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菜根譚詮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805659
- 條形碼:9787552805659 ; 978-7-5528-0565-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菜根譚詮解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傅氏一醫家,治身病有術,治國無方,其得《菜根譚》,直認作治世良方,救國藥石,故捐養病之資,藉為播道之助,刊行分發,以利于世。
菜根譚詮解 內容簡介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身、處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釋、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體驗為一爐,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辭雋永,對仗工整,思想內涵豐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自問世以來,便廣為傳刻,傳世版本眾多。
菜根譚詮解 目錄
1.金玉人品烈火中煉
2.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執
3.時時檢點學問真諦
4.念慮只差毫厘人品直判天淵
5.是非邪正不可遷就利害得失不可分明
6.淡泊之守須過濃艷鎮定之操須經紛紜
7.持身如泰山九鼎應事若流水落花
8.完得心之本盡得世之道
9.面上掃開干層甲胸中滌去數斗塵
10.融得偏私消得嫌隙
11.和氣致祥喜神多瑞
12.凈從穢生明從晦出
13.不忍傷殘勿容貪冒
14.欺人愧赧失志晚悲
15.枕席上參勘心體飲食中請練世味
16.臨小事如臨大敵坐密室若坐通衢
17.閑中先檢點靜里密操持
18.以恬養智以重持輕
19.撥開世上塵氛消卻心頭鄙吝
20.彩筆描空小受染利刀割水不留痕
21.一念常惺避弓矢纖塵不染解天羅
22.濃天淡久大器晚成
23.能察能不察之謂明能勝能不勝之渭勇
24.禍起玩忽之人功敗細微之事
25.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
26.世人以心愜處為樂達士以心拂處為樂
27.不作垢業不立芳名
28.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
29.風息時休起浪岸到處便離船門
30.無事如有事時提防有事如無事時鎮定
31.肝腸煦若春風氣骨清如秋水
32.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
33.少年當抑躁心老人當振惰氣門
34.眾人憂樂以情君子憂樂以理
35.心事天青日白才華玉韞珠藏
36.忙于閑暇之時放于收攝之后
37.貧賤所難難在用情
38.做人一味率真蹤跡雖隱還顯
39.背后防射影之蟲面前有照膽之鏡
40.心體澄澈天下無可厭之事
41.寧以風霜自挾毋以魚鳥親人
42.做人要脫俗不存矯俗之心
43.夢里懸金佩玉睡雖真覺后假
44.癡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
45.密則神氣拘逼疏則天真爛漫
46.事事用意意反輕事事忘情情反重
47.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
48.志士當猛奮翼達人宜早回頭
49.至人常若無若虛盛德多不矜不伐
50.人之有生也太倉之粒米
51.地闊天高尚覺鵬程窄小
……
求學悟道篇
交際處世篇
克己警示篇
菜根譚詮解 節選
書中精彩語段: 1.金玉人品 烈火中煉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注釋】 事功:事業和功績。履過:走過。典出《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比喻經過危險境地。 【譯文】要想具備那種精金美玉般純潔美好的品德,必須到烈火般的煎熬中去磨煉;要想創立驚天動地的功績,必須從難關里經過拼搏才能成功。 【札記】 “人品”既是與生俱來,又是靠后天影響與修煉。苦難是人生*好的煉爐,古今中外,多少品德高尚者、成就大事業者,無一不是經過苦難的錘煉。在逆境中,人會經受各種考驗與鍛煉,百煉成鋼,成就非凡的意志品質和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在變幻莫測的現實中,努力克制自己痛苦的心緒,正視不如意的命運,經受當前的苦難煎熬,鍛造出自己“精金美玉”般的人品,從逆境中實現“掀天揭地”的事業。 2.昨日之非不可留 今日之是不可執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注釋】 燼:殘余或剩余。 【譯文】 過去的錯誤不能留下,否則,會死灰復燃,塵世間的俗情*終會妨礙已參悟的真理;現在的正確也不要太過執著,太執著了就會變得僵化和形式化,使參悟到的真理變成了貪念。 【札記】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是與非,都是要我們去判斷與取舍的,所以人生才會如此艱難。人生*幸福的時候,莫過于沒有是非、了無牽掛的時候。就如陶淵明厭惡了塵世的是是非非,才淡然地投入到沒有是非計較的大自然的懷抱,并從中尋找到了人生的真趣,寫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名句。 