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78205
- 條形碼:9787544478205 ; 978-7-5444-782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本書特色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對教育的影響日益深刻,越來越多教育教學行為的依據不再拘囿于經驗而關注數據。盡管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性評價是一道國內外學者尚在探討的難題,但是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實踐讓我們感受到了破解難題的時代脈動,看見了教育回歸本原后校園里的藍天。本書作者依托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實踐和反思,結合大數據技術背景和教育現實,構建了一種理想化的多源多維綜合素質評價模型。這項成果既為上海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評估和完善提供了素材,又為即將在全國各地展開的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思路。基于數據的綜合素質評價,必將重塑未來的智慧教育圖景。
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內容簡介
如何公平、公正、全面、客觀地評價我們的孩子,在不加重孩子負擔,或者說在減負的前提下,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境況,讓每個孩子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命題之一。張治博士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可行地實施路徑。讓教育回歸本原,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不僅教育工作者要看,家長和孩子更應該看,了解政策和評價機制背后的理念,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
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目錄
導讀/1
Introduction/5
**章研究導論/1
**節研究背景/3
一、綜合素質評價成為高考改革的聚焦點/3
二、綜合素質評價的理念與操作分歧增大/4
三、大數據技術與理念為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提供了全新視角/9
四、綜合素質評價政策與博弈策略的對抗悄然展開/11
第二節研究現狀/13
一、國內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現狀/13
二、國外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現狀/16
三、研究現狀評述/17
第三節研究目的與意義/19
一、研究目的/19
二、研究意義/20
第四節研究問題及思路/21
一、研究問題/21
二、核心概念界定/22
三、研究思路/25
四、研究內容概念圖/25
第二章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理論基礎及研究假設/27
**節綜合素質評價相關概念的內涵解讀/29
一、何為素質/29
二、何為綜合/30
三、何為綜合素質/32
四、何為評價/36
五、何為綜合素質評價/36
第二節普通高中功能的一般分析/38
一、高中的定義/38
二、高中的教育功能定位/40
第三節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42
一、完善人才選拔制度:分層與分類/42
二、完成學校職能的有效對接:高中與高校/47
三、促進高中特色辦學目標的實現/48
四、推動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落實素質教育/49
五、具備五個比較優勢/49
六、普通高中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分析/51
第四節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理論基礎/54
一、哲學基礎/54
二、腦科學基礎/56
三、心理學基礎/58
四、教育評價學基礎/62
五、我國綜合素質評價政策與經典理論的對比分析/65
第五節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假設/65
一、概念認知差異顯著/66
二、學校操作區別明顯/67
三、個體組織博弈激烈/67
四、評價政策交叉重疊/68
五、政策理想亟待落地/69
六、技術支撐提供可能/69
第三章綜合素質評價政策的形成與發展/71
**節綜合素質評價提出的時代背景/73
一、社會背景——綜合素質成為新的社會通行證/73
二、教育背景——基于素質的教育改革逐步展開/78
第二節國內綜合素質評價政策的形成與發展歷程/90
一、醞釀與奠基階段(1985—2001年)/91
二、形成與推廣階段(2002—2013年)/94
三、反思與深化階段(2013年至今)/97
第三節國外綜合素質評價的啟示/99
一、體現在考試中的綜合素質評價/99
二、糅合在招生制度中的綜合素質評價/102
三、國外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對我們的啟示/110
第四節我國綜合素質評價的價值導向/114
一、落實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評價機制問題/115
二、改進高考招生中的信度和公平問題/116
第五節綜合素質評價與學業水平考試的關系/116
一、學業水平考試的產生背景/116
二、學業水平考試的發展歷史/117
三、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的關系/119
第四章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現狀調查——以上海市為例/121
**節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分析/123
一、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比較/123
二、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困境與問題/128
第二節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開展的基礎調查/132
一、問卷調查的設計與實施/132
二、問卷調研對象分析/133
三、問卷調查結果的對比分析/137
四、問卷調查數據的歸類分析/153
五、問卷調查數據的建模分析/157
六、問卷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162
第三節新時期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策略選擇/167
一、實施辦法指導實踐/167
