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淮河流域環境變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63772
- 條形碼:9787546163772 ; 978-7-5461-6377-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淮河流域環境變遷史 本書特色
本書屬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以12至19世紀淮河流域社會和環境變遷為研究對象,共分八個部分,論述了歷史上淮河流域社會與環境變遷的主要表現及其根源,元明清時期封建政府為保漕運而犧牲地方利益、強制遷徙等決策行為對淮河流域的影響,社會與環境變遷對該區域生產方式、產業結構、交通地位、城鎮建設等方面的影響。
淮河流域環境變遷史 內容簡介
本書以專題考察的形式,揭示了淮河流域如何從相對發達的文明之地演變為相對落后地區的原因。
淮河流域環境變遷史 目錄
緒論
一、近年來淮河流域歷史研究的學術回顧
二、本書的主要內容和主要觀點
三、本書的學術價值與基本思路
**章 環境變遷的主要成因
一、黃河長期泛淮
二、歷代治河方略與淮河問題的產生
(一)元代治河與漕運
(二)明代治河與護陵
(三)清代治河與保漕
(四)洪澤湖的變遷
三、淮河流域人地關系的演變
(一)元代之前淮河流域人地關系簡況
(二)元明清時期淮河流域人地關系不協
(三)影響淮河流域人地關系的主要因素
四、清代河務問題與淮河水災治理的成效
(一)清代河務問題的產生及對河務的管理
(二)清代河務中的各種弊端
(三)河務弊端對淮河水災治理的影響
五、結語
第二章 政府治河的努力——以清乾隆朝黃河干流河道堤防治理及決策過程為例
一、河東河道
(一)河圖圖形符號信息與所表示物象含義之間的對應關系
(二)治河經驗與圖像記憶的糾結
(三)繪圖貼說與河南、山東段治黃工程
二、江南河道
(一)河工專業技術背景下的“南河”轄境黃河決口堵筑
(二)介于城市防洪與下游泄水廓道之間的黃河堤防減泄閘壩
(三)黃運治理、設置木龍與陶莊引河
(四)乾隆時期黃河水利之泥沙利用與引黃濟運的方式
三、乾隆時期治河決策機制
(一)君臣會議
(二)臣工會議
四、乾隆朝黃河干流沿岸河防官制與轄區
(一)河東河道與江南河道互動
(二)乾隆朝黃河干流河防官制和轄區
五、結語
第三章 地方治水個案——以明清壽州水利與芍陂治理為例
一、明清壽州陂塘灌溉水利群治理與環境
(一)蔡城塘
(二)壽州陂塘增減及其環境變化原因
二、清代壽州洪澇災害分布與農田水利
(一)壽州鄉里分布——以壽州保義鄉為例
……
第四章 災害多發及經濟變遷
第五章 明清淮河中游城鎮分布差異與環境變遷
第六章 教育變遷——以明清時期皖北地區教育為例
第七章 風俗文化變遷
第八章 社會變遷
余論
展開全部
淮河流域環境變遷史 作者簡介
吳海濤,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畢業,阜陽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古代文獻學、黃淮地區社會經濟史。專著有《淮北的盛衰:成因的歷史考察》等,曾在《中國史研究》《中國農史》《元史論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和《史學月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