再比如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心胸寬闊,從不斤斤計較。對于冒充他作品的假畫也毫不在乎,從不追究。他對于別人的過錯并不耿耿于懷,也不過分看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才使自己的藝術成就越來越輝煌。 3.時時檢點 學問真諦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慮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注釋】 意氣:任性的情緒。辭色:說過的話或說話時的神態。消息:此處可解釋為真諦。 【譯文】 沒事的時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沒有胡思亂想;做事的時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沒有心浮氣躁;得意順利的時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沒有驕傲自夸;失意的時候就要想想自己有沒有怨結于胸。這樣隨時隨地反省自己,使這些毛病與犯過的錯誤漸漸從多到少,從有到無,這就掌握了做人的真諦。 【札記】 “做事先做人”,這句話是很古老的一句話,卻永不過時。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正是成就其事業的基礎所在。諸如“粗浮意氣”、“ 驕矜辭色”、“ 怨望情懷”等項,是絕對不能存在的,應當盡力克服。 4.念慮只差毫厘 人品直判天淵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出此入彼,念慮只差毫厘,而超凡入圣,人品直判天淵矣。人胡不猛然轉念哉? 【注釋】 念慮:意念、思慮。 【譯文】 以積累貨物財富的心思來積累知識、學問,以追求功名的念頭來追求真理道德, 以關愛保護妻子兒女的感情來孝順敬愛父母,以保住權利地位的計策來保護國家利益。有了這種由此入彼的轉念,在意念思慮上僅有毫厘之差,但已經由平凡變得高尚了,人品有了天壤之別。人們為什么不盡快猛醒呢? 【札記】 做人目的并不是為了賺錢求財,賺錢求財只不過是獲得幸福生活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只有這些,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人與人并論,本質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但是有的人所擁有的知識與學問,以及由之而來的情趣和德行,卻可以將人們區分開來。所以,分一點求財的癡心來求學問,是非常必要的。 5.是非邪正不可遷就 利害得失不可分明 當是非邪正之交,不可稍遷就,稍遷就則失從違之準;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注釋】 交:指沖突、交鋒。會:指相會、碰撞。 【譯文】 當是非、邪正處于沖突、交鋒時,不能稍加遷就,稍遷就就會失去是非準則。在利害、得失相會時,不要弄得太清楚分明,太分明了就會讓人覺得你在逃避某種責任。 【札記】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在是非問題上往往分不清楚,但在利害得失問題上卻是相當“較真”,必須爭得你死我活才罷休。實際上,我們不必非要將所有是非問題弄清楚,付出巨大代價去仗義執言,只要我們心中對是非、邪正有個明確的認識,盡可能地付諸行動,以影響整個社會道德趨向。比如,我們在面對他人被劫時,雖無力去拔刀相助,卻可以在旁報警,暗暗地提供幫助。 在利害得失方面,我們應當以“難得糊涂”為宜,看似糊涂,卻擁有了健康的心態,何樂而不為呢。 6.淡泊之守須過濃艷 鎮定之操須經紛紜 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不然,操持未定,應用未圓,恐一臨機登壇,而上品禪師,又成一下品俗士矣。 【注釋】 濃艷:暗指榮華富貴。操:品行、品德。壇:佛家舉行祈禱法事的場所或講經布道的講臺。 【譯文】 不重名利的淡泊之心,還須經過榮華富貴各種誘惑的考驗;鎮定自若的德行,還須經過是非龐雜的環境考驗。不然,品德未修煉純誠,就不能圓滿地指導自己的言行。恐怕一旦遇到登壇講經的機會,一個本來已經被認為是有道高僧的人,又會成為一名凡夫俗子。 【札記】 一個人的品格與修養,是不能偽裝的。它必須經過實踐的考驗,否則,一到關鍵時刻就會原形畢露。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通過實踐來修煉自己的意志和品格。 7.持身如泰山九鼎 應事若流水落花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勸,則愆尤自少;應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則趣味常多。 【注釋】 持身:對待自己人格與品行的態度。愆尤:過錯。 【譯文】 對自己心緒、言行的把握鎮定穩重如泰山九鼎,屹然不動,那么過錯就會少得多;處理、應對事情就如流水落花那般自然隨性,麻煩就會悄然消失,能夠體味到許多樂趣。 【札記】 東晉時期,前秦的苻堅率領百萬雄師,揮師南下,要一舉滅亡東晉。東晉軍隊相繼退敗,東晉國內一片驚慌。 此時只有宰相謝安鎮定自若,他派侄兒謝玄率軍去迎敵,自己卻同手下下起了圍棋,由于手下為軍情而擾,心神不定,很快就輸給了謝安。棋畢,謝安就出外游玩,至夜方歸,然后召集眾將領,分派任務,面授機宜。正是因為謝安的臨危不亂,極大地穩住了東晉的軍心,再加上軍力布置得當,在其后的淝水大戰中,晉軍以少勝多,使前秦官兵陷入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崩潰境地。 