二、建立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170
三、加快高校招生模式轉型/180
第四節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現狀分析/181
一、信息系統客觀記錄學生綜合素質信息/181
二、高等學校對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應用的態度與訴求/187
三、高校自主研制學生信息使用方案/193
四、三方博弈推動綜合素質評價發展/195
第五節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成效與問題/196
一、上海市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的探索成效/196
二、上海市綜合素質評價的潛在問題分析/198
第五章教育大數據采集與分析/201
**節教育大數據藏在哪/203
一、課堂過程數據/204
二、學期過程性數據和結果性數據/204
三、線上學習的過程性數據和結果性數據/205
四、大數據是“上帝之眼”/205
第二節教育大數據為誰服務/206
一、政府的教育治理/206
二、學校的辦學改進/206
三、學生成長的個性化與自適應/209
四、教育產品改進/210
第三節教育大數據采集與分析/211
一、研究性學習數據采集與分析——MOORS/212
二、在線學習數據采集與分析——GZMOOC/214
三、學生閱讀數據采集與分析/219
四、實驗和實踐行為數據采集與分析/246
五、課堂學習數據采集與分析/257
六、作業數據采集與分析/265
第四節教育大數據的問題與矛盾/273
一、教育大數據的結構性短缺/274
二、群體大數據和個體小數據存在價值的矛盾與沖突/274
三、大數據集權和人類智慧的枯竭/275
四、追求數據之大從而掩蓋問題的本質/275
五、數據精細和隱私倫理之間的矛盾/276
六、數據便捷性的追求和安全性的擔憂/276
七、教育大數據評估與人的發展主動性之間的矛盾/276
八、大數據的科學性與教育的藝術性的沖突/277
第六章基于大數據的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模型構建/279
**節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281
一、必要性分析/281
二、可行性分析/286
第二節多源多維綜合素質評價模型的理論框架/288
一、數據采集系統/290
二、數據的清洗/291
三、數據的挖掘分析模型/292
四、數據的利用和挖掘/293
五、學習結果性數據模型/295
六、評價結果分類使用/296
第三節模型實施的技術路徑/297
一、技術支撐體系/298
二、技術實現框架/299
三、數據中心構建/299
四、指標體系構建/304
五、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309
第四節多源多維綜合素質評價模型實施建議/313
一、實施條件/313
二、模型應用面臨的問題/316
三、未來展望/317
第七章研究結論與展望/319
**節研究結論/321
一、厘清概念,正本清源/321
二、明晰使命,強化價值/323
三、審視現狀,正視問題/325
四、構建模型,創新突破/326
五、直面博弈,協同育人/327
第二節研究展望/328
一、政策指揮棒的正效應亟待充分發揮/328
二、數據分析技術亟待有效突破/329
三、綜合素質評價數據的價值亟待深度挖掘/330
參考文獻/332
后記/343
展開全部
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相關資料
我長期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研究,深知理論結合實際的重要性,對于信息技術支持的教育問題解決方案情有獨鐘。綜合素質評價問題事關高考改革,顯得尤為迫切。教育是大數據實現潛在價值的重點領域,正勢不可擋地推動教育改革。大數據讓教育決策更多基于客觀證據,而不是主觀判斷,綜合素質評價,恰恰是大數據技術發揮作用的良機。張治老師曾多次和我探討大數據技術的教學應用,他的研究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了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在本書中,他想借助教育大數據的“上帝之眼”,為“大數據”走向“全數據”,并進而為全面解讀教育數據智慧提供了新思路。
——祝智庭(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教育信息化專家)當下的高考改革,綜合素質評價無疑是*突破、*有新意的改革舉措。大數據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繼實驗研究、理論分析、計算機模擬仿真之后新的研究范式,也為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其背后是大量結構和非結構化數據的采集與挖掘,更需要整體架構教育生態系統,讓所有教育參與人在共同愿景基礎上自覺選擇。張治博士描繪的教育信息化理想藍圖,讓我相信:基于數據的綜合素質評價,必將創造未來智慧教育新境界。
——倪閩景 (上海市特級教師)
《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研究》這本書,展現了張治博士對教育評價的前瞻思維和科學態度。這與他的工作密切相關,也體現了他對教育科學和技術的執著追求。全書對綜合素質評價淵源、價值和意義作了細致的分析,對政策的沿革和政策背后的改革意圖作了科學的解讀。與其他一些寫綜合素質評價的書不同,這本書以大數據技術作為背景,分析了上海市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成功之處,也為未來更為全面而深刻的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描繪了藍圖,值得即將開展綜合改革的省市研究者借鑒。
——紀明澤(上海市特級教師)
大數據背景下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作者簡介
張 治,生于1975年12月,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領導與管理博士,上海市特級教師,美國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市電化教育館館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資源中心主任,兼任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委員會成員、上海市第三期“雙名工程”生物名師培養基地工程主持人、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委員會成員等。曾參與教育部和上海市編教材編寫和審定。出版專著、合著40余部,發表論文70余篇;參與或主持國家級課題2項、市級課題5項。主持開發了上海市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上海市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系統、研究型課程自適應學習系統(MOORS)等多個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