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織物網點印花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12037
- 條形碼:9787122312037 ; 978-7-122-3120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織物網點印花技術 本書特色
《織物網點印花技術》主要內容包括印花技術的發展、織物印花前處理、網版和網點的基本概念、網點印花理論、智能配色模型、網點印花的分色制版理論與實踐、網點印花工藝技術和印花后處理技術等。《織物網點印花技術》可供紡織、服裝、印刷、印染行業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和應用技術人員參考。
織物網點印花技術 內容簡介
織物網點新技術上與傳統的印版印花相比,利用了印刷品的四原色網點印花,減少了印版數量,提高了印品質量和精美度,便于實現計算機控制調色。
織物網點印花技術 目錄
1.1織物印花的歷史沿革1
1.1.1滾筒印花的歷史沿革2
1.1.2篩網印花的歷史沿革2
1.1.3轉移印花的歷史沿革3
1.1.4直接印花的歷史沿革3
1.1.5半色調網點印花3
1.2顏色理論及織物印花適性的研究狀況4
1.2.1顏色理論研究的歷史與現狀4
1.2.2三種顏色測量方法5
1.2.3網點呈色研究的歷史與現狀7
1.2.4織物網點印花適性的研究現狀7
1.2.5網點印花中顏色測量的現狀8
1.3網點印花的前沿研究方向8
2表面活性與吸附定理10
2.1表面活性10
2.1.1結構特征10
2.1.2分類10
2.2HLB值13
2.2.1基本概念13
2.2.2HLB值的求算14
2.3表面現象16
2.3.1表面張力與表面能16
2.3.2溶液表面的吸附20
2.3.3鋪展與潤濕20
2.4吸附定理22
2.4.1表面過剩量23
2.4.2吸附定理的應用23
3紡織原料及其特性26
3.1紡織原料分類26
3.1.1紡織纖維26
3.1.2紡織纖維分類26
3.2紡織原料的基本特性29
3.2.1基本概念29
3.2.2旋光性和對映異構34
3.3氨基酸和蛋白質36
3.3.1氨基酸36
3.3.2氨基酸的分類和命名36
4點呈色原理39
4.1網點與色彩再現39
4.1.1網點角度的影響39
4.1.2網點并列41
4.1.3網點疊合43
4.2彩色復制方程44
4.2.1原稿與印花密度的關系44
4.2.2彩色復制方程44
4.3網點印花46
4.4分色加網技術47
4.4.1網點形狀47
4.4.2加網過程47
4.4.3數字加網技術51
5分色制版工藝技術55
5.1絲印制版55
5.1.1手工制版55
5.1.2打印制版56
5.1.3手雕制版56
5.2金屬版制版法58
5.2.1電子刻制版59
5.2.2銅(鋅)板感光制版59
5.2.3電鍍制版59
5.2.4激光法制造金屬膜片60
5.2.5金屬絲網及金屬膜的復合加工60
5.2.6圓網制版法61
5.3感光制版法61
5.3.1直接法61
5.3.2感光膜的涂布62
5.3.3間接法71
5.3.4直間法73
5.3.5三種制版法的比較76
5.4投影感光制版法79
6印花色漿的流變與觸變性81
6.1基本概念81
6.1.1流變行為81
6.1.2觸變現象83
6.2黏度和屈服值84
6.3液體的流變方程88
6.3.1冪律流動88
6.3.2歐基得流動89
6.3.3卡里奧流動89
6.3.4綜合流變曲線89
6.3.5賓厄姆流動90
6.4色漿的觸變性91
6.4.1流變曲線的滯后現象92
6.4.2格林觸變基本方程93
6.4.3觸變性的測定94
7織物流變學分析方法98
7.1織物流變學分析方法98
7.1.1彈性變形99
7.1.2黏性流動99
7.2黏彈性材料的流變特性100
7.2.1徐變現象100
7.2.2松弛現象102
7.2.3塑性流動103
7.2.4復合模型104
7.3織物壓縮流變特性104
7.3.1織物壓縮特性的實驗105
7.3.2建立壓縮的流變模型106
7.3.3織物壓縮的流變方程107
7.3.4流變方程參量的確定109
7.4無壓力與有壓力滲透原理110
7.4.1微管流量(Hagenbach定律)110
7.4.2無壓滲透(Washburn方程)111
