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保護水平模型及相關實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44578
- 條形碼:9787513044578 ; 978-7-5130-4457-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專利保護水平模型及相關實證研究 本書特色
《專利保護水平模型及相關實證研究》內容簡介:本書運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從宏觀視角著眼,首先研究了專利產權與資源配置的關系,在得到對專利技術的適度保護*有利于資源配置的結論后,進一步考察了專利保護水平與專利生產要素產出彈性之間的動態關系。為進一步研究我國專利法保護水平的適度問題,用國內的經驗數據對我國研發資本和研發人員的產出彈性進行了動態研究,得出我國研發資本的產出彈性大于研發人員的產出彈性,以此為依據,推論出我國專利保護水平應該逐步加強的結論。為考察我國專利法實際保護水平的適度問題,在*后兩部分考察了我國專利法的實際運行績效。首先依據制度評價標準,建立了一套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我國一段時期內的專利法制度運行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后對我國實際專利保護水平與理論上適度的專利保護水平進行比較,得出基本一致的結論。
專利保護水平模型及相關實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將專利與經濟學相結合,通過建模與數據分析在專利領域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以及對專利保護水平的制度探討。
專利保護水平模型及相關實證研究 目錄
目錄
**章緒論
**節學科背景
一、經濟學與法學的互動
二、法律制度的經濟研究方法
三、法律制度與經濟績效
第二節現實背景
一、專利制度的國際發展趨勢
二、國內專利制度的發展現狀
三、專利制度的核心問題
第三節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四節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二、技術路線
第二章國內外研究現狀
**節制度研究的主要思想與范式
第二節專利制度效率的規范研究
一、專利長度
二、專利寬度
三、專利高度
四、評析
第三節專利制度效率的實證研究
一、實證研究
二、評析
第四節經濟增長理論
一、要素決定論
二、制度決定論
三、評析
第五節新制度經濟學派的制度評價思想
一、制度評價的可行性
二、制度評價的標準
三、制度評價的實證研究
四、評析
第六節公共政策學派的制度評價思想
一、公共政策的定義
二、評價標準的確定準則
三、評價的方法
四、實證研究
五、評價
第三章制度結構與效率
**節產權制度
一、制度
二、產權的本質
三、產權制度的功能
四、制度結構與績效
第二節專利法制度的正當性
一、專利成果的特性
二、專利法制度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專利法的制度結構
一、契約對價
二、專利保護水平
三、結構與績效
第四章專利產權與資源配置
**節交易費用
一、內涵和外延
二、影響變量
第二節科斯定理
一、科斯定理的前提
二、科斯**定理
三、科斯第二定理
第三節對科斯定理的批判
一、科斯定理的局限
二、專利與正外部性
第四節無交易成本的專利產權模型
一、假設前提
二、模型
三、科斯**定理悖論
第五節正交易成本的專利產權模型
一、假設前提
二、模型及求解
三、結論
第五章*優專利保護水平
**節動態*優化理論
一、動態*優化問題的特征
二、*優控制問題
第二節生產函數
一、經濟增長理論
二、知識生產函數
第三節專利技術生產機制
一、專利生產過程
二、專利保護水平的悖論
第四節專利保護水平的動態優化模型
一、基本變量及假定
二、動態優化模型
第六章專利保護水平的影響變量
**節知識生產函數
第二節變參數狀態空間模型
一、狀態空間模型
二、變量的量度
第三節狀態空間模型的參數估計
一、數據說明
二、變量的檢驗
三、參數估計
四、時變參數對專利保護水平的影響
第七章我國專利法制度績效評價指標
**節制度的評價過程
第二節制度的評價方式
一、對象評定法
二、專家評審法
三、自評法
四、對比法
第三節評價的主要內容
一、資源配置效應
二、專利產出效應
三、專利轉化效應
第四節專利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基本目的
二、構建原則
第五節專利法評價指標體系
一、投入類指標
二、產出類指標
三、轉換類指標
四、指標選取
第八章我國專利法制度績效評價
**節評價方法
第二節層次評價法
一、評價模型
二、模型求解
第三節專利法運行績效分析
第四節保護水平與制度績效
一、專利保護水平
二、專利保護水平與制度績效
三、專利保護水平與制度績效的關系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展開全部
專利保護水平模型及相關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
作者:杜鵑
杜鵑,女1975年4月,管理學博士,曾在法院、政府機關工作多年,現在西南政法大學任教。曾在《科學學研究》《科學管理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參與省部級課題研究3個。主要研究制度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