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常州管氏合集: 管世銘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26126
- 條形碼:9787550626126 ; 978-7-5506-261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常州管氏合集: 管世銘集 本書特色
在常州的文化史上,管氏家族可謂科舉世家,名門望族。管氏先氏本居安徽濠州,南宋時遷至武進。據第二十八世管鳳和于民國五年(一九二八)所主修的《管氏族譜》記載:“千十五公皇佐公,濠(明改為鳳陽)人。宋南渡,扈蹕至臨安。安撫毗陵,至華渡里,樂之,卜筑彭頭村,遷居武進,是為常州始遷祖。”自皇佐公卜居華渡里,管氏家族“子繼孫繩,號稱繁衍”,從靖康南渡到民國五年,近八百年的滄桑歲月,華渡管氏家族傳至三十世,譜咱列達數百人。據此譜,今列管世銘一支譜系如下:
生活在常州這一文化之鄉,在濃厚的讀書應舉的氛圍中,管氏家族也極其重視對子弟的教育,因此產生了六名進士,十一名舉人,貢生、監生、薦舉、考授為官者則多達二百三十四人。管世銘即為六名進士之一。 在常州的文化史上,管氏家族可謂科舉世家,名門望族。管氏先氏本居安徽濠州,南宋時遷至武進。據第二十八世管鳳和于民國五年(一九二八)所主修的《管氏族譜》記載:“千十五公皇佐公,濠(明改為鳳陽)人。宋南渡,扈蹕至臨安。安撫毗陵,至華渡里,樂之,卜筑彭頭村,遷居武進,是為常州始遷祖。”自皇佐公卜居華渡里,管氏家族“子繼孫繩,號稱繁衍”,從靖康南渡到民國五年,近八百年的滄桑歲月,華渡管氏家族傳至三十世,譜咱列達數百人。據此譜,今列管世銘一支譜系如下:
生活在常州這一文化之鄉,在濃厚的讀書應舉的氛圍中,管氏家族也極其重視對子弟的教育,因此產生了六名進士,十一名舉人,貢生、監生、薦舉、考授為官者則多達二百三十四人。管世銘即為六名進士之一。
管世銘(一七三八-一七九八),字緘若,一字韞山(因居室名為韞山堂,所以門下弟子都稱他輥山先生,于是世人也多以韞山稱之),小字興隆。曾祖榆為刑部郎中。祖父復禺,雍正間舉人,廣東鹽場大使。父基承,國子監生。祖、父俱贈朝議大夫、浙江道監察御史加二級。祖母徐、母王俱贈恭人。七八歲時,即從祖父讀《資治通鑒》,常能獨出新見。家貧少書,而大興外公家多藏書,所以常于隨母省親時大量閱讀。后師從劉衍林先生,學業大進。管世銘三次中乾隆壬午(一七六二)、乙酉(一七六五)、戊子(一七六八)科順天鄉試副榜。甲午(一七七四)考取江寧鄉試舉人。戊戌(一七七八)中迸士。后歷任戶部江西司主事,壬寅(一七八二)補授山東司主事,考取軍機章京。丁未(一七八七)升遷為云南司員外郎。己酉(一七八九)升任山東司郎中。乙卯(一七九五)升任浙江道監察御史。戊午(一七九八)轉任掌廣西道監察御史。
管世銘深通律令,軍機處的重要文件都由他起草。處理事情當機立斷,機敏迅捷。“嘗誡人曰:‘刑名之誤,無過救生不救死之議。議生罪所以雪死冤,必求服死者之心而后可。活生者但主救生,則冤者一死譬,再死斷,與折獄官故殺無異。’”(《行狀》)這段話,富于現代法律精神,是法理與倫理人情的分辨。正因為他對法律有著這樣深刻的理解,所以他的執法才能被當政者所重。多次被委派出京到地方審查案件,曾分別到浙江、湖北兩次士吉林、山東一次。
新書--常州管氏合集: 管世銘集 內容簡介
管世銘為乾嘉時著名文人,當時的著名詩人和詩歌理論家,多有建樹。本書收入其《韞山堂詩文集》(詩十六卷、文八卷)。其詩歌清新優美,自成一派;其時文典雅規范,在當時便有很高的名聲;其雜記論文解經,時有發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新書--常州管氏合集: 管世銘集 目錄
韞山堂詩集
韞山堂詩集卷首
韞山堂詩集卷一
韞山堂詩集卷二
韞山堂詩集卷三
韞山堂詩集卷四
韞山堂詩集卷五
韞山堂詩集卷六
韞山堂詩集卷七
韞山堂詩集卷八
韞山堂詩集卷九
韞山堂詩集卷十
韞山堂詩集卷十一
韞山堂詩集卷十二
韞山堂詩集卷十三
韞山堂詩集卷十四
韞山堂詩集卷十五
韞山堂詩集卷十六
輯山堂文集
韞山堂文集序
韞山堂文集卷
韞山堂文集卷二
韞山堂文集卷三
韞山堂文集卷四
韞山堂文集卷五
韞山堂文集卷六
韞山堂文集卷七
韞山堂文集卷八
附錄常州華渡管氏世系
人名索引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