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99404
- 條形碼:9787516199404 ; 978-7-5161-994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環印度洋地區與中國有悠久的文化、商貿交流史,也是當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沿線地區。這一地區涉及非洲、中東、南亞、東南亞、大洋洲五大板塊。南亞、東南亞、非洲主要國家經濟增長逐步進入快車道,正在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市場。環印度洋地區已經成為中國貿易投資的主要區域之一。云南是中國與印度洋沿岸國家開展經貿交流*優勢的省之一。中國-南亞博覽會已經吸引了來自印度洋沿岸的南亞、東南亞、非洲、西亞等國家云集昆明開展經貿和文化交流。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的經貿合作,一方面推動了本地區國家的貿易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為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本書力圖客觀分析環印度洋地區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以及中國與環印度洋各區域和國家的經濟關系,研究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經濟合作的前景、面臨的挑戰等。
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云南社科院南亞東南亞研究院的學術成果之一。書稿共七章: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現狀及展望,環印度洋各區域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環印度洋地區的相關區域合作組織狀況及影響,中國與環印度洋各區域經濟關系分析,中國在印度洋的利益及其與環印度洋各區域經濟合作潛力分析,中國與環印度洋各區域發展關系的戰略環境分析,拓展中國與環印度洋各地區經濟關系的對策建議。
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研究 目錄
**章 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現狀與展望
**節 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評述
一 環印度洋地區地域覆蓋遼闊、人口眾多
二 環印度洋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大多數處于中低收入水平
三 印度洋地區國家經濟增長率高,經濟活力大
四 環印度洋地區國家城鎮化水平較低
五 環印度洋地區國家社會貧困形勢比較嚴峻
第二節 環印度洋地區發展環境分析
一 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優越的地理環境
二 環印度洋地區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
三 環印度洋地區域內、域外國家利益與沖突深度交織的國際關系環境
四 環印度洋地區不穩定的社會環境
第三節 環印度洋地區發展與合作展望
一 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收入差距呈小幅縮減態勢
二 區域內合作加強,印度洋地區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影響
三 海事安全合作成為重點
四 中國積極參與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合作
五 經貿合作繼續推進,規模不斷擴大、領域逐步拓廣
六 環印度洋區域發展仍將面臨重重挑戰
第二章 環印度洋各區域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節 環印度洋地區南亞國家經濟增長及發展現狀
一 環印度洋地區南亞國家宏觀經濟增長現狀分析
二 環印度洋南亞國家社會發展現狀分析
三 小結
第二節 環印度洋地區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 宏觀經濟運行
二 部門經濟走勢
三 私人投資
第三節 環印度洋地區中東國家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 經濟發展資源和條件
二 當前發展戰略和規劃
三 經濟增長趨勢和動力
四 產業結構及其變化趨勢
五 經濟體制特點和對外開放程度
第四節 環印度洋地區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 經濟發展資源和條件
二 當前發展戰略和規劃
三 經濟增長趨勢和動力
四 產業結構及變化趨勢
五 經濟體制特點及對外開放程度
第五節 環印度洋地區大洋洲國家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 產業結構
二 投資政策
三 澳大利亞國內經濟運行指標
第三章 環印度洋地區的相關區域合作組織狀況及影響
**節 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發展狀況及影響
第二節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狀況及影響
一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發展狀況
二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影響
第三節 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組織狀況及影響
一 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組織發展狀況
二 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組織影響
第四節 湄公河—恒河組織發展狀況及影響
第五節 孟中印緬地區合作的進展及影響
一 孟中印緬地區合作的進展
二 孟中印緬地區合作影響
第六節 東南亞國家聯盟
一 東盟對馬來西亞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 東盟對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的影響
三 東盟對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影響
四 東盟對泰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五 東盟對緬甸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七節 區域合作組織及其對環印度洋地區中東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 海灣阿拉伯合作委員會
二 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
三 新地中海聯系協定
第八節 東非共同體及南部非洲共同體狀況及影響
一 東非共同體
二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第四章 中國與環印度洋各區域經濟關系分析
**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南亞地區經濟關系分析
一 雙邊貿易合作
二 直接投資與工程承包
