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353164
- 條形碼:9787531353164 ; 978-7-5313-5316-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 本書特色
我是后之來者,我是祖先的傳承,我是流動的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習近平
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 內容簡介
翻開《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從名家之作王充閭先生的散文《慣從母教認家風》讀起,每一篇文章都是感動,都是啟發,都是思考。每位作家從個人家庭談起,娓娓談及各自家風傳承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有感而發,入情而寫,深具人文情懷。讀來掩卷深思,深刻地感受到,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它會無聲無息地滲透進每一個普通家庭,每一名家庭成員,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家風是個人修養的土壤,更是社會風氣的底色。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人管起,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這一百篇作品中深深地體現出作家們對國、對家、對親人的摯愛,感動了讀者,溫潤了心靈。
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 目錄
風中的樹
勤學自律伴我遠行
子以母貴
奶奶的警句
老媽的“心經”
好玩
隨根
種桃種李種春風
憂樂情懷
重溫家訓修德守心
讀書醫愚——致父親
父母的品行是孩子成長的模子
父親的鏵犁
父親的酒和母親的煙
老爸范兒
六水三梅憶舊家
樹立良好的家風,從我做起
慈母遺訓跟黨走
家風就是母親的那些嘮叨
父親的春節
摸著良心好做人
“窮不死愛揍的”
永遠延續的紐帶
百善孝為先
勤耕恩愛的家園
吃相與家風
家旗
從勞動中走來
家風:民族的精神倫理文化
還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家關于寫日記的三代傳承
清明是根
母姓姥姥
生命的風度
站姿
我讀父親
爺爺的身教
東山院子
少年行
送給孩子的三個錦囊
無字家規
踏實做事,身體力行
堅守的力量
老爸的城市生活
忠厚傳家久
接班
耳濡目染不學以能
母親的聽力
傳承好家風,我們一直在路上
以順孝親家自安
爺爺種的家風
等待敲門
家風
父母的哲學
當我們談論家風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沉甸甸的賬本
兩棵樹的不同命運
我們都是祖先的影子
我媽的承受與承擔
杏酸棗甜我的家
父母贈送的財富
兩位父親
父親的狀態
人生沒有放棄
母親教我行“女德”
除夕祭祖
父親的手
破解
自立頂干金
理解生慈悲——關于家訓
吾父之風
槐樹之澤
喜事
仰望天邊那顆星
慣從母教認家風
一封家書
祖父的春天
盛夏荷香
吃苦就是享福
家風的傳承
傳承家風從我做起
餃子那點事
開明與解放
我家的“鍋”
鐵太陽
母親的戒尺
家風如日月照亮百千年
有尊嚴地生活
與書相伴的日子
家飄書香
母親眼里的“一個都不能少”
我的普通父親母親
讀書得福誠實遠禍
家有兒女
故事里的大世界
父愛和家教家風
“養兒防老”
耕讀傳家
書話
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 節選
《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 我爺是鞍鋼建廠之初的工人,后來被抽調到甘肅酒泉,參與建設新的鋼鐵廠,把我奶和一大家人留在了鞍山。我爹是老大,自然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我爹十二歲那年,住在太平村曙光街一棟紅磚砌成的舊樓里,一個冬天的早晨,受我奶指派去鐵道北一家國營食品店買大骨頭。那是1958年,大骨頭兩毛錢一斤,每根都剔得像化石一樣干凈,看不到什么肉,但如果用錘子敲開,可以在骨腔里找到紅紅的骨髓。我爹花四毛錢,買了二斤大骨頭,那年頭沒有方便袋之類的東西,他雙手捧著用油紙包著的骨頭,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走出幾百米后才發覺,從家里出來得匆忙,忘記了戴手套。