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瓦爾登湖 本書特色
梭羅著高格譯的《瓦爾登湖(純美珍藏版)》中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這是一本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書,讀著它,讀者會自然感覺到心靈的純凈,精神的升華。美國批評家伊拉·布魯克說:“在過去一百年里,《瓦爾登湖》已經成為美國文化中純潔天堂的同義詞!弊x《瓦爾登湖》,正如赫胥黎所言,我們的生活也就更充實、更有意義、更有趣味。
瓦爾登湖 內容簡介
全書以春天開始,歷經夏、秋、冬,又以春天結束,完成一個生命的輪回,終點又是起點,生命復蘇。文中分析生活、批判習俗處,語出驚人,字字閃光,見解獨到,發人深思;描繪景物處,語言優美、細致,如湖水之清澈透明,山林之茂密蒼翠。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于春天,對于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繪。這里有大自然給人的澄凈空氣,有潺潺溪流,有鳥的歡歌,而無工業社會帶來的環境污染。閱讀本書,你不僅會感覺到心靈的純凈,精神的升華,還能學習動植物學知識和廣博的人文、地理、歷史知識,體會行云流水中振聾發聵的思想。品味生命哲理,增長人生智慧,感受自然和生命之美。
瓦爾登湖 目錄
生活之地,緣何生活
閱讀
傾聽
寂寥
來訪者
豆田
村子
湖
貝克田莊
更高的規律
與鳥獸為鄰
室內取暖
原住民;冬天的訪客
冬季鳥獸
冬日瓦爾登
春日
結語
瓦爾登湖 節選
豆田
這時,我已經種下的豆子,如果一行行加起來的話,總共有7英里長。它們急等著我去松土鋤草呢,因為*后一批豆子還沒種,而**批種的已經長很高了,實在是不能再拖延啦。在赫拉克勒斯眼里,這種活計不過是區區小事,而我卻做得如此投入而又有自尊心,不過,我并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有什么意義。漸漸地,我愛上了這一行行豆子,盡管我并不需要這么多。因為它們,我愛上了我的土地,于是,我像安泰一樣,獲得了無窮的力量。可是,我為何非要種豆子呢?只有老天才知道。整個夏季,我都高高興興地忙碌著——讓豆子在這一塊大地的表層上生長,以前它上面只長洋莓、黑莓和狗尾草之類,還有甜甜的野果和漂亮的花兒。從豆子身上我學到了什么,從我身上豆子又學到了什么呢?我喜愛它們,給它們松土鋤草,從早到晚照料它們;我一整天就做這些工作。它的葉子又寬又大,非常漂亮。露水和雨水是我的助手,潤濕了干燥的泥土;土壤中又含有肥料,不過大部分泥土都是貧瘠而枯竭的。害蟲、冷天,尤其是土撥鼠,它們是我的敵人。我一英畝豆子的四分之一都被土撥鼠吃掉了。可是我哪有權利清除狗尾草這一類的植物,摧毀它們從古時就有的百草園呢?幸好剩下的豆子很快就能茁壯成長了,有足夠的能力去對付新的敵人。
如今,我依然清楚地記得,4歲那年我從波士頓搬到現在的家鄉時,曾穿過這片森林和這塊土地,還去過湖邊。這是銘記在我的腦海中的*早的情景之一。今天晚上,在這同一片湖水上響起了我的笛聲。松樹依舊聳立在那兒,年紀比我還大呢;或者,有些松樹已經被砍伐了,留下的樹根就被我用來做飯,而周圍又長出了新的松樹,使新一代人將來能看到另一番景象。在這片牧場里,幾乎完全一樣的狗尾草又在同一叢多年老根上長出來了,我甚至*終還為自己童年夢境里絕美的風景披上了一件新衣。要想知道我重回這里之后所造成的影響,就瞧瞧這些豆子葉、玉米的尖葉和土豆藤吧。
