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我們內心的沖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800365
- 條形碼:9787520800365 ; 978-7-5208-003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內心的沖突 本書特色
★當生活遇上微信朋友圈,人人都表現出光鮮亮麗的一面,我們總是把詩和遠方留給朋友圈,把生活的茍且留給自己。一邊要維持自己面向大眾的良好形象,一邊又因為外界的反映評價去自我懷疑,痛苦不堪,這就是《我們內心的沖突》所說的神經癥的沖突。 ★無論你正飽受著怎樣的內心沖突,是否正獨自承受著疲憊、焦慮、抑郁、絕望的糾纏?所有的這一切沖突,這一切痛苦和迷茫,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勇氣去面對真實的自己,我們都想塑造一個完美的自我形象,放大自己的優點,而忽視了自己的缺點。 ★作為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倫?霍妮認為,只要了解自我內心沖突,改變所有產生沖突的條件,重建人生自信的心理學,才能從心理上變得更加健全、完整和成熟,才能幫助人們渡過困境,走出自己內心的孤島。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沖突》這本書中有講到,人類因為內心的沖突都會困在某一種神經癥的框架內,任何人都無法逃脫。 ★《我們內心的沖突》告訴我們,人只要活著就有改變自己,甚至是徹底改頭換面的可能性。通過閱讀,讓我們清晰地從一個第三者姿態觀察并分析自己,深度內省,認識真實的自己,并嘗試改變自己。從而治愈負面情緒,建立社會興趣,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我們內心的沖突 內容簡介
《我們內心的沖突》包含了我對病人和自己分析思考后的很多結論,我希望以此書促進精神分析的發展! 段覀儍刃牡臎_突》中的多數理論都是在漫長的時間中漸漸形成的。不少觀點都是在準備美國精神分析學會邀請我參加的一系列講座中漸漸清楚條理的!毒穹治龅募记伞肥俏业1場講座的題目,主要探討精神分析方面的技術問題!度烁裾稀肥堑诙䦂鲋v座的題目,這場講座是在1944年進行的,其主要內容包含了《我們內心的沖突》中提到的一些問題,同時也包含了在?漆t學院和精神分析推進學會上討論過的一些問題,像“精神分析治療方法中的人格整合”“孤獨人格”“虐待狂趨向的意義”等。
我們內心的沖突 目錄
前言
導論
**部分 神經癥沖突和嘗試解決
**章 劇烈的神經癥沖突
第二章 基本沖突
第三章 靠近他人
第四章 抵觸他人
第五章 回避他人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第七章 外化作用
第八章 假和諧和輔助方式
第二部分 未化解的沖突的后果
第九章 害怕
第十章 人格枯竭
第十一章 絕望
第十二章 施虐傾向
結論 神經癥沖突的解決
我們內心的沖突 節選
《我們內心的沖突》: 在研究神經癥的過程中,無論我們的根據是什么,無論我們采取了哪些高難度的辦法,*終都會發現,導致神經癥的根源在于人格的雜亂和貧乏。當然,這并不是什么創新之舉,其他心理學也都發現了這一點。各個時代的詩人和哲學家都明白,精神疾病患者內心一般都飽受煎熬,而那些內心安靜、頭腦冷靜的人一般不會出現精神疾病。現代研究認為,無論神經癥表現為什么癥狀,都屬于性格神經癥。因此,我們在研究理論和分析實踐時,都應當將注意力放在神經癥的性格結構上。 實際上,弗洛伊德開創性的理論觀點對此就有涉及,并且已經十分接近,只是沒有具體清楚地表達出來。之后,很多人都傳承發展了弗洛伊德的研究,如弗朗茨?亞歷山大、奧托?蘭克、威廉?賴希、哈洛德?舒爾茨-漢克等,只是他們在研究性格結構的確切本質和產生原因上出現了分歧,得到了差異較大的結論。 我和這些研究的基礎相差甚遠。在我看來,神經癥和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這一觀點是我研究了弗洛伊德女性心理學假設后得出的結論。一般而言,我們認為男性代表著英武,女性代表著嬌柔,這種觀念就是在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我認為弗洛伊德得出的結論之所以有偏差,就是因為他忽略了文化因素。