馬上就要過年了,東北的冬天,天氣冷得出奇,我爹的手很快就凍麻了,但他沒有把骨頭放下,咬牙硬挺著繼續往前走。穿過鐵道,經過太平村工人俱樂部,在嚴冬的冷風里足足走了四里地。回到家時,他的兩只手已經凍僵了,像大骨頭一樣硬邦邦的! 《嗄暌院螅宜较吕飭栁覌,我爹這么做是不是有點傻? 我媽想了想,搖頭說,那不是傻,是要強。 我爹買大骨頭的那一年,在新民縣一個叫老興隆店的村子里,我親姥姥已經去世兩年了,我姥爺從朝鮮戰場回來后,換防到撫順某部隊任正團職參謀,長年離家在外,作為大姐的我媽,也同樣擔負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她當上了團支書,干活時有一股狠勁,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落在別人后頭。毫無疑問,她也是一個特別要強的人。 1964年,我爹初中畢業后響應黨的號召,成了鞍山較早下鄉的知識青年之一。 1968年春天,兩個要強的人碰在一起,組成了家庭。他們完全是白手起家,結婚時甚至沒有自己的房子。先是在張老師家一鋪北炕上借住了兩個月,后又借住在我一位舅姥爺家里。1969年“五一”,他們倆起早貪黑干了半個多月,終于蓋起了一座茅草苫頂的土坯房。屋子里的土還沒清理干凈,就急三火四地搬了進去! ∮梦覌尩脑捳f,之所以那么著急,是因為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土窩! ∽∵M土房第二天,我爹用毛筆在紅紙上寫了“勤儉持家”四個字,端端正正貼在了鍋臺上面的墻壁上。每次講起這段往事,我媽都會笑著說,那時候連苞米面都不夠吃,咱也鬧不明白,還能咋個勤儉法。我媽話雖這樣說,但當年他們的勁是往一處使的,都在一心樸實地過日子! “徇M新房半年后,轉過年的2月,我爹和我媽迎來了**個在自己家里過的春節。他們都想把這個年過得隆重一點,但這個愿望卻顯得有些奢侈,*大的難題是沒有錢也沒有肉。因為蓋房子,他們手里的積蓄都花光了。不過,錢還好辦一點,我姥爺已經答應了給他們寄些應急。讓他們頭疼的是肉,當時,公家的肉是要憑票購買的,他們手里卻沒有肉票。剛好,村子里有戶人家殺了頭豬,這樣的肉是不需要票的。我媽猶豫了半天,*后拉下臉來去向人家賒肉。盡管我媽信誓旦旦地說只是賒幾天,肉錢很快就會還,但人家把話說得很客氣,肉卻不肯賒。我媽只能滿臉羞愧地離開。那時候,我爹還在村小學當老師,好歹從另一位老師手里勻了點肉票。肉票只有四兩,姥爺寄的錢到了后,他們買回了巴掌長兩指寬的一塊肉,用它包了餃子,又炒了兩個菜。那么可憐的一點肉,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那個春節永遠銘刻在了我爹和我媽的心中,我媽每次講述完這段往事后,都會對我和我哥說一句: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你們倆記住,永遠都不要向別人借錢借東西! ≡趦蓚人共同努力下,我們家的生活狀況也漸漸有了改善! 1980年,他們把土房推倒,蓋起了三間瓦房。房子高大寬敞,房門兩邊的墻上鑲嵌著彩色的碎玻璃,遠遠看去,閃爍出五彩的光澤。我們家有了書房,我和我哥也終于有了自己的房間! 1981年,他們買回了一臺九英寸的沈陽牌黑白電視機。天線和電線連接好,按下那只白色按鈕的一瞬間,我看見我爹流下了兩行眼淚。我猜他心里一定很激動,也許他想起了從前那些艱難的日子! 1986年秋天,我考上了長春一所中專學校;我哥也考入了沈陽柴油機廠,當上了工人。我爹和我媽幾經猶豫后,在沈陽買下了一處房子。房子位于東陵區,雖說位置有些偏,面積也不算大,但作為一個普通農民,能夠到城里買房子,這件事在當年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個奇跡了! ∏澳昊丶視r,我看到了爹媽一份日常生活的開銷單,終于明白了奇跡是如何發生的。 那些賬都是我爹親手記下的,仿宋體的字跡看上去道勁有力。賬單有一個大的標題是“2011年以后基本生活費用表”,以月為單位,記錄了從2011年1月到2015年5月的花費情況;ㄙM較多的月份都是春節,因為我們都要回去一起過年。花費*少的一個月,是2012年2月,只用了166元。所有的月份平均一下,月花費也不會超過400元。*近這些年,物價不斷地在上漲,我實在無法想象,我爹和我媽是如何用400元錢過日子的,他們每天都吃些什么菜,能否吃到水果,能不能吃到肉。 這樣一份賬單,讓人看著心酸,也讓人充滿了敬意。同時,也勾勒出他們勤儉要強的人生軌跡,彰顯著他們始終守持的人生信條,那就是,寧可自己吃苦,啥事也不能落在別人后面。幾十年來,他們一直都是這么做的。有這樣的爹媽,我既感到幸運,又感到自豪!
國是千萬家—百名作家談家風 作者簡介
林森,現任中共遼寧省紀律檢查委員會駐遼寧省委宣傳部紀檢組組長。 滕貞甫,現任遼寧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