我耕種的土地大約有兩英畝半。這塊地大概15年前才被開墾出來,我在這兒掘出的樹根有兩三考得,我什么肥料都沒施過。不過這個夏天,我鋤地的時候還挖出了一些箭頭,可見早在白人開墾前,曾有一個現在已經滅絕的古老民族居住在這里,還種過玉米和豆子呢。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為了獲取好的收成,已經把土地的肥力都耗盡了。
在任何一只土撥鼠或松鼠從大路上穿過之前,或者太陽還沒有升上那片矮橡樹林,到處都是露水的時候,我已經開始在豆田里忙碌了,拔掉那些亂七八糟的雜草,并用泥土蓋住它們。盡管不少農夫都不認可我的做法,可我還是勸告各位,*好在露水沒干的時候就做完所有的活兒。一大早,我就光著腳板下地勞動了,像一個造型藝術家似的,在滿是露水的碎沙土上擺弄泥巴;等到太陽升得老高,我的腳就會被曬得起泡。在陽光下,我給豆子地鋤草松土,在滿是黃砂礫的岡地上,在那一行行15桿長的綠油油的豆苗叢中慢慢地來回走著。豆子地的一頭與矮橡樹林相接,我經常會去那個林子里休息;另一頭連著一塊黑莓地,我每走一個來回,都能發現那青綠的漿果的顏色又更深了一點。我除掉雜草,將新鮮的泥土培在豆苗莖稈的周圍,以幫助我種的作物長得更好,使這片黃土地不用苦艾、蘆管和狗尾草,而用豆葉和豆花來抒發它盛夏的幽情——這正是我每天的工作。我干活特別慢,因為我既沒有牛馬、雇工或孩童的幫助,也沒有改良過的農具,不過我也因此與豆子更親密了。用手勞動,即使到了做苦力的程度,也許還算不上是浪費時光的*差方式吧。這其中包含著一個永不磨滅的真理,在學者眼里,它富有古典哲學的意味。比起那些穿過林肯和維蘭德,向西前往沒有人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旅行者們,我就是一個agricola laboriosus。他們優哉游哉地坐在馬車上,雙肘放在膝蓋上,韁繩像花飾一樣松松地垂著;而我則是守著自己的家宅,成天在土里勞作的勤勞農夫。不過,他們很快就看不見也想不起我的家園了。因為在很長一段大路上,兩邊被耕種了的土地僅有我這一塊,他們當然會特別注意。有時,在這塊地里干活的人,能聽到那些旅行者說的話,其實并不是對他說的,他們評論著:“豆子種得太晚啦!豌豆也種晚啦!”——因為當別人都開始鋤草松土了,我卻還在播種——可我這個半路出家的農民根本沒想過這些問題!斑@些作物,我的孩子,是喂牲口的,是飼料作物!”“他就住這兒嗎?”那個戴著黑帽子,穿著灰上衣的人問;那一臉嚴肅的農民喝住他那匹聽話的老馬,問我:“在這里干什么?怎么不在犁溝里施點肥?”隨后他提出,我應該撒點細碎的垃圾末子,或者其他的任何廢料,甚至草木灰,或者灰泥?墒牵@兒的犁溝僅有兩英里半長,我只有一把用來代替馬的鋤頭,干活全靠一雙手——我一向都對馬車和馬很反感——而有細碎的垃圾末子的地方又離這兒太遠。隨著轔轔的車輪聲,一些結伴出游的人從我的豆子地旁經過,他們大聲嚷嚷著把這塊地同他們一路上看到的田地做比較,這使我了解到自己在農業世界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原來,科爾曼先生的報告里根本就沒提過這塊地。不過,順便說一下,在那些更荒涼的、未經人類開墾的土地上,大自然生產了谷物,可是哪有人去估算它們的價值呢?倒是曾有人細心地稱過英格蘭干草的重量,還一一計算過它的濕度,以及其中硅酸鹽和碳酸鉀的含量。然而,在所有的山谷、洼地、牧場和沼澤地里,都長著豐富而種類繁多的谷物,只不過沒人去收割而已。至于我的豆子地,似乎正好介于野地與開墾的土地之間;就像有的國家是開化的,有的是半開化的,還有一些是野蠻的,我的土地就屬于半開化的地,不過這并不包含壞的意思。我種的豆子都高高興興地回到野生的原始狀態中,我的鋤頭還為他們演奏了牧歌。
……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