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209013
- 條形碼:9787569209013 ; 978-7-5692-090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本書特色
儒勒·凡爾納著的《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精)》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后,巴爾的摩城大炮俱樂部主席巴比凱恩提議向月球發射一顆炮彈,建立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聯系。在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中,大炮俱樂都的成員著手準備這項偉大的事業。法國冒險家米歇爾·阿爾當獲悉這一消息后建議造一顆空心炮彈,他邀請巴比凱恩、尼科爾一同乘這顆空心炮彈到月球探險。三個人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向月球出發了。但是他們沒有到達目的地,炮彈并沒有在月球上著陸,卻成為月球的衛星,無止境地繞月運行。三位探險家的命運無人能知……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內容簡介
《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收錄儒勒·凡爾納的兩部佳作,《從地球到月球》和《環游月球》。這兩部小說共同講述了一部完整的太空歷險記,**部《從地球到月球》講的是試驗的由來和人們到月球之旅的準備工作。以及成功發射的全過程。第二部《環游月球》講的是“炮彈車廂”發射之后在太空的種種歷險。小說的情節奇幻驚險。充滿了作者的科學設想,而這些設想在以后幾乎又一一得到驗證和實現。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目錄
第1章 槍炮俱樂部
第2章 巴比凱恩的報告
第3章 巴比凱恩報告的影響
第4章 劍橋天文臺的回復
第5章 月球的傳說
第6章 在美國不能不知道的東西和不再允許胡亂相信的東西
第7章 炮彈贊歌
第8章 大炮的歷史
第9章 火藥問題
第10章 兩千五百個朋友與一個敵人
第11章 佛羅里達州和得克薩斯州
第12章 世界各地行動起來
第13章 石崗
第14章 十字鎬和鏝刀
第15章 鑄炮歡慶
第16章 哥倫比亞德炮
第17章 一份電報
第18章 “亞特蘭大”號輪船上的乘客
第19章 大會
第20章 攻擊與反擊
第21章 一個法國人是如何擺平一件事的
第22章 美國新公民
第23章 炮彈車廂
第24章 落基山上架起的望遠鏡
第25章 *后的細節
第26章 發射
第27章 云層厚重
第28章 一顆新星
環繞月球
序言
第1章 從晚上十點二十分到十點四十七分
第2章 *初的半小時
第3章 他們安頓下來了
第4章 學點代數
第5章 空間的酷寒
第6章 問與答
第7章 陶醉的時刻
第8章 遠離地球七萬八千一百一十法里
第9章 偏離軌道的種種后果
第10章 月球的觀測者們
第11章 幻想與現實主義
第12章 山岳的形態
第13章 月球風光
第14章 三百五十四個半小時的漫漫黑夜
第15章 雙曲線或拋物線
第16章 南半球
第17章 第谷峰
第18章 嚴重的問題
第19章 與不可能進行搏斗
第20章 “蘇斯格安娜號”的探測
第21章 J.T.馬斯頓被召喚來了
第22章 救援
第23章 尾聲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節選
《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 第1章 槍炮俱樂部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馬里蘭中部的巴爾的摩城成立了一個頗具影響的俱樂部。大家知道那些船主、商賈和機械師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多么大的發揮和展現。一些普普通通的商人,沒有經過西點①的任何訓練,便走出自己的商店,搖身一變,競成了上尉、上校或將軍。很快,他們在“軍事藝術”方面便與歐洲大陸的同行們并駕齊驅,并且同他們一樣憑借大量的炮彈、金錢和人力取得了一些勝利。 但是,在彈道科學方面,美國人卻遠遠超過歐洲人。這并不是說他們的武器達到了一個更完美的程度,而是指他們的武器體積極大,因此其射程極遠,至今鮮見。就平射、俯射、直射、斜射、縱射、反射而言,英國人、法國人、普魯士人均已達到臻于完善的程度,但是,他們的大炮、榴彈炮、迫擊炮與美國的巨型大炮相比就小巫見大巫了,儼如一把小手槍而已。 對此,無人感到驚訝。如同意大利人深諳音樂,德國人擅長玄學一樣,美國北佬②——這些世界*早的技師——是天生的工程師。因此,當人們看到他們在彈道科學方面大膽地運用其聰明才智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這些巨型炮雖然遠不如縫紉機來得那么實用,但也還是令人驚奇、欽羨不已的。大家知道,在這方面,帕羅特、達爾格林、羅德曼等功不可沒。而“阿姆斯特隆”“帕利塞”和博利厄的“特勒伊”等大炮在大洋彼岸的對手面前只好甘拜下風、俯首稱臣了。 