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域外博物館印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79710
- 條形碼:9787504679710 ; 978-7-5046-7971-0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域外博物館印象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對全球200余座博物館考察的筆記的精選,共計33篇,分為北美掠影、英倫攬勝、歐陸巡禮、東瀛探幽、他山之石和末篇六個部分,100多幅插圖也是彌足珍貴的,與文字一起生動地詮釋著自然博物館的特色。本書對公眾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博物館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對了解學習自然博物館的建設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域外博物館印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去國外考察博物館(主要是200余座自然科學博物館),邊看、邊想、邊記,后期又“反芻”并精選形成的一部集子。它反映了作者的一種關注和追求:世界的博物館是怎樣的,它們的發展狀態和趨勢如何?試圖在此項陳列的世界維度里思考和發現中國的奇跡。 全書分為北美掠影、英倫攬勝、歐陸巡禮、東瀛探幽和他山之石五個部分,其中有不少插圖也是彌足珍貴的,與文字一起生動地詮釋著自然博物館的特色。本書對公眾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博物館的特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窗口,對了解學習自然博物館的建設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域外博物館印象 目錄
序
自序
北美掠影
2 博物館的“生態”
6 與時俱進是科技館的生命
10 難忘泰坦尼克號百年文物展
13 軟實力的象征與地位
16 博物館是自身創新發展的主體
20 從北美看“科技中心”的多維世界
英倫覽勝
26 在無邊界的英國“博物館”
31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
36 約克鐵道博物館的啟示與思考
40 從“阿什莫爾”的歷史定位想到的
44 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的意義
歐陸巡禮
50 難忘巴黎那些老建筑里的博物館
55 巴黎科技館的維度
61 羅馬,這座博物館之城
69 科學與藝術:現實生活的追求
73 達·芬奇科技博物館里的多元世界
78 西班牙自然博物館的不同探索
82 這也是一類科學博物館
86 一段悲情與偉大的科技史展示
90 讓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93 值得關注的現代科技館之變化
東瀛探幽
100 一個現代專題科學中心的探索
103 名古屋科學館的吸引力
111 關于展示未來的理念
115 琵琶湖畔上的沉思
他山之石
120 科技館的創新需要文化的支撐
124 特色不是刻意追求和制造的
128 服務的存在和溫暖
132 科學工業博物館向何處去
139 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考問
144 重返文藝復興的科學思考
152 在三地科學博物館間的思考
末篇
160 游學中的思慮
后記
域外博物館印象 作者簡介
徐善衍,1943年2月生,祖籍浙江鄞縣,后遷膠東蓬萊,父輩闖關東至安東(丹東)鳳城落戶。 1968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學院,分配到遼寧本溪市郵電局電話機制造廠,先后做模具鉗工、班長、技術員等工作;后相繼在郵電區分局、市局、省廳局任職;從郵電部辦公廳主任崗位調至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任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曾任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理事長;2005年受聘于清華大學任兼職教授,至今在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任職。 作為多年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管理者,常年書寫不輟,多為職業而作,如擔任《中國郵電百科全書》(綜合卷)主編并撰寫有關文章;近年有譯著(合作)《當代科學中心》一部,并有多則短篇論述在報刊上發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