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資治通鑒-百部圖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2634
- 條形碼:9787540782634 ; 978-7-5407-826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治通鑒-百部圖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本書特色
一部經典,一生珍藏。《資治通鑒》是一面從不沾惹灰塵的鏡子。觀其鏡,帝王公侯看到興衰榮辱,良臣名將懂得成敗得失,儒林士子找到人生方向…… 浩瀚書卷,萃取經典名著;一卷在手,窺探千年歷史沉浮。 國學經典,涵括豐贍,內涵深厚,精華內斂,滌蕩精神 中華國學經典盛宴,獲取先賢核心智慧。 漓江版百部國學傳世經典,精心打造,獨具特色。
資治通鑒-百部圖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內容簡介
《資治通鑒(典藏版)/百部國學傳世經典》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歷時十九年編纂而成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它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典藏版)/百部國學傳世經典》是中國第1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典藏版)/百部國學傳世經典》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 《資治通鑒(典藏版)/百部國學傳世經典》中在敘述歷代統治階級活動的同時,也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資治通鑒-百部圖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目錄
劉備兵敗彝陵
劉巴恃才傲物
諸葛亮七擒孟獲
馬謖失街亭
諸葛亮出師未捷
蔣琬治國有方
司馬懿平遼東
劉禪樂不思蜀
司馬懿誅曹爽
晉紀
羊祜以德服人
三路大軍滅東吳
竹林七賢的故事
東海王的覆滅
不可一世的王敦
王猛捫虱談天下
宋紀
劉裕受禪稱帝
劉義符不務正業
劉義隆自毀長城
江湛急流勇退
范曄造反不成
崔浩遭忌恨
高允剛正不阿
劉子業的荒唐事
小皇帝劉凖禪位
梁紀
梁武帝舍身佛寺
昭明太子之死
“山中宰相”陶弘景
足智多謀的高歡
蘇綽的治國良策
高緯大笑失天下
侯景之亂
陳紀
陳霸先抗齊
陳叔寶兄弟爭位
隋紀
隋文帝統一全國
趙綽依法辦事
楊素功高遭忌
隋將韓擒虎
建筑奇才宇文愷
隋煬帝游江都
楊玄感造反
瓦崗起義軍
唐紀
李淵太原起兵
李靖平定后梁
玄武門之變
魏征敢諫直言
賢相房玄齡
武則天登皇位
狄仁杰剛正不阿
姚崇為臣坦蕩
李林甫口蜜腹劍
安祿山起兵反唐
李亨靈武即位
張巡堅守雍丘
孤軍血戰睢陽
郭子儀立身嚴謹
中興名臣裴度
后梁
后梁名將王彥章
后唐
李存勖消滅朱全忠
李存勖眾叛親離
后晉
“兒皇帝”石敬瑭
后漢
劉知遠入梁
郭威平叛
后周
郭威廢帝自立
高平之戰
五朝元老馮道
資治通鑒-百部圖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節選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三分其地。從此,晉國為韓、趙、魏三家所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標志著戰國時代開始。 晉國本是春秋時代的一個重要的諸侯國,曾經一度被稱為中原霸主。可是到了春秋末期,晉國衰落了。早在春秋初期,晉公室內部之間就已展開了激烈的爭斗,力量逐漸削弱。而晉國卿大夫(諸侯國的重臣)的力量卻逐漸壯大起來,他們互相吞并。到了公元前458年,只剩下韓氏、趙氏、魏氏、智氏四家*大的卿大夫家族。晉國公室再也無力控制這些卿大夫。 這四家卿大夫分別是智瑤、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其中以智瑤的勢力*大,他擁立哀公為晉的國君,把持朝政,在處理晉國的政事上他說一不二。 狂妄的智瑤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便以晉國國君的名義,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如今卻失去了霸主地位。