課”教學方法探析
自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改進探究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底色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分析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管理體制創新的探索
紅色文化教學實踐基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以學生活動為載體的形勢政策課堂教育延伸——西南財經大學“時政大賽”工作案例分析
意識形態話語權與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研究綜述
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建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發展的途徑探究
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創新
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意識形態建設新思路研究——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7·26”講話精神例
光華思想政治教育論壇.2017 總第八輯 節選
《光華思想政治教育論壇(2017 總第8輯)》: 一、新的階段性特征與當前我國農村發展的主要任務 放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歷史大視野中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不變與變的統一。一方面,總的來說,當前我國的兩大基本國情并沒有變。其一,我國仍然是世界上*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點直到現在也沒有變。其二,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點也沒有變。這兩點沒有變就表明今天我國仍然有許多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那種因發展水平落后而存在的問題,如貧困問題、生產效率低下問題,等等。另一方面,我國在很多領域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經濟總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我國的工業化已經進入中后期,不少領域的技術進入了世界前列甚至領先。截至2016年年末,中國城市人口數為7929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7.35010,農村人口數為5897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2.65%。①我國的城市人口已經超越了農村人口,農業社會、農村社會迅速向工業社會、城市社會轉變。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當前我國的農村發展實際上面臨著一些非常復雜的事情,既有因總體上依然落后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因工業技術的發展、城市社會的推進而出現的新任務。綜合觀之,我國當前推進農村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推進精準扶貧,切實解決農村因發展落后而導致的貧困問題。無論哪個國家,貧困問題都是制約本國發展的重要因素。貧困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發展水平落后導致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卻又是決勝全面小康中*核心的問題。換言之,只有徹底解決了農村的貧困問題,我國決勝全面小康的任務才可能真正完成。這就是為什么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以來,我國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都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原因。可以說,是否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切實解決農村因發展落后而導致的貧困問題,其成敗的關鍵在于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推進。 第二,大力提升農村、農業的生產力水平,推進農業的現代化。由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工業、信息等技術的迅速發展,農業部門與工業部門的技術差距日益拉大,農村與城市的技術差距日益拉大,這種不斷拉大的技術差距逐漸成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阻力。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能單獨地就農村談農村、就農業談農業,而是要把整個社會整合起來,實行全社會技術融合。所以,如何提升農村、農業的技術水平,使農業的技術水平與我國當前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這也是當前我國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第三,推進農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農村農業的發展能夠滿足我國工業、城市社會推進過程中對農村及農產品不斷變化的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工業、城市的任務,也是農業、農村的任務。2017年,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在湖南精細農業基地調研座談會上指出,必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改革深水區,促進我國農業轉型升級,以使農產品的供給結構適應市場需求。①農業、農村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之后對農業、農村產生了新的需求。例如,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以前只求農產品量的多少,人民能夠吃飽就行,而現在日益重視農產品的品質,對有機、綠色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于農村的需求,農村以往只是作為一個農產品的生產地,或者只是部分城市人逢年過節時必須回的老家,而現在人們卻日益希望農村能成為一個休閑旅游的目的地、農業生活的體驗地、傳統文化的保存地。這些不斷變化的新需求要求我國農村農業的發展必須調整思路,故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農村、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