*近十五年,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興趣越來越濃厚,此外,我還發現不僅女性心理學受到了社會因素的影響,其他方面受到的影響也很嚴重,這一認知受到了我之前的同事埃里希?弗洛姆的啟發,他對于心理學和社會學都有很深的研究。1932年,我初到美國,發現這里的人對于人的氣質和神經癥等的認知和我生活的歐洲國家有很大差異,除了文化因素,我找不到其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這也進一步證明了我的想法。之后,我在《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一書中表達了這一看法——文化因素是神經癥的重要原因,具體而言,引發神經癥的原因在于人際交往的雜亂和貧乏。 什么是神經癥的內驅力呢?我一直研究這一問題,在發表《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之前的幾年中,我不斷研究這一問題。弗洛伊德是**個給出答案的人,他認為形成這種力量的是強迫性內驅力。在他看來,人們渴望滿足欲望,難以容忍挫折的心理都是這種內驅力,是人類的本性,也就是說它們不僅會影響神經癥患者,也會影響所有人。然而,這一設想如果正確,那么引發神經癥的必然不是人際交往的雜亂。因此,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以簡單概括如下:強迫性內驅力是神經癥患者獨有的;這種內驅力是患者在面對生活中的孤獨、失落、擔心、仇視等感覺時的一種處理方式;它們并不在乎欲望是否得到了滿足,因為對它們來說安全感才是*重要的;引發強迫性的根源在于潛藏著的焦躁感。在《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一書中,我具體清楚地描寫了人們對情感和權力這兩種驅動力的超常需要。 雖然我完全認同弗洛伊德學說中的基本理論,但是我卻和他的研究方向完全相反,因為我想得到更完美的解釋。假如弗洛伊德認為的本能是由文化決定的,他所說的“力比多”只是人們對感情的非正常需要,是由人們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過分渴求安全感引起的焦慮導致的,那么“力比多理論”就無法成立。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忽略幼年時的經歷,只是弗洛伊德的理論無法解釋它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因此,很多其他的理論出現了。這也是我發表《精神分析新方向》的原因之一,我想將我和弗洛伊德理論之間的區別清楚地展現出來。 在這段時間中,我從未放棄過探索神經癥的內驅力。我意識到了神經癥的性格結構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在之后的寫作中,我具體描述了十種神經癥傾向,也就是強迫性內驅力。那時,在我看來這一機構是一種由無數個微觀世界彼此作用產生的宏觀世界,每一個微觀世界的中心都是某種神經癥傾向。這一神經癥理論具有特別的實踐意義,一旦我們遇到麻煩,只要不利用神經分析將這些麻煩和以前的經歷聯系在一起,而探究現有人格中種種因素彼此作用的影響,那么,我們就可以在專家只給予一點幫助或者完全不給予幫助的情況下,認知自我并改變自我,這一點很容易,F在,人們渴求獲得精神分析療法的幫助,但結果卻是我們得到的幫助微乎其微,所以為了滿足我們的欲望,我們只能進行自我分析。而那本書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探討自我分析,包括它有多大的可能性、多大的局限性,如何進行自我分析等問題,所以我將那本書命名為《自我分析》。 我描述了很多個體傾向,但并不滿意。我擔心對各種傾向的具體描述會給人以孤獨的印象,畢竟這些排列真的太簡單了。我清楚地意識到同屬于一類的不僅有對情感的非正常需求,還有對強迫表達的虛心和對“伙伴”的要求,但我沒有意識到所有個體傾向在結合之后所形成的是對自我和他人的基本態度,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哲學。我們常說的“靠近他人”的人就是以這種傾向為中心的,而我們所說的“抗拒他人”的人身上則大多包含著對權力和名譽的強迫性渴望,這和神經癥野心存在相同之處。雖然希望得到他人的敬佩,渴求達到完美都會影響患者和他人的關系,都會使患者表現出神經癥的傾向,但影響*嚴重的還是患者和自我的關系。