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賈治道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62147
- 條形碼:9787306062147 ; 978-7-306-0621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陸賈治道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本從治道視角系統研究陸賈治道專著,主要包括六部分:一是作者概況,包括其人、其書、其學,認為貫穿三者的主線即治道;二是治道屬性辨析:以儒家“道德導致無為”為主干、道家“自然無為”、法家“法術勢無為”為補充,以統納致用為旨歸,故其主體屬性還是儒家;三是治道合法性依據:天乃治道合法性本源、民乃治道合法性旨歸、史乃治道合法性佐證,故“天·民·史”乃治道合法性的三維向度;四是治道主要內容:“圣賢為杖”的治道保障、“仁義為本”的治道基礎、“無為為用”的治道模式;五是治道的漢代影響:“有啟文、景、蕭、曹之治者”、是儒學制度化的先聲、是儒學意識形態化的先聲;六是治道的當代啟示:有啟踐行科學發展觀、有啟構建和諧社會、有啟創新設計管理。
陸賈治道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治道視角系統研究陸賈治道專著, 主要包括六部分: 治道作者概況、治道屬性辨析、治道合法性依據、治道主要內容、治道的漢代影響、治道的當代啟示。
陸賈治道研究 目錄
導論
一、研究綜述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意義
**章 治道作者概況
**節 其人
一、兩次出使南越,平定南疆,為漢王朝休養生息創造良好條件
二、進諫高祖改變統治策略,實現從逆取到順守轉變
三、為誅呂安劉預籌方策
第二節 其書
一、陸賈作品的數量和存世
二、陸賈作品的版本
三、《新語》的成書時間
四、《新語》的真偽問題
第三節 其學
一、文學思想
二、史學思想
三、哲學思想
第二章 治道屬性辨析
**節 儒家“道德導向無為”為主干
一、“無為”的淵源:儒家的仁義,而非黃老道家的道
二、“無為”的屬性:主要是儒家的“道德導向無為”,并非黃老道家的“自然無為”
三、“無為”的目標:與儒家的大同理想相似,而不同于黃老道家的治理模式
第二節 道家“自然無為”和法家“法術勢無為”為補充
一、以道家“自然無為”為補充
二、以法家“法術勢無為”為補充
第三節 “統納致用”為旨歸
一、統納儒道法,形成“履道為基、仁義為本、循法為輔、無為為用”的術化致用的“無為”理論體系
二、統納“無為”與有為,形成具體術化致用的“無為”操作體系
三、由道到事,形成致用的“無為”政策體系
第三章 治道合法性的依據
**節 天:治道合法性的本源
一、天是萬物本源
二、天是人性本源
三、天是治道本源
四、天是“仁義”與“無為”的本源
第二節 民:治道合法性的旨歸
一、要重德輕刑
二、要不擾民
三、要不“輕師尚威”
四、要不與民爭利
五、要“不興無事之功”
第三節 史:治道合法性的佐證
一、以史佐證“仁義為本”的合法性是陸賈以史佐治的重要體現
二、以史論證“無為為用”的合理性是陸賈以史佐治的另一重要體現
三、以史佐證“圣賢為杖”的治道保障是陸賈以史佐治又一重要體現
第四章 治道的主要內容
**節 “圣賢為杖”的治道保障
一、崇圣:治道的首要保障
二、杖賢:治道的另一個保障
第二節 “仁義為本”的治道基礎
一、“仁義”是治道的基礎
二、“仁義”是治道乃至王權合法性的依據和基礎
三、“仁義”治道基礎神圣化的論證
四、“仁義為本”的治道基礎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
第三節 “無為為用”的治道途徑
一、落實“無為為用”的條件
二、“無為為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
第五章 治道的漢代影響
**節 “有啟文景蕭曹之治者”
一、陸賈促進了儒學與王權磨合、融合
二、陸賈有啟漢代鄉里制度建設
第二節 漢代儒學制度化的先聲
一、儒學制度化——儒學與王權結盟的方式
二、儒學制度化的方式
三、儒學制度化的途徑
第三節 漢代儒學意識形態化的先聲
一、陸賈:漢代嘗試建構儒學形而上宇宙支持系統、尋求天然合理終極依據的**人
二、陸賈:漢代嘗試“獨尊儒術”、統一思想的**人
三、陸賈:漢代嘗試促使儒學與王權磨合,并對漢初政治產生深遠影響的**人
第六章 治道的當代啟示
**節 有啟踐行科學發展觀
一、“天人合策”傳統治道本體論有啟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二、“得之于民”傳統治道目標論有啟“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三、“統變貴和”治道方法論有啟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
第二節 有啟構建和諧社會
一、“設計異化”:構建和諧社會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以人為本”:導致“設計異化”的誤區
三、“以仁為本”:解決“設計異化”的出路
第三節 有啟創新當代設計管理
一、“統物通變”的設計管理移位
二、“仁義為本”的設計管理理念
三、“無為為用”的設計管理模式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展開全部
陸賈治道研究 作者簡介
徐平華,男,1971年生,湖南耒陽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中國式設計管理”的創立者。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管理哲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式設計管理。獲“中國管理哲學與設計管理關系研究”(10YJC760084)在內的省部各類課題十余項,在《倫理學研究》、《美術與設計》等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