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62969
- 條形碼:9787503562969 ; 978-7-5035-629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導讀 內容簡介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導讀》是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后對馬克思哲學思想所作的全面梳理、總結和發展,明確提出了哲學基本問題,系統論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大成之作。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導讀 目錄
**章 《費爾巴哈論》的寫作背景與出版傳播
一、寫作背景
一、出版傳播
第二章 《費爾巴哈論》的邏輯結構與主要內容
一、邏輯結構
一、辨析黑格爾哲學,闡述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三、論述哲學基本問題,分析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哲學
四、批判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歷史觀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與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費爾巴哈論》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理論價值
一、現實意義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導讀 節選
《 胡大平提出,對于恩格斯關于“哲學終結”問題的討論不應僅僅囿于《費爾巴哈論》或《反杜林論》某個文本,而必須在他們旨在推動的歷史觀變革這個語境中加以澄清。“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哲學的終結’問題*終是新科學的誕生問題,即新歷史觀與既往思想在邏輯和歷史上的聯系和差別問題,也即是新歷史觀本身的科學性證明問題。”“我們對‘哲學的終結’所涉問題簡單地概括如下:在實質上,是從哲學向世界觀的轉變;在思維方式或方法上,是從形而上學向辯證法的轉變;在形式上是舊式體系哲學(即自然哲學和歷史哲學)向實證科學的轉變;在研究內容上,則是從普遍規律向各種具體問題的轉變。還有一點恩格斯并沒有展開,但對馬克思主義至關重要的問題,即在功能上,從解釋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轉變。”① 隨著“哲學的終結”爭論的不斷深入,許多學者將焦點轉移到“終結”一詞的翻譯上。關于如何翻譯“終結( Aus-gang)”,國內學界也曾有過爭論。據賀麟回憶,1977年夏,中央編譯局和中央黨校曾專門舉辦關于恩格斯的《費爾巴哈論》一書某些疑難段落的翻譯的商榷討論會。賀麟認為:“恩格斯書中似乎沒有說費爾巴哈結束或終結了德國古典哲學,其中Auagang -詞不是‘終結’的意思,而以譯為‘出發,或’出路‘比較合適。因為在此書的序言中恩格斯談到寫本文的目的時說:’至于費爾巴哈,雖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爾哲學和我們的觀點之間的中間環節,我們卻從來沒有回顧過他,。足見這《 朱光潛認為,恩格斯在《費爾巴哈論》中“正要說明馬克思是在批判繼承費爾巴哈和黑格爾所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上,才建立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并非說德國古典哲學到了馬克思時代就‘終結’了。馬克思在舉世都把黑格爾看作‘死狗’時鄭重聲明過‘我是黑格爾的學生’,而且恩格斯在上述著作里的*后一句話是‘德國的工人運動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繼承者’。怎么能認為德國古典哲學到了馬克思時代就已‘終結’呢?原來‘終結’是譯原文Ausgang的。過去英、法、俄三種譯本也都把這個詞譯為‘終結’或終點,中譯因此也以訛傳訛。 ……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導讀 作者簡介
孫海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于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國外理論動態》《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學術研究》《基督教文化學刊》《國外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譯文20余篇:參著《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經典作家關于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基本觀點研究》等。主持并完成“中國人民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資助計劃”項目1項,目前正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批判理論語境中馬克思與黑格爾關系再研究”,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項“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想方法研究”。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