此外,利用他人的需要和對感情與權力的需要是有差別的,后者屬于基礎的需要,前者則不是,有這種需要的人并不多,它看起來更像是從某個大整體上取下的一小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 之后的研究證明了我的質疑是有道理的。我把研究的焦點放在了神經癥沖突的作用上。在《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一書中,我表明了這一觀點,引發神經癥的原因是不同神經癥傾向的彼此作用。在《自我分析》一書中,我還提到神經癥傾向不僅有彼此加強的作用,彼此矛盾的神經癥傾向還會發生沖突。初始階段,患者對他人的矛盾態度會導致這種沖突的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沖突的產生原因會越來越多,比如患者對自我的矛盾態度、矛盾的性質和價值觀等,都會引發這種沖突。 我在很多現象中都發現了沖突的重要性。開始時,我對患者對自己內心的矛盾狀況一無所知,甚至他們對這些也不感興趣,使我感到十分震驚。一旦我和他們聊天的內容涉及這一方面,他們就會變得支支吾吾。經歷過幾次這樣的事情后,我發現雖然我希望能夠幫助患者解決矛盾,但是患者對我這樣的矛盾分析者并不感興趣,這也是他們支支吾吾的原因。如果他們*終發現了內心存在的這種沖突,又會開始顯得手足無措。觀察患者的反應,我知道這種內心的矛盾就像是一顆“炸彈”,患者十分清楚它能夠粉碎自己,他們對此充滿恐懼而采取回避的態度,這也是很合理的。 之后的研究中,我意識到患者自己也在想辦法解決這些沖突,但*終卻一無所獲。具體而言,他們解決沖突的努力本就是在建造虛偽的和平,他們徹底否認了現實存在的沖突。 患者試圖解決沖突的辦法主要有四種。 首先,患者會想方設法掩蓋一部分沖突,將主導權交給對立方。 其次,“回避他人”也是一種解決辦法,F在,我們對于神經癥性疏離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其實就是一種孤獨,是一種基礎的沖突,也是我們對他人的一種初始矛盾態度。此外,這種孤獨會拉開自我與他人之間的感情距離,使沖突成為一種擺設,換言之,這也是試圖解決沖突的辦法之一。 再次,部分神經癥患者會采取隔離自己的辦法,這與“回避他人”完全不同。對這類人來說,他們的真實自我由于現實的狀況開始變得虛無縹緲,于是他們開始按照想象中的真實自我在心中塑造出一個自我形象來取代真實自我。在幻想出的真實自我中,所有的沖突都以多重人格的一部分展現出來,早已沒有半點沖突的痕跡了。我們對神經癥的很多問題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在此之前我們對兩種神經癥傾向沒有明確地標明類屬,但在嘗試這種辦法后,這些難題就迎刃而解了。追求完美現在表現為向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前進,希望他人稱贊自己,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得到他人的認同,他人的稱贊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這取決于現實狀況和我們想象中的自我形象有多大區別,區別越大,就越難以滿足。理想化的形象會對整體的人格產生重要的影響,可以說這是解決沖突的重要實驗。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心理會出現新的狀況,這需要我們繼續解決。 *后,解決沖突的辦法就是解決試圖隱藏其他內心沖突的新問題。在一些情況下,患者會誤把自我的內心活動當成外在發生的情況,這其實就是我所說的“外化作用”的結果。在外化作用下,和理想化自我現象差距較小的真實自我會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同時,還會產生一種新的沖突,更確切地說,這種沖突本就存在,只是現在被它放大了,而被放大的程度*嚴重的應該是自我和外界間的沖突。 上述四種辦法就是神經癥患者為了解決沖突經常使用的辦法。在各種類型的神經癥中,這些辦法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只是作用的大小不同。同時,它們還對人格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當然,還有其他辦法的存在,但論及廣泛性價值,沒有什么辦法比得上這四種。當患者內心產生疑問時,總會通過不斷肯定自我來解決這種沖突;當患者內心世界支離破碎后,總是通過徹底控制簡單的意志將碎片重新整合;當患者發現沖突和夢想有關聯時,總會以游戲人間的態度蔑視一切價值觀來達到解決沖突的目的。 