7.4.3有壓滲透深度112
7.5色漿滲透深度的測定113
7.5.1滲油的織物對光的吸收114
7.5.2透射光強法114
8網點印花呈色模型116
8.1色度學理論116
8.1.1色度學系統及色的測量116
8.1.2色密度與色度的轉換121
8.1.3原色染料篩選的理論分析122
8.2織物表面光學性能的理論分析123
8.2.1織物光澤感空間模型123
8.2.2光澤度對色度的影響125
8.3織物組織結構對網點印花呈色影響的理論分析127
8.3.1織物毛細孔洞的描述指標127
8.3.2織物表面平滑度與印花平滑度129
8.4織物潤濕性能對網點滲化(Δr)影響的理論分析132
8.5網點印花呈色數學模型133
8.5.1網點呈色基本原理133
8.5.2網點的數學描述133
8.5.3織物上網點呈色的數學模型136
8.5.4超靜定呈色模型的求解方法139
9智能配色原理與方法141
9.1配色原理141
9.1.1基本光學原理141
9.1.2計算機配色形式146
9.2計算機配色系統152
9.2.1模擬匹配預測計算機152
9.2.2數字計算機匹配預測153
9.2.3計算機測配色系統介紹156
9.3紡織品智能配色基礎數據建立160
9.3.1建立基礎數據的染色(或印花)160
9.3.2建立基礎數據的測色164
9.3.3基礎數據文件編制及儲存167
9.3.4紡織品染色的基礎數據新概念167
9.4紡織品目標色測色及數據文件建立169
9.4.1紡織品目標色測色169
9.4.2編制目標色基礎數據文件170
9.5紡織品智能配色的實施171
9.5.1配色配方計算171
9.5.2配色配方的選擇171
9.5.3試染172
9.5.4修正計算172
9.5.5混紡紡織品智能配色174
9.6智能配色在其他行業中的延伸174
9.6.1涂料、油漆的智能配色174
9.6.2印刷油墨配色175
9.6.3塑料著色的配色175
9.6.4連續染色的在線色澤控制175
10網點印花后處理177
10.1染料印花177
10.2汽蒸機178
10.2.1間歇式汽蒸機178
10.2.2連續汽蒸機179
10.3固著的機理181
10.3.1術語和性能181
10.3.2汽蒸時染料的固著181
10.3.3高溫汽蒸185
10.4其他固著技術186
10.5洗滌工序186
10.5.1聚酯織物上的分散染料187
10.5.2尼龍織物上的酸性染料187
10.5.3纖維素纖維織物上的活性染料188
10.5.4聚酯-纖維素纖維混紡織物上的分散和活性混合染料189
10.6洗滌設備189
11網點印花故障及其排除192
11.1糊版192
11.2色漿固著不牢193
11.3網點邊緣缺陷194
11.4著色力不勻194
11.5針孔194
11.6氣泡195
11.7網痕195
11.8網印位置不精確196
11.9疊印不良196
11.10成品色漿膜尺寸擴大196
11.11色漿膜龜裂196
11.12洇墨196
11.13背面粘臟197
11.14粘頁197
11.15網印版漏墨198
11.16圖像變形198
11.17色漿擴散198
11.18飛墨198
11.19靜電故障198
參考文獻200
織物網點印花技術 作者簡介
劉昕,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ISO/TC130注冊專家,全國印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全國印刷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今日印刷》技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印刷》技術委員會委員,21世紀普通高校包裝科學技術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陜西省印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 陜西省圖形圖像學會理事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染整分冊-針織工程手冊-(第2版)
¥4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