三 中國與環印度洋南亞國家經濟關系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東南亞國家經濟關系分析
一 貨物貿易狀況及特點
二 工程承包現狀及特點
三 直接投資的現狀及特點
四 金融合作的現狀和特點
第三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中東國家經濟關系分析
一 貨物貿易狀況及特點
二 工程承包現狀及特點
三 直接投資的現狀及特點
四 金融合作的現狀和特點
第四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非洲國家經濟關系分析
一 貨物服務貿易及特點
二 相互投資的數量和結構變化趨勢
第五節 環印度洋地區大洋洲經濟關系分析
一 直接投資
二 貨物貿易
三 服務貿易
四 承包勞務
第五章 中國在印度洋的利益及其與環印度洋各區域經濟合作潛力分析
**節 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利益
一 發展利益
二 安全利益
三 外交利益
四 打造海洋強國的需要
第二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南亞地區經濟合作潛力分析
一 貿易合作仍具有很大潛力
二 對外開放政策有利于直接投資與工程承包合作
三 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潛力大
四 電力通信、電力供給與能源開發利用合作潛力
五 產業互補性合作潛力大
六 醫療、衛生以及環境合作
第三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東南亞國家經濟合作潛力分析
一 農林漁業合作
二 服務業
三 能源合作
四 制造業
五 基礎設施領域
六 環保與生物產業
第四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中東國家經濟合作潛力分析
一 能源聯系繼續加強使雙邊貿易關系發展具有較大潛力
二 發展工程承包促進貿易的發展
三 擴大對外投資
四 開展金融合作
第五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非洲國家經濟合作潛力分析
一 投資性驅動作為該地區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將為開展中非合作提供長久動力
二 非洲國家針對自身工業化條件將設立工業園區作為吸引外資的重要手段值得關注
三 各國優勢特點突出,具體合作應優勢對接
四 發展規劃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
五 宏觀經濟風險
六 非市場風險因素值得關注
第六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大洋洲國家經濟合作潛力分析
一 合作優勢
二 問題與挑戰
第六章 中國與環印度洋各區域發展經濟關系的戰略環境分析
**節 印度洋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日益成為21世紀的全球中心
一 印度洋:走向“21世紀世界舞臺的中心”
二 印度洋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凸顯
第二節 中國與印度洋展開歷史性再接觸,積極扮演新角色
一 印度洋對中國的戰略價值日益增大
二 中國與印度洋地區合作交流日益擴大
三 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
第三節 世界其他大國圍繞印度洋激烈角逐,地緣政治競爭不斷升溫
一 印度洋戰略競爭演變新態勢、新特點
二 大國對印度洋地區爭奪加劇,紛紛加大戰略投入
第四節 印度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印度洋和平區任重道遠
一 印度洋面臨多重安全困境,多重安全危機集中爆發
二 毗鄰印度洋的西亞非洲地區構成動蕩弧的核心地帶,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尖銳突出
三 印度洋和平區建立任重道遠,印度洋安全合作亟待加強
第五節 印度洋地區發展潛力巨大,但區域合作障礙重重
一 當前印度洋地區合作水平不高
二 印度洋地區合作潛力巨大,但困難障礙不少
第七章 拓展中國與環印度洋各地區經濟關系的對策建議
**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南亞國家發展經濟關系的對策建議
一 進一步發展經濟貿易關系
二 進一步加強產業投資合作
三 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合作
四 共同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
第二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東南亞國家發展經濟關系的對策建議
一 促進區域合作
二 促進相互投資
三 促進貿易合作
四 能源合作
五 以重大項目帶動基礎設施領域合作
第三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中東國家發展經濟關系的對策建議
一 重新定位中東在中國對外關系中的地位
二 以外交手段創造有利于經貿合作的環境
三 明確雙方經貿合作的主攻方向
四 多方施策解決經貿問題
第四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非洲國家發展經濟關系的對策建議
一 維護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
二 為經貿合作提供外交保障
三 經貿合作的主攻方向
四 經貿合作的相關建議
第五節 中國與環印度洋地區大洋洲國家發展經濟關系的對策建議
一 中國企業需要進一步嚴格遵守澳大利亞法律法規,積極融入當地社會
二 調整貿易及投資結構,擴大投資主體
三 積極規避風險,做好預警防范
四 中國企業應與國內主管部門及中國駐澳使領館保持暢通聯系
后記
展開全部
環印度洋地區經濟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任佳,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博士。中國南亞學會、新興經濟體研究會副會長。云南省政府參事。主要從事南亞經濟、國際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問題研究。主要出版成果有:《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研究》《中國與南亞經貿合作戰略研究》《構建中國云南沿邊開放經濟區研究》《印度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變》《中國與印度經貿合作新戰略》《穿越時空的商道:云南與印度民間貿易研究》等,并發表“印度產業結構變動的機制與產業政策”、“印度發展模式及對中國的啟示”、“構建新南方絲綢之路,加快“一帶一路”建設”、“環印度洋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潛力分析”、等論文。
楊光,男,1955年出生,先后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校、法國巴黎政治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曾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長期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經濟發展問題、國際能源安全和中國與西亞非洲國家關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中東學會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