人一旦具備了謝安在大兵壓境時所表現的這種心理素質,那么,當面臨危機的時候,別人可能心驚膽戰,而你卻可以怡然自得,應付有方。 8.完得心之本 盡得世之道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注釋】 本來:指本質。常道:規則、規律。 【譯文】 當完全明白了心的本來面目,通曉其本質,才可以說真正了解了內心;當真正懂得了世間的一切規律,才可以討論出世之法。 【札記】 有的人不了解人心本質,對人性缺乏深刻的了解,卻總是故作高深地發表言論,如果是為人師表的話,就會誤人子弟,后果不堪設想。 9.面上掃開千層甲 胸中滌去數斗塵 面上掃開千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注釋】 甲:原指堅硬的外殼,此處指偽裝。滌:洗滌、清除。 【譯文】 掃去臉上層層的偽裝,面貌才不會令人厭惡;清除心中堆積的塵埃污垢,語言才會覺得有味道。 【札記】 試想一個內心充滿污垢的人,他的面目一定會令人厭惡,這是無法掩飾的。即使他臉上偽裝重重,也會出現呆板的神態。我們可能都見過面色陰沉、少言寡語的人,偶爾的笑容也是那么勉強艱澀,對于這種人,從神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內心并不善良、單純。 我們要做顏辭和悅的人,就要潔凈自己的心地,少些非分之想,卸去偽裝的面具就可以了。定期給自己清除心靈的污染,才能做一個面貌清朗、語言清純的人,更好地享受生活。 10.融得偏私 消得嫌隙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才算一大經綸。 【注釋】 嫌隙:猜疑,不和睦。經綸:指抱負與才干。 【譯文】 能熔化掉性情上的偏私,不任由其發展,這是一門大學問;能夠消除家庭內部的猜忌與不睦,才算是真正的大本事。 【札記】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事物,但是偏私卻像大地上的野草一樣,無論我們如何絞盡腦汁清除它,但當遇到事情的時候,那似乎已經消失的野草卻又“春風吹又生”了,我們總是難以戰勝由于重視自身利益和無知而形成的偏私。很少有人能夠做出不利于自己的決定,偏私真是積藏在我們人性深處的污垢。 雖然我們無法徹底消除偏私,但仍可以盡力而為,哪怕每個人都為他人多著想一點點,那么世界也會是人間天堂。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所以解決家庭矛盾是十分棘手的,這不單需要愛心和智慧,更需要超凡的耐力。 11.和氣致祥 喜神多瑞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注釋】 戚戚:憂愁而惶惶不安。霽日光風:霽,雨后晴朗。指天氣晴朗,風和日麗。 欣欣:草木茂盛的樣子。喜神:心神愉悅。 【譯文】 在狂風暴雨中,鳥類都會感到憂慮害怕;如果風和日麗,即使是無心的花草樹木也會欣欣向榮。從這些自然現象可以得知,天地之間不可以一日沒有祥和之氣,而人不可以一日沒有欣喜樂觀的心情。 【札記】 有句話說“境隨心轉”,意思是說外在環境常隨著人的心理狀況而變化。歡喜的時候,會覺得身旁的事物充滿生氣;如果怒不可遏,就覺得一切事物都面目可憎;一旦抑郁悲傷,便覺得草木也為之含悲。 所以,一個終日憂慮悲觀的人,將因缺乏斗志而使自己陷于逆境,不僅做事屢遭挫折,周圍的人也不愿意長時間接受這種情緒垃圾,會漸漸不再同情你的感受,甚至逃避疏遠你。 而一個樂觀進取的人,面對再大的困難都不怨天尤人,只是盡其本分地去做,和這樣的人相處,會讓人覺得希望無窮。若能長久的持有健康樂觀的心態,所有的困難都會如霽月光風的天氣,生活就會在無數個拐彎處柳暗花明。可見人應該經常保持開朗,無論處于順境或逆境都以平常心面對,如此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12.凈從穢生 明從晦出 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于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譯文】 在糞土中所蘊生的蟲*臟,但蛻變成蟬后卻只在秋風中吸飲潔凈的露水;腐敗的野草不會發出光芒,但所孕育的螢火蟲卻能在夏日的夜空中閃耀出點點螢光。由此可知,潔凈的東西往往是從污穢中產生,而光明的事物常常從晦暗中孕育。 【札記】 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描述了一個生活艱難但永不放棄夢想的女性,*后成功經營連鎖超市的成長歷程。看過這出戲的人,腦海中都深深烙印上阿信堅忍不拔、不向環境低頭的堅毅形象。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也有許多的“阿信”,她們認真生活,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但也有人妄自菲薄,總是將生活中的諸多不順歸咎于生活環境不好。
菜根譚詮解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明代思想家、學者,約明神宗萬歷中前后在世。除著名的《菜根譚》外,還編著《仙佛奇蹤》四卷。 譯者簡介:穆石普1974年出生在浙江嘉興,職業作家、文學譯者。他通曉文言文,由他翻譯的《菜根譚詮解》被公認為*優秀的文學佳作之一。1992年考入云南大學,畢業后,考入山東大學研究生,主要研究先秦文學,1995年回到母校—云南大學,成為人文學院的一名講師,主要教授古典文學。他著譯《八仙全傳》《女仙外史》《笑林廣記》等十多本文學古典名著,深受讀者喜愛。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