為了讓晉國重新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來獻給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逼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割讓給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瑤,也把土地獻出,只有趙襄子不從,他拒絕道:“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說什么也不能送人!”智瑤聞后大怒,馬上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兵共同攻打趙氏。 公元前455年,智瑤率領中軍,韓康子率領右路軍,魏桓子率領左路軍,三隊人馬直奔趙地。趙襄子寡不敵眾,聽說晉陽政寬民和,是理想的死守據點。于是,趙襄子退據晉阻,巡視全城,只見城池堅固,府庫充實,糧草充足,就是缺乏御敵所用的箭矢。手下大臣又告訴他,趙簡子委任的官員深謀遠慮,早有準備。建筑宮室的材料都可以拆來做箭桿,銅鑄的柱子可以用來造箭頭。于是一切準備停當,嚴陣以待,等待迎敵。 智、魏、韓三家的兵馬殺奔晉陽,把晉陽團團圍住,趙襄子吩咐將士們堅決守城,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城頭上的箭好像飛蝗似的落下來,使三家人馬無法前進一步。雙方對峙了兩年多的時間。 到了第三年,即公元前453年,智瑤引晉水淹晉陽城,幾天后,晉水淹到離城頭約兩米的地方,城內一片澤國,就連灶膛里都生出了青蛙,百姓只得把鍋吊起來做飯,一些沒有糧食的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趙襄子手下的大臣也人心惶惶,形勢很危急。 躊躇滿志的智瑤以為勝利指日可待,他與韓康子、魏桓子一起視察水情,得意洋洋地說道:“我現在才知道水也可以使人亡國的呀!”韓康子與魏桓子聽后相顧無言,但彼此之間卻暗暗害怕: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旁邊各有一條河。智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被淹之災。 智瑤的家臣對智瑤說:“韓、魏兩家肯定會反叛。”智瑤問:“為什么呢?”家臣說:“破城已是指日可待,但韓、魏兩家面無喜色,反倒憂心忡忡,他們擔心自己會步趙襄子的后塵,只怕已是心懷異志。”第二天,智瑤拿家臣的話來試探韓、魏兩人,兩人均信誓旦旦,效忠于他,于是智瑤消除了疑慮。 兩人告辭后,家臣進來對智瑤道:“剛才他們出去的時候,看我的眼神十分慌張,這肯定是因為他們心懷異志。”但智瑤卻不以為然,于是家臣請求讓自己出使齊國,避禍去了。晉陽危在旦夕之時,趙襄子謀臣張孟談自告奮勇,深夜用一根繩子從城墻上溜下來,然后乘一葉扁舟潛入韓、魏兩家軍營,他對韓康子與魏桓子說:“唇亡齒寒,趙滅亡之后,滅亡的命運就要輪到你們了。” 韓、魏考慮到自身的利益,愿意同趙聯合攻智,他們說:“我們參戰本來是迫不得已,智瑤這個人又專橫跋(ba)扈(hu),他滅趙以后遲早要把矛頭對準我們,所以我們愿意背棄智瑤,與趙襄子聯合。” 當智瑤正沉浸在吞并三家獨霸晉國的美夢之中時,猛然間聽見一片喊殺的聲音。他連忙從臥榻上爬起來,定睛一看,兵營里全是水。智瑤正在驚慌不定,霎時,四面八方響起了戰鼓聲。趙、韓、魏三家的士兵駕著小船、木筏一齊沖殺過來。在趙、韓、魏三軍的夾擊之下,智瑤輸得一敗涂地。智瑤駕小船逃跑,被趙襄子抓住殺掉。于是趙襄子滅掉了智氏一族,韓、趙、魏三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和戶口,各自建立了獨立的政權。 公元前438年,晉國國君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這時晉國已經非常衰弱,國君畏懼權臣,反而向韓、趙、魏三家行朝拜禮,韓、趙、魏于是就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只留兩個小地方給晉幽公。公元前403年,周王正式冊命韓、趙、魏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聯合滅了晉國,瓜分了晉國的全部土地,把晉當時的國君廢為百姓,晉于是完全為韓、趙、魏三家所取代。戰國時代的七雄由這時起正式形成,三家分晉成為戰國時代開始的標志。由于韓、趙、魏均出自晉,所以又統稱這三國為“三晉”。 ……
資治通鑒-百部圖學傳世經典-典藏版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后,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1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