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與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長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8060396
- 條形碼:9787108060396 ; 978-7-108-0603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與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長 本書特色
晉宋以后,自然山水逐漸成為中國詩歌中的一種獨立主題和重要元素。與《詩經(jīng)》《楚辭》等早期作品中山水僅作為詩人表達情志的手段不同,謝靈運、鮑照等詩人開始持續(xù)正面描寫山水。隨著時代的推移與文化的積累,中國詩人對于自然山水的審美感受和表達也不斷豐富,形成一株綺麗多彩的中國古典文學山水美感話語之樹。關(guān)于自然風景的許多話語和觀念都率先在詩中出現(xiàn),而后方衍至繪畫,成為中國古典文化的獨特表達。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蕭馳,花費七年時間進行了十次實地考察,來寫作這部新著《詩與它的山河》。作者以新的觀察角度和理論進路,結(jié)合案頭研究與戶外考察,對中國中古詩歌文本進行了一次大膽探索,旨在動態(tài)地觀察中古詩歌中山水美感話語的生長。它追溯了上至謝靈運被貶至永嘉的永初三年(422),下至白居易于洛陽謝世的會昌六年(846)這424年間,*重要的十五位書寫自然山水的詩人:謝靈運、鮑照、謝朓、江淹、何遜、陰鏗、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韋應(yīng)物、元結(jié)、柳宗元、韓愈、白居易。每篇文章角度不同,各有側(cè)重,從多方面探討了中國詩歌呈現(xiàn)大自然的審美維度和價值取向,于世界文學或比較文學頗具意義,更使讀者意識到,中華南北的山川河流不僅是古人贊詠描摹的對象,還是承載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廣闊語境,一旦被橫加破壞便再難復現(xiàn)。作者希望借這一研究,不僅思考中國古代文學的獨特表達,也呼吁提倡另一種環(huán)保意識,即注意保護和延續(xù)孕育了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那一片自然山川。 ?愛
詩與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長 內(nèi)容簡介
▲ 七年時間,十次實地考察,覓跡古典文學吟詠之地,探尋中古詩歌書寫的山水之美。 ▲ 十五位書寫自然山水的著名詩人:謝靈運、鮑照、謝、江淹、何遜、陰鏗、孟浩然、 王維、李白、杜甫、韋應(yīng)物、元結(jié)、柳宗元、韓愈、白居易 ▲ 古典詩歌與現(xiàn)地實景的對照,發(fā)掘深植于中華大地山河的審美話語與觀念,喚起人們對于祖國山河的珍視與熱愛
詩與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長 目錄
詩與它的山河-中古山水美感的生長 作者簡介
蕭馳,曾于中國大陸修讀中國文學批評史。1987年負笈北美。先后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和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修讀比較文學。1993年獲博士學位,同年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任教。是濫觴北美而流播亞洲“中國抒情傳統(tǒng)”學術(shù)型態(tài)中重要學者,多年來致力其發(fā)展。所撰《中國抒情傳統(tǒng)》(臺北:允晨,1999)對此作初步理論思考;The Chinese Garden as the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Stone(密歇根:密歇根大學,2001)探討此傳統(tǒng)在明清文人生活文化和近代小說世界中的延伸;與柯慶明合編《中國抒情傳統(tǒng)的再發(fā)現(xiàn)》(上、下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9)回顧此學術(shù)四十年發(fā)展。20世紀末以來,傾心研究中國主要思想背景下抒情傳統(tǒng)的觀念史,三卷本《中國思想與抒情傳統(tǒng)》(《玄智與詩興》、《佛法與詩境》、《圣道與詩心》,臺北:聯(lián)經(jīng),2012)是歷時十二年研究的成果。這本《詩與它的山河》呈現(xiàn)了作者近年最新的關(guān)注點和研究進展。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