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類學美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3421
- 條形碼:9787520313421 ; 978-7-5203-134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類學美學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從人類學藝術經驗、國外典籍文獻、中國文物遺存、文學人類學作品闡釋與審美分析、民俗學與民族學文學事象等五個方面,系統(tǒng)探討了人類學美學發(fā)展中一些基本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了美的本義起源于原始宗教羊生殖崇拜的觀點;指出我國目前審美人類學應重點研究族群文化審美及表現形式;由“他視者”的角度重估了布留爾《原始思維》、弗雷澤《金枝》等人類學著作觀照中國風俗文化的得失,強調中國文化人類學應以人類文化思維共同性差異性為研究旨歸;給出了文學人類學的新的學科定義:“文學人類學”應把人類學事象與文學活動的交融促生關系以及前者對后者規(guī)律形式的作用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倡導文學人類學要回歸“本體論文學人類學”。同時,在探究中國上古藝術右旋律、回首律、拆半律等審美法式基礎上,主張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物質文化遺存與“美”的關系的理論,建構文物考古美學。
人類學美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人類學藝術經驗、國外典籍文獻、中國文物遺存、文學人類學作品闡釋與審美分析、民俗學與民族學文學事象等五個方面,系統(tǒng)探討了人類學美學發(fā)展中一些基本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了美的本義起源于原始宗教羊生殖崇拜的觀點;指出我國目前審美人類學應重點研究族群文化審美及表現形式;由“他視者”的角度重估了布留爾《原始思維》、弗雷澤《金枝》等人類學著作觀照中國風俗文化的得失,強調中國文化人類學應以人類文化思維共同性差異性為研究旨歸;給出了文學人類學的新的學科定義:“文學人類學”應把人類學事象與文學活動的交融促生關系以及前者對后者規(guī)律形式的作用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倡導文學人類學要回歸“本體論文學人類學”。同時,在探究中國上古藝術右旋律、回首律、拆半律等審美法式基礎上,主張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物質文化遺存與“美”的關系的理論,建構文物考古美學。
人類學美學研究 目錄
人類學美學研究 作者簡介
王政,男,1955年出生于安徽壽縣,1978年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1989年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生班結業(yè),師從齊森華先生。曾任安徽省皖西博物館館長,現任淮北師范大學人事處處長、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戲曲研究會理事。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安徽省重點學科——古典文獻學學科負責人。近年來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規(guī)劃《戰(zhàn)國前考古學文化譜系與類型的藝術美學研究》等省部級項目多項。在《文學評論叢刊》、《光明日報》、《文獻》、《文藝研究》、《戲曲研究》、《孔子研究》等國內重要期刊及《中國文化月刊》(臺灣)、《文化中國》(加拿大)等境外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百二十余篇。出版《詩經與文化人類學》、《戰(zhàn)國前考古學文化譜系與類型的藝術美學研究》等專著四部。論文《詩經魚麗與秦漢前生態(tài)觀念》2003年獲安徽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論文三等獎。淮北師范大學“十一五”期間科技先進工作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