起初,我對于尚未解決的沖突引發的后果并不清楚,但現在我明白了,我們能夠看到的各種害怕、虛度光陰、損害道德、貶低信念、由復雜的感情引發的絕望等都是后果。 在完全認識了患者陷入絕望后的狀況之后,我才開始理解偏向于虐待的現實價值。我開始明白,患者之所以希望通過替代性生活化解沖突,是因為他們已經對自我絕望了,從他們在虐待行為中表現出的態度上,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他們渴望報復性的成功。所以,我認為如果破壞性利用的目的是在更加廣闊的領域中展現自我,那么,這就和純粹的神經癥傾向完全不同。現在,我們還無法準確定義這些人,暫時將其稱為虐待狂吧! 一種新的神經癥理論就這樣產生了,它以靠近他人、抵觸他人、回避他人這三種態度間的基礎沖突為動力學中心;颊咴谝婚_始就為解決這些沖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為他們不想忍受人格被分裂的慘痛,他們希望自身功能保持完整。當然,他們能夠很快找到一種回歸平衡的方式,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新的問題不斷產生,患者需要不斷思索新的辦法解決新的沖突。為了保持自身的功能完整,神經癥患者們必須不斷努力才能防止被分裂,這加重了他們的惡意、絕望和恐慌,更加逃避自己和他人,導致病情加重,完全解決沖突的可能性更小了。在這一過程中,患者的絕望感會越來越強,他們只能通過虐待行為彌補自己內心的渴望,只是在絕望感不斷增強的過程中,很多新的問題伴隨出現了。 這是神經癥發展和其形成的性格結構產生的必然結果,讓人不禁有些沮喪。那么,在這種狀況中,我為什么還要說我的理論更優呢?首先,我的理論否認了通過簡易方式治愈神經癥的觀點,雖然這一觀點符合樂天派的邏輯,但是卻和實際狀況相差甚遠。不過,治愈神經癥也不像悲觀者認為的那么復雜。我的理論不僅說明了神經癥的煩瑣和嚴峻,同時還提出了一些積極陽光的觀點,這些觀點能夠幫助患者緩和沖突,在實際問題中徹底解決沖突,從而保證人格的完整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說我的理論更優秀。神經癥患者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沖突是不現實的,這種方式不但不利于解決沖突,甚至可能危害自身,神經性沖突無法通過理性得到解決。想要解決這些沖突,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人格中引起這種沖突的狀況。通過剖析,我們能夠減少患者的絕望、害怕和敵對,拉近患者和他人、患者和自身的距離。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的剖析工作到位,這些狀況就是可以改變的。 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人類終將走向滅亡,疾苦是人類必須承擔的一部分,人性本就不善,又何談發展前景呢?他對神經癥患者及其治療一直懷著消極的心理。驅使人類行動的本能處于被支配的地位,它也許會不斷被提高,但也只能如此而已。不過在我看來,每一個個體都渴望通過發掘自身潛能使自己趨于完美,而且我相信他們都具備這種能力。但是,個體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具備潛能,如果某些因素不斷影響個體和他人、個體和自身的關系,那么他的潛能很有可能會丟失。明白的道理越深刻,我就越相信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個個體都能夠不斷完善自我。
我們內心的沖突 作者簡介
卡倫?霍妮,醫學博士,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說中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裟菔巧鐣睦韺W早期的倡導者之一,她相信用社會心理學說明人格的發展比弗洛伊德的概念更適當,是精神分析學說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著有《精神分析新法》《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自我分析》《我們內心的沖突》和《神經癥與人的成長》等。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