因此,在那場北派和南派的可怕戰爭中,炮兵占據了顯赫的地位;合眾國的報紙大肆地頌揚他們的創造發明,以至于連小商小販和街頭小混混也沒日沒夜地絞盡腦汁在計算一些不著邊際的彈道軌跡。 每當一個美國人有了一個想法,他就會尋找另一個美國人來商討這個想法,而一旦有了三個人,那他們就會選出一個主席和兩個秘書。等有了四個人時,他們就任命一個資料保管員,辦公室便開始運作了。等有了五個人時,他們便召開全體大會,俱樂部就宣告成立。巴爾的摩城的俱樂部就是這種情況。**個設計新型大炮者,與**個鑄造該大炮以及**個為之打孔的人相互合作。他們三人便成為槍炮俱樂部(又稱“大炮俱樂部”)的核心。俱樂部成立一個月后,擁有正式會員一千八百三十三人,通信會員三萬零五百七十五人。 但凡參加該俱樂部者都必須具備一個條件,亦即設計過或至少是改良過一門大炮;如果沒有設計或改良過大炮,那么設計或改良過任何一種火器也可。不過,說實在的,那些設計過十五響左輪手槍、輪盤式卡賓槍或刀式手槍者則不太受推崇,而大炮發明家則在各個方面都遠勝前者一籌。 “他們所受到的敬重,”有一天,槍炮俱樂部*資深的演說家中的一位說道,“是與他們的大炮的大小成正比的,而且與其炮彈‘射程的面積’相關的!” 這可以說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精神層面上的運用。 人們很容易想象得出,槍炮俱樂部成立之后,美國人的創造才能在這方面產生了多大的效果。戰火中的炮彈體積龐大,而且射程超出現有距離,能夠將平民百姓炸得血肉橫飛。所有這些發明將歐洲的那些可憐兮兮的武器裝備遠遠地拋到了后面。從下面的數據便可以判斷出來。 從前,“在美好的年代”,一枚三十六磅的炮彈,在三百英尺開外可以擊中三十六匹馬和六十八個人。那是炮彈技術的初始期。此后,炮彈技術在向前發展。羅德曼炮可以把一枚重半噸的炮彈發射到七英里遠處,且能輕易地炸死一百五十匹馬和三百個人。槍炮俱樂部甚至考慮要對此做一次正式的試驗。不過,如果說馬匹不會反對這種試驗,那么要想找到愿意作為試驗品的人卻難上加難。 總之,這些大炮具有巨大的殺傷力,每一次發射,士兵們都像被鐮刀割下的麥子似的紛紛倒地。1587年,一枚威力巨大的炮彈在古特拉斯炸死二十五名士兵;1758年,在左爾多夫,另一枚炮彈炸死四十名步兵;1742年,奧地利的凱塞爾多夫大炮,每一枚炮彈都能炸死七十個敵人。但是,與羅德曼炮相比,它們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決定戰役成敗的易埃納①或奧斯特里茨②的驚人的大炮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們還見到過其他許許多多的南北戰爭期間的大炮!在格梯斯堡③的戰斗中,由一門滑膛炮發射的一枚錐形炮彈打死了一百七十三名南軍士兵;而在波多馬克河④渡口,一枚羅德曼炮彈競將兩百一十五名南軍士兵送往一個顯然更美好的世界去了。還必須提到一種非常可怕的迫擊炮,是由槍炮俱樂部杰出會員和終身秘書J.T.馬斯頓發明的,其殺傷力更大,試炮時,一炮就打死了三百三十七人——真的是轟然一聲巨響,無數生命化為灰燼! 這么多令人信服感佩的數字,還不足以讓我們心悅誠服嗎?同樣,我們也完全贊同統計學家皮特凱恩所進行的下面的推算:他用槍炮俱樂部會員的人數除被炮彈炸死的人數,竟然發現槍炮俱樂部會員每個人“平均”殺死了兩千三百七十五人還多一點兒。 從這一數字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個學者團體唯一關注的是為了一個博愛的目的而毀滅人類,并不斷改進被他們視作文明工具的戰爭武器。 這是一個“死亡天使”組織,其成員都是世界上*杰出的人才。 必須補充一句,這幫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國佬,并不光紙上談兵,而且還身體力行,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中間有各種軍階的軍官,有中尉,有將軍,有年齡大小不一的軍人,有剛人伍不久的新兵,也有老死在炮位上的老兵。許多人都戰死在了疆場,他們的名字被留在槍炮俱樂部的光榮簿上,而大多數幸存者都是身上帶有明顯的表明其勇敢無畏的標記并載譽歸來的人。拐杖、假腿、假臂、假手、橡膠下頜、銀嵌頭骨、鉑金鼻子,應有盡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位皮特凱恩也做過統計,在槍炮俱樂部里,四個人加起來頂多只有一條胳膊,而六個人則僅有兩條腿。 不過,這些勇敢的炮兵對死亡和傷殘并不在意,而且,每當有關一場大戰的報告說敵人死亡人數大大地超過他們所發射的炮彈數量時,他們便會情不自禁地感到自豪。 ……
從地球到月球 環繞月球 作者簡介
陳筱卿,1939年出生,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考試中心專家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翻譯法國名家名著約一千萬字,主要譯作有拉伯雷的《巨人傳》,盧梭的《懺悔錄》、《新愛洛伊絲》,繆塞的《一個世紀兒的懺悔》,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紀德的《梵蒂岡的地窖》,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法布爾的《昆蟲記》,尤瑟納爾的《哈德良回憶錄》,雅克·洛朗的《蠢事》,科萊特的《謝里寶貝》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