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9849
- 條形碼:9787516189849 ; 978-7-5161-898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本書特色
吐蕃王朝時期的對外戰場,按照地理單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唐行政區劃對吐蕃軍事部署的影響,特別是吐蕃軍事進程的地域性特征和軍事區劃特征,劃分為河湟、西域、河西、關隴、劍南西川、西洱河、吐蕃南部疆域七大區域。吐蕃軍事設置由初期的三勇部、下勇部、中勇部分別對應西域戰場、河湟戰場和西洱河戰場,之后逐漸演變為所謂“四方戍邊元帥”統帥的“四方”之軍區——“吐蕃東境五道節度”、“吐蕃中節度”和吐蕃在西域的同一級軍事機構。 西域綠洲地理條件限制了吐蕃軍事軍事進攻的路線,而在綠洲西域盆地內部則以控制綠洲及其之間的交通命脈、密集防戍點來顯示其軍事優越性。河湟地區匯聚了多條吐蕃向外掠奪擴張的軍事交通線路,是吐蕃軍隊突破唐軍防線的重要地點。針對河西走廊,吐蕃軍隊以祁連山縱谷為主要通道,采取點對點的攻擊方式構建軍事攻防體系。在關隴戰場上,吐蕃軍隊受草場季節變化影響較大,戰事目的性強、重掠奪。在劍南西川戰場,特殊的地理地貌和艱險的交通條件迫使吐蕃軍隊放棄舊有的快速游動作戰戰術而改行城防攻守的作戰戰術。西洱河地區地形復雜,諸蠻部落眾多,吐蕃設立都督府,以統治神川鐵橋兩岸的諸蠻部落,而純粹的軍事行動則主要在磨些江以北。吐蕃在南部疆域的軍事受山地交通條件的限制,發展空間較小。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內容簡介
吐蕃王朝時期的對外戰場,按照地理單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唐行政區劃對吐蕃軍事部署的影響,特別是吐蕃軍事進程的地域性特征和軍事區劃特征,劃分為河湟、西域、河西、關隴、劍南西川、西洱河、吐蕃南部疆域七大區域。吐蕃軍事設置由初期的三勇部、下勇部、中勇部分別對應西域戰場、河湟戰場和西洱河戰場,之后逐漸演變為所謂“四方戍邊元帥”統帥的“四方”之軍區——“吐蕃東境五道節度”、“吐蕃中節度”和吐蕃在西域的同一級軍事機構。 西域綠洲地理條件限制了吐蕃軍事軍事進攻的路線,而在綠洲西域盆地內部則以控制綠洲及其之間的交通命脈、密集防戍點來顯示其軍事優越性。河湟地區匯聚了多條吐蕃向外掠奪擴張的軍事交通線路,是吐蕃軍隊突破唐軍防線的重要地點。針對河西走廊,吐蕃軍隊以祁連山縱谷為主要通道,采取點對點的攻擊方式構建軍事攻防體系。在關隴戰場上,吐蕃軍隊受草場季節變化影響較大,戰事目的性強、重掠奪。在劍南西川戰場,特殊的地理地貌和艱險的交通條件迫使吐蕃軍隊放棄舊有的快速游動作戰戰術而改行城防攻守的作戰戰術。西洱河地區地形復雜,諸蠻部落眾多,吐蕃設立都督府,以統治神川鐵橋兩岸的諸蠻部落,而純粹的軍事行動則主要在磨些江以北。吐蕃在南部疆域的軍事受山地交通條件的限制,發展空間較小。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目錄
吐蕃王朝歷史軍事地理研究 作者簡介
朱悅梅,女,1969年生,上海市人,2002-2004年,師從西北民族大學李并成先生攻讀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碩士學位,2004-2007年師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從辛德勇教授攻讀中國歷史地理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歷史地理學、西北民族歷史與宗教、藏族歷史。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敦煌研究》、《中國藏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藏研究》、《西域研究》、《軍事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30余篇、譯文9篇,出版專著有《甘州回鶻史》,文獻整理并出版格薩爾史詩《索波馬宗》(1部2冊)。先后主持并完成有國家社科一般項目、國家社科后期資助項目、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項目、國家民政部相關項目等。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